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30章 拆分六部(二)

第430章 拆分六部(二)(2 / 2)

地方上古代有亭长(派出所),巡检(更类似于武警),只是这些部门没有整合起来,都在各自为政。

而且古代基本只重视京城的治安,其他城市则没有专业的治安机构,搞警察制度,其实就是把这些整合起来,放到一个部门里而已,都是古代本来就有的东西。

鲁锦这时反问道,“官办书院的教喻是学官,那授课的教师算官还是吏?”

“这个.都不是,前宋也有官办的学校,除了学校的主官是朝廷任命,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聘请举人或贡生担任,既不是官也不是吏,也非朝廷直接任命。”

鲁锦继续问道,“那官学聘用教师的工资谁出?”

“当然是朝廷官府来出。”秦从龙立刻道。

鲁锦却皱眉反问道,“既不是朝廷的官,又不是朝廷的吏,凭什么要朝廷给他发俸禄?”

秦从龙又道,“因为官学是朝廷办的啊,聘请教师的费,自当算在办学的费中,再说天地君亲师,朝廷办的官学本来就没多少,也聘不了几个教师,这点费,自当应该朝廷来出。”

鲁锦点点头,他总算是明白了,古代教师没有编制,主要还是规模太小的原因,宋代全国加起来的官聘教师可能都只有几百人,明清时期县学全面铺开,1100多个县,就按每个县学聘三四个教师吧,那总数也只有四五千人而已。

如果人数更多了,规模大了,朝廷自然会想办法管理,不管是官还是吏,总是要给个说法。

于是鲁锦又说道,“以前的官学教师是官是吏我不知道,但我说一下新朝的官学应该怎么办。

“每个镇要设一所小学,五个年级,每个年级五到十个班左右,每班50名学生,至少要有一名老师来教,就按八个班来算吧,那学校总共在校学生就是两千人,40个班就是40名教师,再加上朝廷任命的校长,训导,各年级主任,教务等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少说也有五六十人。

“一个县少则七八个镇,多则十个镇左右,那就是两万名小学生,五六百教职人员,再加上几所官办初高中,教职人员可能就有千人,全国一千余县,教职人员就有超过百万人。

“这百万教师,你们来说,是官还是吏,不是官吏又该是什么名目,他们的俸禄又该谁来发?”

听到鲁锦爆出这个炸裂的数字,众人顿时就叽叽喳喳的吵了起来。

“居然要这么多教师?百万人,恐怕全国连百万个秀才都找不到.”

“一个县两万名学生,全国一千余县,那就是两千多万生员啊,只算适龄的人口,恐怕都找不齐那么多学生,全国现在才有多少人口?这岂不是要全国所有的蒙童和少年都要上学?”

鲁锦听到这话,当即说道,“为什么不可以?你们总说什么教化教化,就靠每个县那一个教喻和三五个教师,一个县能教出两百个读书人吗?你都没人去教,这算哪门子教化?”

“.”众人顿时一阵无语。

汪广洋也皱眉道,“可是殿下,两千多万生员,别的不说,光是纸墨书本就要多少?恐怕就是把全天下的纸都拿去印书,也印不出两千万本啊。”

鲁锦闻言又道,“这你别管,造纸和印刷是科工两院和工业部的事,到时候保证让天下学子不缺纸笔和书本,造不出来那也是工业部的责任,我现在问的是,这百万教职人员,你们打算给个什么名目?”

“.”众人顿时又不说话了。

鲁锦见他们不说话,便主动说道,“现在想不出来,那就先放到一边,继续说六部拆分的问题,正好其他部门也有和这百万教职人员类似的职位,反正到时候是官是吏,还是其他,总要有个说法。”

“等一下,殿下,臣还有个问题。”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陈遇突然说道。

“你说。”

“殿下,以往朝代虽也有官学,却不收那么多学生,是因为官学不负责学童的开蒙,都是学童在私塾或家中读书,学会一定基础后,参加县试和乡试,考中秀才后,才能到官学中继续学习,或是参加会试,考中举人,成为贡生,才能到国子监之类的太学中学习。

“所以以往各朝学生少,教师少,那是因为学校里都是秀才贡生,一个县本来也没几百人能考上,而殿下的意思,是要连学童开蒙这部分也交由官办?”

“对。”

“那殿下希望全天下的蒙童和青少年都去上学读书,还分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阶段又分数个年级,那这些官办学校都要教什么?

鲁锦看了他一眼才说道,“你是说教材是吧。

“新朝的教育体系,类似从前的分科法,也分为多个科目,从小学开始,一二年级只有语文、数学两科,三年级开始加入历史,不要求能对历史精通,但起码知道各个朝代的传承。

“四年级加入地理,不求精通,但要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少省府州县,每个行省的地理有何特点,天下有多少名山大川,基本的道路交通知识,五年级加入自然科学,就是天文、气象、节气,还有一些最基础的科学知识。

“我的要求是,所有小学毕业的人,自己都能读写会算,能看懂官府公文和布告,能写出一篇没什么文采,但能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文章,还要能独自阅读大部分的书籍,比如农书这种技术类读物,方便毕业后参加生产。

“能会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算数,能粗略的了解祖国的地理和历史,知道我们的祖先从何而来,哪些是我们祖先的疆土,现在我们还没有收回来的!”

众人闻言张了张嘴,这是要给所有孩子从小埋下收复故土的种子啊.

鲁锦还在继续道。

“初中的科目变化不大,但要更加深入,语文要学一些经典文章,学生要能独自写一篇调理清晰,观点明确的文章,数学要学会代数函数几何统计学等等,毕业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做一名合格的炮兵,这也是国家动员机制的一部分。

“历史要学中国历史,但要比小学更详细,知晓各个朝代的重大事件,以往各个朝代的成败得失,国家是怎么灭亡的,地理要学世界地理,认识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世上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另外,小学的自然科学,要分科为物理、化学、生物,当作三门主科来教,不求有什么作为,但要认识各种事物的原理,起码要知道这个世上没有什么长生,也炼不出什么狗屁的丹药,更没什么神仙妖怪。

“到了高中,数学更高深,语文也要开始学习经典名篇,历史要学世界历史,世界各国的历史脉络,地理要学测绘原理和制图学,将来培训一下就能绘制舆图。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继续加强学习,和一些简单的应用,差不多就是这样。”

众人闻言顿时互相对视一眼,好家伙,要是都按这个教法教出来,只要能顺利高中毕业,那几乎各个都能当太师了,元朝的太师郭守敬也不过如此了吧。

鲁锦还在说道,“具体的教材,在教育部下设教研司,按照我刚才说的要求,统一编写教材,然后下发朝廷指定的官办印刷厂印刷,交给全国各省统一学习。

“有人可能会说,朝廷去哪找那么多精通这些学问的教师?办法是由教育部办几所师范大学,专门培养教师,每年毕业几万人出来,用不了二三十年教师就够用了。

“而且我也不要什么五经博士和经世大儒,我只要批量生产的教书匠,兵器甲胄是可以在工厂里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人才也一样,而教师就是流水线上的职业工匠,我不求他们各个学科都精通,他们只要能做到精熟一门学科,会拿着教育部编写的教案,照本宣科的念给学生听就行!”

陈遇闻言又问道,“殿下,那新朝不以儒学取仕吗?学这么多杂科,却不教五经?”

鲁锦当即道,“从六岁开蒙到十六岁高中毕业,十年时间,五经中的一些经典文章早就该学完了,至于专习五经,到了大学自然会有专门的五经科让你去读,有喜欢五经科的学生,自己去报考相关学校就是。”

众人闻言顿时松了口气,还好鲁锦没有直接废除儒学的根本,四书五经说到底还是要教的嘛。

而鲁锦想的却是,大学里的确是有五经科这种文史类院系,但是等考公的时候,朝廷只收理工科毕业的人,我看你们到时候怎么办!

你自己喜欢,那就为你的爱好买单嘛,到时候做不了官,他们自己就知道去理工科赛道卷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可以穿书后,我靠捡垃圾赚翻了 1991?????? NBA???????????? 让你赶工期,没让你名扬海外! 1991我的年代华娱 被绿后:我一天一百万生活费 开局退婚抄家?我靠蜀锦逆袭首富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风舞南诏 我在港娱吃瓜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