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短?林大人被贬?蒙尚元重掌大统领?!”他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这几个字。
“你是在放屁!!!”
“一个小黄门几句话,你就信了?你当这是说书的评话馆?!”
那传话兵捂着脸还想解释:“我、我真听见了……是四五个黄门在一处说的,还说朝堂之上都傻了眼,王擎重、林志远都脸黑如锅底——”
“闭嘴!!!”陆沅也沉着脸,走上前来,冷声打断。
“你一介小兵,凭你也敢口吐圣裁之言?朝堂诏令岂是你这种人可以妄议的?!”
“……你若是信口雌黄,知不知道这是诽谤君上、污蔑政令!”
“要杀头的!”
那军士吓得脸色苍白,战战兢兢:“不是、不是我编的!是宫里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满天飞,我怕你们不知道才赶回来……不是造谣……”
“够了。”陆沅低声冷斥,“本官问你一句——你可曾见旨?可曾见内廷宦官持令?”
那人摇头如捣蒜:“没有……只是听到传言……”
“哼!”陆沅狠狠甩袖,“那你回来做什么?一个听风的传话,还敢搅乱军心?”
“来人,把他押下去,关进军律所,等圣旨没来——自己回宫去解释你嘴里那些‘传闻’从哪来的!”
“是!”两名亲兵应声将那人拉了下去。
乔慎这才狠狠吐出一口气,脸色却仍旧难看至极。
“妈的……吓我一跳。”
他回头看向陆沅:“副统,你信么?”
“信个屁。”陆沅面沉如水,“你以为一个武人能对抗满朝文武?清流新党两派合围,魏瑞许居正都已出声,陛下若真为他开脱,那叫废纲败制。”
“陛下……绝不会犯这种错。”
他说得无比笃定,可说到最后,语气里却还是藏了一点点迟疑,像是一根针扎在肉里,拔不出来。
乔慎也感觉到了那一丝寒意,低声道:“你说……万一是真的呢?”
陆沅转头,冷冷盯着他。
“若是真的,”他咬牙,眼中闪过狠光,“那就不是换人这么简单了。”
“那是整个禁军都要换血。”
他们不再说话,沉默如压顶的乌云,落在整个营地。
而另一侧,胡猛等人正推着铁轮返回。
“出什么事了?”他看着混乱场面问。
传信兵已被压下,胡猛他们并未听全那段惊人言论,只隐约听见“蒙大人”三个字。
“说是……宫里有传言。”有人小声道。
“说陛下要保蒙大人……要让他回去当统领……”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停住了。
胡猛本在擦汗,手中动作陡然一顿。
“你说什么?”
那兵丁迟疑片刻,咽了口唾沫:“……我也不知真假,刚才那人说的。他说……陛下在殿上当众宣言,说要‘护短’,还骂了林驭堂,让他滚回禁军从伍起任……”
“胡说!”一名旧部忽然怒喝,脸涨得通红。
“你别在这时候拿我们开玩笑!”另一人上前一步,“你知道我们这些天过的是什么日子?乔慎他们怎么整我们?陆沅怎么踩我们?”
“你告诉我,陛下会护蒙大人?你说他当朝说‘护短’?!你疯了么!?”
那兵丁吓得连退几步:“我……我只是复述……”
胡猛没有说话,只是站着,眼神死死盯着营门方向。
他不动,不信,也不敢动信念。
“陛下会吗?”
“……他会么?”
如果真是那位少年帝王亲口所言,如果……他真的说“护短”,真的不顾天下非议,要扶蒙大人回来……
那他们这些人,才是真的要哭出来了。
可怎么可能?
“他会为一个犯了错的旧将,推翻整个朝堂的意见?”
“不,他不会。”
胡猛低声道,像是在说服别人,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他不会。”
可他也不敢转身离去。
因为他在等。
等那真正的、盖着御玺的诏书——从宫里,堂而皇之地走出来。
那一刻,才是审判。
而现在,太安静了。
——安静得,像暴雨前的压迫。
风,忽然停了。
阳光仍毒辣,空气却仿佛凝住。
整座禁军营地,就像被拽入了一口巨大的沉井之中——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动作,连巡哨的脚步声都轻了许多,仿佛只要稍一出声,就会惊扰了什么即将揭晓的命运。
那传言虽被陆沅与乔慎驳回,甚至动了刑责,可它仍像一颗种子,被悄悄撒入每一个人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甚至……悄悄破土。
胡猛站在原地,一言不发,身后的几名旧部也都屏息不语,彼此目光交汇之中,唯有一种情绪在流转:
“如果……是真的呢?”
他们不敢说出口,可脑海中的画面却如惊雷般一遍遍回响:
陛下,当朝称“护短”;
林驭堂,被贬从伍;
蒙大人,重回统领之位……
荒唐。
不可能。
可心跳却在加速,掌心早已汗湿。
另一边,陆沅已重回营帐,却始终未坐下。
他站在桌前,眉头紧锁,眼中不安闪现。他在说服自己,一切都还在掌控之中,可指尖轻轻敲击木案的动作,却越来越快。
乔慎则站在门外,望着远处通往宫城的大道,太阳刺得他睁不开眼,他却不敢眨眼。
——怎么还没来?
——如果真有旨,早该到了。
可正因为未到,一种更沉重的压迫感,如无形之手,死死压在胸口。
连陆沅都终于意识到,那句“若是真的”,已经不再只是玩笑,而是一只手、一个影,正从皇宫的方向,一步步朝他们压来。
这时候,整个营地,连风声都像是凝滞的。
所有人都不动声色地等待着。
有的人,等一纸否决传言的圣旨;有的人,则在等,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时间,似乎在某一刻突然绷到了极限。
就在这几乎令人无法呼吸的寂静之中——
一串急促却沉稳的蹄声,终于自营外传来。
声音不大,却清晰无比,如同惊雷入耳。
那是仪卫开道之声,那是宫中钦差前行的节奏。
乔慎猛地直起身子,眼瞳骤缩,几乎第一时间回头大喊:
“副统——人来了!”
陆沅“唰”地回身,手中茶盏应声落地,摔成碎片!
片刻之后,营门之处,黄缎幡旗、紫金肩舆、御马标车,赫然现身!
赫然正是内廷宣旨——来了!
尘埃未落,风声却起!
一纸诏令,将斩断一切妄念,也将揭晓——真正的天子心意!
“宣——旨——!”
一声高喝,如雷霆乍响,猛然劈入禁军营地的沉寂之中。
营门外,黄缎幡旗高扬,仪卫肃整,一匹雪白高头马缓缓而入,马上骑者却非武将,而是一身紫纹窄袖、腰悬金印的内廷掌印太监韩贵。
韩贵是萧宁身边最贴近的几人之一,若非圣命,断不会轻出宫门。
他一露面,整座营地仿佛被钉入钢针,动也不敢动一下。
尘土未落,热浪犹在,营门两侧的兵卒俱已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韩公公……”陆沅最先回过神来,快步迎上前去,脸上还带着强压住的从容笑意。
“公公光临,不知可是圣上有旨意下达?”
他声音不卑不亢,甚至带着一丝隐隐期待。
在他看来,此刻韩贵亲来,恐怕就是来宣读林驭堂正式转正、统掌禁军的诏命。
至于早些时候那个小吏带来的“蒙尚元官复原职”之言,他打心里嗤之以鼻,根本不信。
“这世道还能让一个殴打上官、宫禁闹事的旧统领翻身?”
“就算天子念旧,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打天下人的脸吧?”
此刻,他正要开口奉迎韩贵入营,却听韩贵翻身下马,略略整了整衣襟,神情肃穆,一改平日常带笑容的模样,转身朝营内高声喊道:
“圣上有旨!宣——!”
“全营禁军听旨——!”
他这一声,彻底打破了陆沅原本打好的“迎旨安排”。
一瞬间,原本靠在角落看热闹的乔慎脸上的笑意僵住,嗓子眼都在发紧。
胡猛那一群人刚刚从后院石棚回到前营,本是满身疲惫、汗水透甲,听到“宣旨”二字,整个人都僵在原地,几乎不敢动弹。
“跪!”陆沅咬着牙,一甩袖子带头跪下。
一众禁军哗啦啦跪倒,地上的尘沙被压出道道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