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杨彪的理智,孔融已是在责骂袁术,直到被人拖走,声音才小很多,最终消失。
“天子有异议,而群臣反对,明公欲为拜公爵,并进九锡,恐需另寻计策。”蔡瑁说道。
袁术冷笑了声,说道:“容孤稍后入宫,看能否劝陛下转意!”
“诺!”
很快,值夜膳之时,袁术披甲按剑,率兵直入宫殿。
行至殿门,袁术按剑停下来,问道:“陛下可在殿中?”
侍从满脸谄媚,答道:“启禀丞相,陛下正在殿内用膳。”
“德珪,你率甲士先行入内。”
“诺!”
为防宫内有伏兵,袁术指使蔡瑁先入殿。毕竟袁术可是经历了汉末剧烈宫变的男人,上次大意险些被杀,如今行事自然以稳重为先。
由蔡瑁领头,猛地推开殿门,上百名甲士披甲持锐,径直闯入宫殿。
一行人,甲叶哗哗作响,脚步沉稳有力,冰冷的甲胄,凛冽的眼神,让人不由为之畏惧。
“蔡德珪,安敢无诏带甲兵入宫!”
很快,殿内便响起了刘协的惊呼声。
蔡瑁朝外拱手,沉声说道:“臣奉丞相之令,何谓无诏入宫。”
刘协得知袁术所为,心中大为惊慌,问道:“你等意欲何为?”
得知宫内无伏兵,袁术遂大胆入宫,沉声说道:“孤需让陛下下诏。”
见袁术出现于眼前,刘协壮起胆子,说道:“封公,授九锡之诏,朕绝不从之!”
“呵呵!”
袁术不予理会,而是看向邓察。邓察眼神领悟,从怀里取出诏书,说道:“宫中有奸人作乱,臣恳请陛下颁布诏书,以便仆便宜行事。”
“何人作乱?”
刘协伸手接受诏书,定情见上面内容,神情为之骤变,说道:“皇后贤良淑德,并无过失,何来作乱之说,丞相莫非有误!”
“若陛下不想下诏!”
见火候到了,邓察顺势再取出新的诏书,说道:“那恳请陛下改下此诏!”
刘协瞧着邓察手中的诏书,心中顿生不妙,说道:“劳卿直言!”
见刘协不亲览诏书,邓察便展开诏书,说道:“丞相有大功于汉室,今恳请陛下下诏册封丞相为楚公,并授九锡。”
刘协脸色顿变,刚想说什么,却见袁术冷眼一扫,将到口的话咽回嘴里。
“望陛下能谨慎考虑!”
蔡瑁慢吞吞说道:“臣闻皇后怀有身孕,今若选择不当,伤及皇子,则是臣之罪也!”
刘协怒视蔡瑁,心中对蔡瑁的威胁恼怒至极,说道:“君妄食汉禄!”
说着,刘协看向袁术,故意调拨离间,说道:“蔡瑁旧为汉臣,今能为卿背我,往后待卿衰败,更能背卿!”
闻言,蔡瑁大笑了声,说道:“臣姐有幸服侍丞相,遂令瑁与丞相有姻亲之交。故何来背丞相之语,陛下莫要调拨离间!”
袁术无意逼刘协太甚,于是走至刘协前头,举起案上的酒樽,敬向刘协,说道:“臣术劝陛下慎重行事!”
见袁术至眼前,并蔑视自己,刘协忍不住心中怒火,不满说道:“自古无不亡之国,卿欲与汉室比寿,朕岂会畏乎!”
见刘协敬酒不吃,袁术大为恼怒,说道:“朕,朕,狗脚朕!”
说着,袁术怒摔酒樽,说道:“敬酒不吃,而欲吃罚酒,休怪孤无情了!”
“德珪殴之!”
“安敢?”
见袁术一言不合要打自己,刘协顿时蒙圈,震惊又惶恐喊道。
蔡瑁早看刘协不爽,今袁术令他殴之,已是急不可耐,举起沙包大的拳头,朝着刘协的脸砸了下去。
“啊!”
刘协猝不及防,左脸挨了一拳,口水混杂菜渣喷了出来。
“殴身!”
为了给刘协保留体面,袁术提醒道。
“诺!”
蔡瑁兴奋不已,举起拳头猛捶刘协,连续两下,打着刘协抱头鼠窜。
“住手!”
瞧着刘协狼狈模样,袁术喊停蔡瑁,讥讽说道:“陛下恐不知,朝廷玉玺在孤手上。我今有玉玺,尚能尊重汉室,便是看在汉室恩德之上。望陛下能妥善下诏,否则下次怕非三拳,而实为三刀!”
为了配合袁术施威,蔡瑁故意露出佩剑,而刘协被蔡瑁三拳打怕了,身子不由颤抖了下。
“请陛下下诏!”
邓察将册封袁术为楚公的诏书摊开至案几上,示意刘协赶快下诏。
望着案几上的诏书,刘协扫视周围众人,念及自己被蔡瑁殴打三拳,心中莫名凄凉,长叹了口气。
“传尚符玺郎中!”
为了自己的妻儿,刘协放弃了抵抗,说道:“朕为丞相加封公爵,授九锡!”
“多谢陛下恩典!”
见刘协选择屈服,袁术大喜过望,说道:“陛下正在用膳,臣不便打扰,臣于府上恭候诏书。”
“恭送丞相!”
邓察作揖而拜,送别袁术。
袁术大笑几声,他似乎已能看见登基称帝的日子。
待袁术退下,刘协满脸无奈,朝邓察发问道:“卿为新野邓氏子弟,旧先人为邓侯(邓晨),与世祖有姻亲之交,今怎能为不轨之徒效力!”
邓察神情不变,淡淡说道:“汉室苛政待下,百姓无所活,今汉室俨然将衰,望陛下能顺势而行。”
刘协长叹了口气,终是为诏书盖上玉玺,册封袁术为楚公的诏书顿时生效。
……
“恭贺明公受封楚公,得赐九锡。”
宫门外,随行众人向袁术拱手庆贺,神情多有欣喜。人群中唯有阎象神情有忧,与众人格格不入。
袁术咧嘴而笑,说道:“皆赖诸君辅佐,方有孤之今日。”
说着,袁术眼神瞄见阎象,不满问道:“今值大喜之日,卿为何不乐!”
阎象迟疑少许,说道:“明公进位楚公,又受赐九锡,仆岂敢不喜。仅是忧袁绍、张虞二人反应,二者皆据有一方,与明公鼎立天下。如今明公为楚公,恐二人及其部下生怨。”
“河北、山西如若生怨,将会指责明公心怀不轨,置明公于火上。及朝堂诸公非议,则明公将受舆论之所害!”
闻言,袁术神情收敛,思索封公之影响。
如阎象所言,他迎奉天子已受张虞、袁绍忌惮,而今突破人臣之爵,率先进封楚公,如果张、袁二人嫉妒,他将受人指摘。
且他因要篡位,已是得罪杨彪、孔融等名士,如果不能得到张虞、袁绍二人的承认,岂不是天下舆论皆反他。
“卿可有见解?”袁术问道。
阎象说道:“若明公舍得,不妨另求陛下册封张虞、袁绍、刘和为公,以搪塞世人之口。”
阎象倒有智谋,知道袁术称公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故不如拉上世间有名有姓的诸侯称公,以分担舆论压力。
袁术顿有不舍,说道:“世无二主,今表众诸侯为公,那往后为王呢?”
“况袁绍为袁氏奴子,张虞一介牧人,安能与我并尊!”
见袁术舍不得,阎象叹气说道:“张虞、袁绍为诸侯,威震一方,如欲进位王、公,岂是明公所能阻。故表众诸侯为公,实为明公而考虑。”
“汉室余恩尚在,士人皆仰附之。明公受九锡,首当其冲,必受非议所扰。况公独受九锡,众诸侯为公,二者岂能相提并论!”
袁术心有所动,说道:“卿所言不无道理,而今当册封何号?”
蔡瑁顺势接话,说道:“古之众诸侯尊者,莫过于楚、秦、齐、晋、魏、赵。明公受楚公号,何不如表袁绍为魏公,拜张虞为赵公。”
见蔡瑁将张虞、袁绍与自己并尊,袁术略有不乐意,说道:“张虞为赵,袁绍受魏,岂不与楚并尊。”
见袁术在礼法名号上扣扣搜搜,阎象已是无语,在他看来不就一称号吗?何必要为难张虞、袁绍。
阎象苦口婆心,说道:“明公既封众诸侯为公,又何必于小事上刻薄,不如厚待之,以悦张、袁。”
“罢了!”
袁术手捋髯须,谓众人说道:“让天子多拟三封诏书,封张虞为赵公,袁绍为魏公,另封刘和为燕公。”
“明公英明!”阎象恭维道。
“哈哈!”
袁术拍了拍阎象肩膀,大笑说道:“待孤称帝之时,君可入尚书台。”
“多谢明公!”
阎象挤出笑容,说道。
PS:晚上有事,今天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