第359章 杜松全军覆没(1 / 2)

天幕之上,冰冷的文字如同战鼓般一下下敲击在洪武君臣的心头。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辽东的兵势部署,被无情地摊开在这奉天殿内。

【明军四路出师,后金侦骑四出……二月二十九,侦得刘綎部先锋自宽甸北出,杜松部主力已出抚顺关,疾速东进……】

每一个地名,每一次调动,都牵动着殿下众人的神经。这里站着的,是大明的开创者与最顶尖的帅才,他们太清楚战场上一个微小的失误会带来何等灾难性的后果。

“杜松部……太快了!”徐达浓眉紧锁,目光死死盯着天幕上代表杜松军动向的那行字,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支孤军深入的队伍,“抚顺关甫出,便如此冒进!他已与友军彻底脱节,成了一支彻头彻尾的孤军!努尔哈赤的探马绝非摆设,此等战机,他岂会放过?”

他的语气带着名将特有的敏锐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这种冒进,在他和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通常是诱敌或绝境下的拼死一搏,绝不应出现在堂堂正正的王师合围之战中。

李善长捻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他接话的速度不快,却字字敲在关键点上:“努尔哈赤的反应来了……仅以五百老弱迟滞南线刘綎,集中八旗全部精锐,直扑杜松!好狠辣的决断!好精准的眼光!”

他微微侧身,对着御座上的朱元璋和一旁的徐达,声音压得更低,却更显沉重:“陛下,魏国公,此獠用兵,已得‘集中优势,各个击破’之三昧。他为何先打杜松?正因为杜松部最强、最悍!这是块硬骨头,但一旦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砸碎,产生的震慑足以令其余三路明军魂飞魄散!”

老宰相的指尖在空中虚点,仿佛在勾勒一幅无形的战略地图:“到那时,莫说救援,恐怕那三路统帅闻听杜松败讯,第一个念头便是如何保存自身,仓皇退避!加之辽东地形复杂,山路崎岖,通信不畅,天气莫测……杜松想等来援军?难如登天!努尔哈赤这是要一口先吞掉明军的先锋锐气,打断这场围剿的脊梁!”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朱标脸色发白,他虽仁厚,也听懂了这战略背后的残酷逻辑。朱棣则双拳紧握,眼神锐利,显然在疯狂推演着战局。蓝玉更是咧了咧嘴,露出一个混合着兴奋与残忍的笑容,显然对这种极致的危险对决感到刺激。

朱元璋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用力摩挲着龙椅扶手上的鎏金龙头,冰冷的目光扫过天幕上“孤立突出”四个字,又从李善长和徐达脸上扫过。

他没有立刻说话,但那股无形的、属于开国帝王的压迫感却弥漫开来。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动了真怒,但这怒意并非针对殿内任何人,而是针对那二百多年后,即将葬送大明数万精锐的愚蠢指挥和那狡诈如狼的对手。

猎豹已亮出獠牙,而猎物却懵懂地闯入了最危险的伏击圈。奉天殿内的君臣,已然预见到了血腥的结局,却只能作为无奈的看客,目睹这一切的发生。

天幕之上,文字并未仅仅冰冷叙述结果,而是罕见地浮现出努尔哈赤在接到纷乱军报时,那清晰得令人心悸的决策过程。

只见天幕显示,努尔哈赤面对诸王贝勒,声音沉稳如山岳,毫无动摇:“明军分路来攻,其势汹汹?哼,南线那五百兵,足矣抵挡!此非其主力,实乃声东击西之拙劣伎俩,欲诱我主力南顾,其真正杀招,必藏于西边抚顺关方向!我大军,当直驱西向,迎击其真正主力!”

命令刚下达,殿外马蹄声疾,又有哨探飞驰来报:“报——大汗!东南清河路,发现明军动向!”

殿内一些后金将领脸色微变,目光下意识地看向努尔哈赤。若是一般统帅,听闻另一路敌军逼近,难免心生疑虑,甚至可能分兵应对,从而落入明军“分其势”的圈套。

然而,努尔哈赤只是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对地形和敌军速度的极致把握与轻蔑:“清河一路?山路险峻狭隘,纵有十万兵,亦难展拳脚,行军迟缓如龟爬!不必理会,任其自来,我等首要之敌,在西!”

这番洞若观火的分析和斩钉截铁的决断,如同一道闪电,劈入了洪武朝奉天殿内每一位懂军事的人心中!

“嘶—”徐达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不再是之前的沉稳,眼中爆发出极度专注和兴奋的光芒,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穿透天幕,看清那个远在未来的对手。“好毒辣的眼光!好强的定力!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敌军四路合围,最易惑乱心志。他却能于迷雾中一眼看穿真正的要害所在,摒弃所有干扰,直扑七寸!这份决断,这份狠辣……真乃帅才!”

他猛地一拍大腿,竟是慨叹道:“恨不能与此人生于同时!真想亲率铁骑,与他在辽东风雪中堂堂正正战上一场,看是他的八旗厉害,还是我的北伐精锐更强!”这是一种顶尖高手遇到另一个顶尖高手时,无法抑制的较技之心。

旁边的蓝玉反应更为直接激烈,他猛地站起,虎目圆睁,脸上非但有震惊,更有一种近乎狂热的欣赏:“漂亮!”他几乎是吼出来的,“这老奴,真他娘的是个人物!用兵如刀,又快又狠!管你几路来,老子只打你一路!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这仗让他打的,透亮!”

他兴奋地来回踱了两步,搓着手道:“这才叫打仗!判断、决心、速度,一样不缺!比对阵那些一触即溃的北元溃兵有意思多了!陛下,若有机会,末将愿请一支偏师,定要会会这个努尔哈赤!”他的语气里充满了遇到值得一战的对手的饥渴。

就连一向更注重战略而非具体战术的朱棣,此刻也面色凝重,喃喃道:“抛开立场,此人用兵,已入化境。信息筛选、形势判断、主力运用,无懈可击。杜松……危矣。”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场即将发生的、不对等的猎杀。

最新小说: 大胤逍遥王 谍战:我是螺丝刀,卧底76号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gl??????????? 贵妃失忆之后 黏人的讨厌鬼gl(姐姐太爱我了怎么办) 乱世大东家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长生千年,缔造万世大秦 遇莺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