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办公室里,李卫东却有些心浮气躁。
那份劳保用品报告,其实早已写好,只是他习惯性地想再“打磨”一下,显得更完美些,才拖到现在。
刚才阳光明从主任室出来,手里拿着那份薄卷宗——他认得,那是技术革新讲话稿的材料!
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窜起。
这意味着什么?难道韩主任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才来三天的阳光明?
他看着阳光明专注的侧影,那挺括的衬衫,腕间偶尔反射光线的表盘,都像针一样刺着他的眼睛。
凭什么?一个靠关系进来的新人,才三天,就能得到这样的信任!
一股酸涩的滋味在他喉头翻涌,混杂着被轻视的屈辱和强烈的不甘。
时间在翻动纸页的沙沙声和一种压抑的气氛中悄然流逝。
临近中午,阳光明合上卷宗,拿起写满字迹、条理分明的稿纸,再次走向韩鸣谦的办公室。
敲门,进入。
“韩主任,提纲我初步理了一下,您看看方向对不对?”他将稿纸递过去。
韩鸣谦有些意外于他的速度,接过来细看。稿纸上字迹清晰,分点列项,脉络分明:
一、形势与意义(国家要求、行业趋势、我厂现状与差距);
二、潜力与基础(现有技术骨干、近期小改小革成果、职工合理化建议);
三、主攻方向(结合上级精神与厂里实际,分设备、工艺、节能降耗三点);
四、组织与保障(领导带头、技术骨干攻坚、全员参与激励机制);
五、目标与号召(具体、可量化、振奋人心)。
每个大项下面还有简练精准的小项支撑,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完全抓住了田书记平时讲话的风格和精神内核。
韩鸣谦越看眼睛越亮,镜片后的目光透着欣赏。
这岂止是提纲?这骨架搭得既稳又准,脉络清晰,骨骼硬朗,稍加填充血肉,就是一篇极佳的讲话稿雏形!
这年轻人,对政策的理解力、对厂情的把握度、对领导意图的揣摩功夫,简直像是天生就该吃这碗饭的!
“好!非常好!”
韩鸣谦忍不住出声赞叹,声音里透着由衷的欣赏,甚至带着点兴奋:
“小阳,你这思路抓得非常准!框架搭得也很扎实,筋骨都有了。
就按这个方向走,下午把内容填充起来,尤其是第三点和第五点,数据要核实精准,目标要提得响亮又实在,得有鼓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