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在袁术的强迫下,刘协以袁术有大功于社稷为由,下诏册封袁术为楚公,并赐九锡为荣。
而袁术考虑到天下舆论,采纳阎象封众藩为公的计策,继而遣使拜张虞为赵公,册封袁绍为魏公,幽州刘和为燕公。
朝野知袁术被授九锡后,众卿为之沸腾。于是杨彪以庆生为由,邀雒阳旧臣赴宴。
杨彪府,大堂内。
杨彪坐于席榻之上,董承、刘备、士孙瑞、孔融、祢衡等公卿列席左右。
“哎!”
宴饮正酣时,见众人饮酒赏乐,祢衡忽然大哭不已。
“今为杨公庆生,正平何故发悲?”士孙瑞问道。
祢衡抹去泪水,说道:“袁术欺君罔上,指使蔡瑁殴打陛下,强迫陛下授九锡于他。汉室四百年,未有受此屈辱,谁想传至今日,竟要丧于袁术之手。值汉室存亡之际,诸君聚会作乐,当妄食汉禄。”
“而我今时哭泣,既为汉室而悲,更为自己之处境而悲。”
“袁术四世三公,享食汉禄多年,今行王莽篡位之事,实令人难以预料。”孔融叹了口气,问道:“正平为己而悲,莫非得罪袁术?”
祢衡环视众人,哽咽说道:“国家不存,人有何依?今者璎冠楚楚,未及多时,坐者为冢,卧者为尸。衡居于尸冢之间,能不悲乎?”
闻言,宴会由是寂静下来,众人神情各异,皆对祢衡之语多有不满。
很快,关羽不顾刘备阻拦,怒而起身,责骂道:“朝堂公卿皆居于此,狂徒安敢辱骂诸公。”
“呵!”
祢衡摊开双腿,斜眼蔑视关羽,说道:“屠狗之辈,今岂有你讲话之地。”
在关羽发飙之际,刘备伸手拦住关羽,并呵斥道:“云长快些退下!”
关羽丹凤眼露出杀气,若非刘备阻挡,他必一剑杀了祢衡。但考虑到刘备,只能向众人拱手,忿忿不平坐下。
“咳咳!”
孔融咳嗽几声,谓祢衡说道:“今日为杨公寿宴,正平岂能肆意妄为,速向杨公致歉。”
祢衡年仅弱冠,其本为平原郡人,因天子南迁宛城,故游学至荆州。初入荆州,便因性情高傲,得罪了不少人。唯孔融赏识祢衡才学,并在孔融的引荐下,与士孙瑞、杨彪等汉室老臣认识,并用才学折服众人。
而今祢衡在宴上哭闹,与责骂关羽,不仅打了刘备的脸,同时得罪了宴会主人杨彪。
祢衡向杨彪微微拱手,说道:“汉室尚在,公能食汉禄。若汉室不存,公欲食袁禄乎!”
见不听自己之言,孔融满脸尴尬,且碍于祢衡忠汉言论,反而不好呵斥祢衡。
“杨公,正平见天子受难,心中有所不平,望公谅解!”孔融说道。
杨彪大度摆手,说道:“实不相瞒,我今设宴非为庆生,而是欲与诸君一叙。仅恐袁术生疑,不得不如此。”
“正平忠奉汉室,彪壮其心志,而今岂会责备!”
说着,杨彪谓堂中众人,说道:“今形势危急,而诸君多有智谋,不知可有高见?”
见宴会是为反袁而设,刘备心中暗暗叫苦,欲成大事非隐秘联络不能成,而今声势浩大,不怕袁术知道吗?
念及于此,刘备果断无意继续停留,遂起身向杨彪作揖,说道:“今为杨公寿宴,备受邀而来,深感庆幸。然备粗鄙无见,实不敢多言。家中尚有事务,备请告退。”
说着,刘备便带关羽徐徐而退。
见刘备欲走,杨彪顿时心急,说道:“玄德为皇叔,今怎能见危而不救!”
“玄德留步!”孔融起身喊道。
望着众人诧异又夹杂蔑视的眼神,刘备深叹了口气,无法解释,仅能拱手而退。
董承避席而起,在门口追上刘备,不能理解问道:“玄德莫忘衣带诏乎?”
刘备瞄了眼不知危险的众人,语重心长说道:“君莫不知事以密成之语?今宴上人多眼杂,而袁术非无谋之辈,岂会不遣人留心宴会。”
董承神情愕然,说道:“列席公卿多为雒阳旧人,追随陛下久矣,且多忠奉汉室,今岂会走漏消息!”
见董承不知事情的重要性,刘备略有失望,仅能叮嘱说道:“今若留于宴上,君不妨谨言慎行,毕竟衣带诏事关陛下。如若被袁术所知,轻则被捕丧命,重则牵连陛下。”
“玄德言语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