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隋唐王朝 > 9 唐朝的公主

9 唐朝的公主(2 / 2)

却说唐朝西部边疆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强邻——吐蕃。双方时战时和,在西域、河陇甚至近到关中,爆发了多场边境战争。

有次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者来向大唐求亲,毕竟李世民被当时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如果能娶回“天可汗”的女儿,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可是李世民却拒绝了。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赞普,从小聪慧伶俐,十二岁那年便登上了赞普的位置,平息叛乱,受到人们的拥戴。

使者既返,对松赞干布说:“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这时吐谷浑王入朝,有意离间,遂不许嫁。”

松赞干布一听火了,心说我打不了大唐准岳父,还打不过你一个小小的吐谷浑?于是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以避其锋。

这一仗把吐谷浑打得血头血脸,因为吐谷浑是大唐属国,他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最重要的一点,吐谷浑境内有一条从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的要道。

打败了吐谷浑之后,松赞干布大兵压境,攻击唐朝的松州,松赞干布宣称,若迎娶公主不成功,他们将继续前进。

李世民一听立即派手下大将侯君集率领五万大军支援边境,侯君集的前锋部队由牛进达带领,到达当晚就对吐蕃军队来了一次偷袭。

这一战斩杀吐蕃军队一千多人,松赞干布一看赶紧跑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丞相禄东赞出使大唐,要求迎接文成公主入吐蕃。

在这次使唐过程中,禄东赞展现出了超高的智慧,唐太宗欣喜不已,许嫁文成公主,又以琅邪长公主外孙女段氏妻之。禄东赞辞曰:“臣本国有妇,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赞普未谒公主,陪臣安敢辄娶。”

对于禄东赞的这种态度,李世民倍加赞赏,对松赞干布也有了好感,毕竟有这么一个随从,主子肯定还要优秀。

不过唐太宗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要通过一场求婚考试来决定公主是否下嫁。

这场考试共有三道题目,第一道是让松赞干布用丝线穿过九曲玉珠。

唐太宗本以为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松赞干布以粗犷著称,这样的细致活对任何一个男子来说都有些耐心不足。

但松赞干布却巧妙地利用了一只蚂蚁,将丝线系在蚂蚁的腰上,通过吹气让蚂蚁穿过玉珠的孔洞,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

唐太宗连忙又出了第二道题:从一百匹母马和马驹中分辨出它们的母子关系。这道题目同样难住了在场的所有人,就连养殖马匹的专家也表示无法做到。

松赞干布先将马驹饿了一整晚,第二天再将它们放入母马的马圈中。饥饿的马驹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关系一目了然。

最后一道题目是让松赞干布从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女人中找出真正的文成公主。

虽然松赞干布从未见过文成公主,但他却曾看过她的画像。他注意到文成公主有一抹朱砂痣,很容易就从人群中找到了她。

公元641年,一支浩荡的送亲队伍从长安出发,他们将要穿越雪山荒漠,走向遥远的吐蕃。

队伍最前方,是只有16岁的文成公主,现在来看,这还是一个孩子。

远离父母,跋山涉水,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

当时的她,无论是否愿意,她只能选择出发……

身着翟衣,头戴金凤冠,已经是“文成公主”的小姑娘的嫁衣上绣着大唐的云纹,腰间却系着吐蕃的羊皮水囊。

她的嫁妆极为丰厚,包括大量的丝绸、珠宝、书籍和各种能工巧匠。

更令人称奇的是,随嫁的“嫁妆清单“中竟包括蔬菜种子、医书典籍和造纸术图纸——这些看似寻常的物品,将成为改写吐蕃历史的钥匙。

这些嫁妆不仅代表唐朝的富裕和文化的繁荣,也旨在帮助吐蕃发展经济和文化。

这一刻,她不仅是大唐宗室的女儿,更是肩负两国命运的文化使者。

这一路,山高路远,充满了艰辛。

送亲队伍穿越了茫茫戈壁,翻过了崇山峻岭,跨越陇右、青海,每一步都在书写传奇。

行至玉树,她教牧民垦荒纺织;

路过怒江,她命工匠搭起藏地第一座木桥。

在这一过程中,随行的“十里红妆”,3800卷典籍、5500种药材、数百匠人,也都随她悄然播下了中原文明的种子。

历经数月,将近两年的时间,他们一行终于抵达了吐蕃。

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并对她展示了极大的尊重和礼遇。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松赞干布对她是宠爱有加,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特意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宫殿,据说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的到来,给吐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带来了唐朝先进的农业技术,教会了吐蕃百姓如何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蔬菜。

她主持修建的“梯田灌溉系统“至今仍是西藏农业的典范。

通过开凿渠道将山泉引入旱地,文成公主团队让拉萨河谷的粮食产量翻了三番。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带来的“坎儿井“技术改良了吐蕃干旱地区的用水方式。

她带来的各种工匠,传授吐蕃人民纺织、刺绣、建筑等技艺,使吐蕃的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松赞干布特许她参与政事,吐蕃文书开始出现“两种文字并书”的革新。

她引进水磨、造纸术,让青稞酒香中飘起墨香。

她还推广了《医方明》等医书,建立藏医体系;

随行的汉族医官与藏族巫医展开“医学辩论“,最终融合形成了《四部医典》。文成公主亲自翻译的《黄帝内经》选段,至今仍被藏医学院作为教材。

拉萨“药王山“的石碑上,刻着她的功德铭文:“慈悲之心,治愈苍生。”

在文化方面,文成公主将唐朝的诗书、礼仪、历法等知识传播到吐蕃,促进了吐蕃文化的繁荣。

据传她以“五行算”推演历法,用丝绸交易打通商路,甚至将唐乐融入藏戏。

当看到当地的贵族妇女仍以赭色涂面时,她便用带来的胭脂悄然改变吐蕃妆容。这些细节被记录在敦煌藏经洞文献中,见证着文明的细腻交融。

在宗教方面,文成公主信仰佛教,她将佛教文化带入吐蕃,并在吐蕃修建了小昭寺,供奉佛像。在她的影响下,松赞干布也大力推崇佛教,佛教在吐蕃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吐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16岁的小姑娘来到如此陌生又寒冷的地方做了那么多,可见,她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但她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智慧,逐渐适应了吐蕃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第九个年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此时的文成公主年仅26岁,当时的处境也是非常危险。第一点是,由于部族之间内部斗争,怕会受到牵连;第二点是,当时吐蕃部落丈夫死了妻子要殉葬的习俗,有人便提议要文成公主殉葬。

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立马下令召回文成公主,在接到诏书后,文成公主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留在吐蕃。

正是由于唐朝强大的原因,文成公主才免于殉葬。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突然离去心中肯定不舍,于是便决定留在吐蕃,为已故的丈夫守了30年寡。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带着无尽的遗憾在拉萨去世,终年56岁。嫁给松赞干布后她一直没有回到家乡,守寡30年,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愧疚让她倍感煎熬。

虽然她的结局有些悲惨,但从她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女性的付出和牺牲。以及他高尚的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后人,尤其是吐蕃人民的敬仰。

最新小说: 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 大饥荒:从进山打猎开始逐鹿天下! 小寡妇与糙汉 隋唐王朝 崇祯的奋斗!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三国:我刘谌,三十天拯救炎汉 穿越侯府世子,我找长公主借功德 回到清朝做买办 大梁边卒:娶妻越多我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