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38章 相爷要做的事,是足以影响后世千年的大事

第338章 相爷要做的事,是足以影响后世千年的大事(1 / 2)

袁瑛离开皇宫时,天色已暗。

晚风卷着落叶扫过宫道,她拢了拢披风,心中郁结难解。

“权力真就这么令人着迷吗……?”

她低声喃喃,眼眶微红。

出身名门的她,自小耳濡目染,接触到的便是统治阶级。

她非常清楚,刘备这么卖命的干,还是想把原来下放地方的权力给收回到中央来。

说是为大局着想也好,说是贪慕权势也好。

总之,在袁瑛看来,如果当皇帝便是这般的话。

又为何有那么多人为之趋之若鹜呢?

侍女小心翼翼地问:

“娘娘,回椒房殿吗?”

袁瑛摇了摇头,声音微哑:

“去丞相府。”

相府,内院。

袁莹正在灯下绣花,忽闻姐姐驾到,连忙起身相迎。

才刚见面,袁瑛便扑进妹妹怀里,泪水夺眶而出。

“阿姊!”袁莹轻拍她的背,柔声道,“怎么了?”

“你哭得这般难受,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袁瑛哽咽道:

“陛下……他凶我。”

袁莹一怔,随即叹息:

“陛下近来政务繁忙,脾气难免急躁些。”

人在工作繁忙的时候,脾气是最暴躁的。

尤其遇着的还是一些极为棘手的事务。

“政务繁忙?”

袁瑛抬起头,眼中含泪。

“他从前再忙,也会抽空陪我说话,如今却……”

她咬了咬唇,没再说下去。

皇后只能待在深宫之中,不似袁莹这般出入自由。

正常来讲,她今晚来丞相府也应该提前报备的。

袁莹递上手帕,轻声道:

“阿姊别难过,陛下心里还是念着你的。”

袁瑛擦了擦泪,忽然环顾四周,问道:

“怎么不见你家夫君?”

袁莹苦笑,挠了挠头:

“他啊,如今比陛下还忙。”

“府上的姐妹们每晚独守空房,想见他也难。”

“他不是在丞相府办公吗?怎么连你也见不着?”

“他最近在工坊里折腾什么‘新发明’,整日与工匠们同吃同住,连家也不回。”

袁莹摇头,语气无奈又心疼。

袁瑛眉头微蹙:

“什么发明,值得他亲自去工坊?”

袁莹摇头:

“我也不知,只听说是能‘改变天下’的东西。”

改变天下?

仅仅四个字,口气却着实不小。

换作是别人,袁瑛都会嗤之以鼻,笑他是个狂徒。

可对于李翊,他说什么,袁瑛都愿意相信。

袁瑛沉默了片刻,忽然道:

“走,带我去看看。”

“现在?”袁莹惊讶。

“对,现在。”

袁瑛眼中闪过一丝倔强,“本宫倒要看看,他到底在忙什么,能把妹妹你这样的壁人整晚一个人丢在房里。”

“去和那些奴仆同吃同住。”

袁忽又嘴角微扬,打趣道:

“怎么,分别许久,难道小妹便不想见见自家夫君?”

袁莹面飞红霞,低头轻声道:

“阿姊莫要取笑我……正好治儿也在工坊,顺道看看他。”

袁瑛挑眉:

“看来丞相很看重治儿,一直把他带在身边。”

袁莹点头,眼中带着欣慰:

“夫君常说,治儿胸中自有沟壑,他将来必成大器。”

两人正说着,侍女已备好马车。

就在她们准备动身时,忽听一道清亮的声音传来——

“等等!我也去!”

袁瑛和袁莹回头,只见吕玲绮挺着八个月的孕肚,大步流星地走来。

她虽身怀六甲,却依旧英姿飒爽,腰间甚至习惯性地别着一柄未开刃的短刀。

自从李翊娶了她以后,就一直专心跟她造人。

这并不是因为李翊好色。

而是因为李翊太忙了,不想把夫妻生活当成是一种负担。

由于缺少对她们的陪伴,李翊便想给她们留个孩子。

李翊的每一位夫人,除了不能生的麋贞外,所有人都已经有自己的孩子了。

当然,如果吕玲绮也是顺产的情况下。

而当李翊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他就开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明明很忙,却依然有不少孩子的原因。

因为他造人都是盯着造,造出来就开始忙自己的事业了。

所以,也很少有人能有好几个孩子,至多两个。

吕玲绮走过来,先向袁瑛行了一个军人礼:

“参见皇后。”

然后又转向袁莹说道,“姐姐,便带我一起去吧?”

袁莹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扶住她:

“玲绮!你有孕在身,怎能乱跑?”

吕玲绮满不在乎地摆摆手:

“无妨!我随父在辽东驰骋纵横,高句骊蛮子尚且不惧。”

“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袁瑛有些无奈,劝道:

“你现在可不是一个人,万一有个闪失,丞相回来不得急死?”

吕玲绮哼了一声:

“他整天泡在工坊里,连家都不回,哪里会管我?”

袁莹哭笑不得:

“妹子莫乱说,夫君他……这不是在忙正事吗?”

吕玲绮撇嘴:

“我不管,反正我要去!”

袁莹还想再劝,吕玲绮却已经自顾自地爬上了马车,还拍了拍车辕,催促道:

“快点,再磨蹭天都亮了!”

袁瑛和袁莹对视一眼,皆是无奈。

袁莹叹了口气,低声道:

“阿姊,要不……让她去吧?不然她怕是会自己偷跑出去。”

袁瑛揉了揉眉心:

“罢了,路上小心些便是。”

马车缓缓行驶在洛阳的街道上,袁莹全程紧盯着吕玲绮,生怕她有个闪失。

吕玲绮却兴致勃勃地掀开车帘,望着街景,嘴里还念叨着——

“雒阳不愧为后汉旧都,比起辽东可繁华太多了。”

“只可惜爹爹他见不着。”

袁莹忍不住笑道:

“你呀,都当母亲的人了,还这么跳脱。”

吕玲绮摸了摸隆起的肚子,得意道:

“我儿将来定是虎将,现在就得让他习惯颠簸!”

袁瑛莞尔:

“你这性子,倒是一点没变。”

“依我看,如果这孩子将来是个男孩儿,不妨便取名叫李泰吧。”

“正似妹子这般体健康泰。”

李泰?

吕玲绮略作沉吟,旋即抚掌道:

“好名!好名!”

“夫君已有三子,加上泰儿。”

“治、平、安、泰,岂非正符合新朝雅象?”

正说着,马车忽然一顿,外面传来喧哗声。

袁莹掀帘一看,原来是一队巡逻的士兵拦住了去路。

领头的校尉见是丞相府的马车,连忙行礼:

“夫人恕罪!前方工坊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袁莹还未开口,吕玲绮已经探出头来,柳眉一竖:

“瞎了你的眼!连皇后娘娘和丞相夫人都敢拦?”

校尉吓得一哆嗦,连忙让开道路:

“末将不知娘娘驾到,罪该万死!”

校尉虽然主动请罪,却仍不肯让路。

即便他知道自己拦住的是丞相夫人,以及当朝皇后的车驾。

袁瑛见此,暗忖一个校尉都对李翊如此忠心。

甚至敢拦阻自己的车驾。

看来李翊御下的手段,远在自己夫君之上啊。

毕竟晚上刘备在未央宫处理政务时,也说了不准让外人打扰。

可当她进宫时,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出面拦阻。

自己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刘备面前,然后和他吵了一架。

袁莹并不想为难自己夫君的手下,连忙出声打圆场道:

“无妨,你们也是职责所在。”

“就先去通禀一声,就说是我与皇后来了。”

“请之拨冗一二。”

那校尉如蒙大赦,向袁莹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然后告退。

待其走远后,袁瑛这才忍不住出声调侃:

“看来,除非陛下亲来,否则我等都须通禀一声这位‘相爷’了。”

袁莹听出姐姐语气中的讥讽之意,乃出言解释道:

“阿姊此言差矣。”

“小妹今日也是沾了阿姊的光。”

“若不说皇后来,我那夫君恐也未必愿意见我。”

“若说是皇后来了,夫君必然相见。”

“看来你很了解自家的夫君啊。”

袁瑛出声调侃。

仔细想想也是,李翊是一个何等谨慎精细之人?

又岂会在知道皇后到来,从而避而不见的。

“小妹与诸多姊妹一同侍奉夫君,尚了解他的脾性。”

“而阿姊只与甘贵人共侍一夫,阿姊更是贵为皇后,独宠后宫。”

“你又是否了解自己的夫君呢?”

这句反问,直接将袁瑛愣在原地。

一直以来,她想要的不多。

如果可以,她情愿不当皇后,陪伴良人耕织,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过去一生。

这主要还是因为,她自己出生豪门,荣华富贵对她诱惑力不大。

加上失去父亲,又常年与亲人分别,她渴望更多的其实是陪伴。

这时,那名校尉匆匆奔回,抱拳禀报:

“丞相请娘娘与诸位夫人入内!”

袁瑛颔首,携袁莹、吕玲绮迈入工坊大门。

甫一踏入,扑面而来的并非想象中的铁腥炭火气,而是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

整座工坊呈“回”字形布局,分作四大区域。

东区是沤料池,浸泡着成捆的楮树皮、麻布头,池水泛着浅褐色。

南区是蒸煮大灶,十口陶瓮咕嘟冒着热气,匠人持长棍不时搅动。

西区则是抄纸坊,数十名工匠手持竹帘在浆池中反复捞取。

北区是焙纸墙,青砖砌就的夹墙内炭火暗燃,贴满湿纸的墙面蒸汽氤氲。

每区设有红漆木牌,刻着“辰时换班”、“未时添柴”等规章。

匠人们衣领别着竹签,袁瑛细看竟是记工筹——

每完成百张可换一签。

“这般管理法,却是见所未见。”

袁瑛不禁发挥一声感慨。

李翊设置的管理模式,与她的认知有很大区别。

感觉比她见过的模式都要先进许多。

李翊在一旁为袁瑛介绍道:

“偷懒者罚薪,超额者赏肉。”

“故坊中无人敢松散懈怠。”

赏肉?

袁瑛柳眉一扬,须知即便许多权贵也不是能够随时随地能够吃到肉的。

李翊却给一群底层工人赏肉,未免太过奢侈。

这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工坊对李翊而言非常重要!

袁瑛抚过成摞的雪白纸张,边缘印着“章武元年·洛阳官造”的阳文。

于是好奇问道:

“这便是让丞相废寝忘食,甚至连家也不回的东西么?”

“正是。”

李翊手掌轻抚纸张,“此物足已影响后世千年。”

袁瑛忍不住扑哧一笑:

“可据本宫所知,在永元年间,时任尚书令的蔡伦便已发明蔡伦纸。”

“如今即便是宫中也多用简牍,未见如丞相所说,足已影响后世千年。”

说着,她又望了眼生产出来的纸张。

手掌轻轻抚在上面,接着补充说道:

“不过,似这般高效、雪白的纸张,的确见所未见。”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说道:

“正如皇后所言,蔡伦纸之所以无法对汉朝人民造成巨大影响。”

“是因为其生产的不够多。”

“只要数量与质量上来,它早晚会取代原来的简牍。”

袁莹在一旁插话道:

“说来,这东西轻薄方便,若当真能够大规模推广。”

“确实能够方便不少。”

李翊闻言,笑而不语。

他发明纸张,可不是单纯为了办公方便。

它有着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

那为什么直到现在,李翊才发明出,或者说才改良出更加先进的纸张呢?

一方面,当时国家内乱,李翊要想全国推广,没办法统筹资源。

如今身为丞相,可以统筹全局了,比较方便。

另一发面,那就是李翊并非是全知全能,很多东西都需要现学。

就拿纸张来说,虽然很多现代人,提到纸张怎么做时,说的头头是道。

甚至能讲出它的制作原理。

但你真让他实际去手操,发明一张白纸出来,他立马就不会了。

理论基础,还有具体的工艺流程,在未有工业基础的情况下。

需要李翊花大量的时间去摸索。

何况他本来就不是专职这个的,平日的工作已是令他相当忙碌了。

只能用零散的时间去具体研究,甚至去建设一套成熟的工业化的造纸工坊。

“咦?看夫君的脸色,似乎并不满足于此?”

“莫非这纸张,另有他用?”

袁莹见李翊笑而不语,乃出声询问。

李翊轻轻捏了捏她的鼻子:

“莫非你是我肚里的蛔虫,这也能猜到?”

“嘻嘻。”

“那夫君便与我们说说,这白纸还打算拿来做什么?”

“……呵呵,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李翊卖了个关子,将工坊坊主唤了过来。

出声询问道:

“目今工坊基本建成,工艺流程也基本敲定。”

“依你之见,此坊每年可生产出多少纸张来?”

那坊主乃弯腰回道:

“禀相爷,目今工坊有五十名匠人。”

“如果用上相爷改良后的印刷术,如不出意外。”

最新小说: 法兰西之父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大乾悍卒:我有一个蟒蛇分身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说好的忠臣系统,每日逼我做反派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朕,都是为了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