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杜松全军覆没(2 / 2)

这一刻,奉天殿内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氛围。那是身为当世最顶尖的军事家们,对于另一个时空下的强大对手,所产生的一种超越敌我的、纯粹专业领域的极致欣赏和沸腾战意。他们仿佛听到了二百多年前,那来自辽东雪原之上,一声清晰而冷酷的号角。

天幕无情地将时间推进至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三月初一,那决定命运的一天。

杜松军一路急行,终于抵达萨尔浒地区。然而,这位以勇猛著称的总兵接下来的决策,让奉天殿内的洪武名将们几乎窒息。

“分兵?!”徐达的惊呼声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主力驻萨尔浒,自率万人攻吉林崖?他……他怎敢在敌情不明、孤军深入的情况下如此行事?!努尔哈赤的主力动向未卜,他这不是把自己的侧翼和后背完全暴露给敌人了吗?!”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黑如锅底,从牙缝里挤出话来:“骄兵必败!勇猛过头就是愚蠢!他以为自己是常遇春,可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努尔哈赤可不是陈友谅帐下的无名之辈!”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最坏的担忧,天幕立刻显示出努尔哈赤的应对:一面派兵增援吉林崖,死死顶住杜松的进攻,一面亲率六旗四万五千主力,如决堤洪水般直扑萨尔浒明军主营!

“完了……”朱标脸色苍白,喃喃自语,“主营兵力虽多,但群龙无首……杜松回援不及了!”

时间跳到次日,三月初二。天幕上出现了决定战局的关键词——“天色阴晦,咫尺难辨”!

“大雾!”蓝玉猛地站起身,拳头紧握,“该死!怎么偏偏是这种天气!我军火器优势荡然无存!骑兵冲击也无法展开!这简直是……天要亡我明军吗?!”

更令人窒息的操作出现了:为了在浓雾中瞄准,进行炮击,“杜松军点燃火炬照明”!

“蠢货!蠢不可及!”这一次,连一向沉稳的徐达也忍不住厉声喝骂,“由暗击明,尚有一线生机;由明击暗,还自曝其位,这是唯恐建州箭矢找不到靶子吗?!最基本的夜战、雾战禁忌都忘了?!辽东兵备竟松弛至此?!”

他的愤怒很快被天幕证实为精准的预判。后金军正是利用明军点燃的火炬,“集矢而射,杀伤甚众”!可以想象,在能见度极低的大雾中,明军士兵举着火把或簇拥在火堆旁,成了黑暗中最好的指引,无数箭矢如同毒蛇般从雾霭中无声无息地钻出,精准地收割着生命。惨叫声、哀嚎声似乎能穿透时空,隐约回荡在奉天殿中。

而真正的致命一击随之到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乘着大雾,越过堑壕,拔掉栅寨,攻占杜军营垒”!

浓雾不仅削弱了明军,更完美掩护了后金军的突击!他们如同鬼魅般突然出现在明军眼前,短兵相接,混战开始。失去统一指挥、又被箭雨严重杀伤的明军主力,在突如其来的近身肉搏中彻底崩溃,伤亡惨重。

与此同时,进攻吉林崖的杜松本人,也陷入了绝境。久攻不下,身后大营方向杀声震天,火光(即便有雾,大火的光芒也能隐约可见)冲天,他已知大事不妙。但退路已被切断,吉林崖守军得到增援后发起反击,他与麾下万人陷入了前后夹击的死地!

天幕给出了冰冷而血腥的结局:明军西路军主将总兵杜松、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麟,皆力战阵亡!曾经威震边陲的西路军,数万大明精锐,在萨尔浒和吉林崖两地,被彻底歼灭,全军覆没!

奉天殿内,落针可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实质的震惊与压抑。一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军旗焚毁的惨烈画面,仿佛透过天幕的文字,血淋淋地铺展在每一位开国君臣面前。

朱元璋的身体微微晃了一下,靠在龙椅上,闭上了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那空气中似乎都带着二百多年后辽东战场的血腥味。良久,他才缓缓睁开眼,声音沙哑而沉重,对李善长和徐达说道:

“果然是……全歼。干净利落,一点余地都没留。”他的话语里带着一种深切的痛惜,“杜松轻敌冒进,死不足惜!可惜了……可惜了我大明数万精锐儿郎,未死于卫国之征途,却葬送于主帅之昏聩!”

他抬起头,目光似乎想穿透天幕,看到另外三路明军的动向,语气变得急切而无奈:“到了这个时候,咱只盼着另外三路……杨镐麾下那些总兵,能怂一点!跑得快一点!见杜松溃灭,就该立刻掉头,撒丫子往回跑!能跑回开原、跑回沈阳、跑回任何一座坚城,倚仗城墙火炮固守,或许……或许还能多抵挡那后金兵一阵子,苟延残喘……”

这位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开国皇帝,声音里充满了一种无力回天的预感和愤怒:“这要是还不知死活,心存侥幸,或是被朝廷严令所逼,继续在外面浪战,被努尔哈赤抓着打野战……以努尔哈赤此番展现出的用兵之狠辣果决,恐怕就是有一路被吃一路,谁也跑不了!萨尔浒……恐怕只是这场大败的开始啊……”

他的话语,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预示着更多、更惨烈的败绩即将通过这天幕,呈现在他们面前。

最新小说: 乾隆四十八年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我百战成诗,从湘江血战到上甘岭 兽世:没想到吧,我把自己上交了 郎君他悔 孀妇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侯门庶子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快穿捞女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