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车间里一片安静,只有工具敲打和机器运转的声音。
高级钳工组的考核正在紧张进行,能来这儿的都是厂里的技术好手,人人屏息凝神,一点不敢大意。
毕竟稍有个闪失,零件误差超标,成绩就得掉下一大截。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少人额头上都冒了汗,这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易中海小心翼翼打磨着手里的工件,心里暗自掂量:
从考题难度看,后面几项要求明显是冲着八级工去的。
考核前他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憋着股劲,想拿下八级工,让大家瞧瞧自己的本事。
可现在实际操作下来,他感觉连评七级都勉强,更别说八级了。
眼下他只盼着能稳稳拿下七级。
然而。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等他完成全部工序,评审组对他加工的零件反复测量、比对,最终给出的评定是:
六级钳工。
“易师傅,恭喜您通过六级考核。”
“目前厂里钳工这一块,您还是级别最高的。”
一听只是六级,易中海心里刚有些不是滋味,却听见锻工组那边传来消息。
刘海中在锻工考核中只拿了五级。
他脸上这才重新露出笑容。
没拿到七级虽有些遗憾,但在院里,他依然是技术上的“一号人物”,这也就够了!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车工考核区突然传来一阵欢呼,隐约还能听到人们的惊呼声。
易中海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边不少刚考完的人也都好奇地凑过去看热闹。
车工组这边,一位评审正拿着一个结构复杂、做工精细的零件反复端详,嘴里不住地赞叹。
他看向站在一旁有些不好意思的少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秦卫东同志,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英雄出少年啊!”
“要不是我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么复杂的件是你做出来的!”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五机厂的。”
“以后我们那边要是遇到技术难题,说不定还得请你来帮忙指导!”
“可惜这次你超时了一点,按规定只能评七级。”
“但以你的年纪和这手艺,半年后再考,八级绝对十拿九稳!”
连评审都替他感到惋惜。
这工件的零件精度、复杂度完全够得上八级水准,只是用时稍长,按规定降了一级。
周围的人也纷纷惊叹不已。
七级工啊!
大家都知道秦卫东手艺好,但直到这次考核,才真正看清他比别人强在哪儿。
整个车工组,除了他,最高的也只考到五级,连个六级的都没有!
他做出来的零件,无论精度还是难度都已达到八级标准,只是求稳慢了点儿。
但这在实际生产中根本不算事。
考核看重时间,可工厂更看重结果!
如今机械水平有限,很多关键工序都得靠老师傅的手艺推进,有时候全厂都得等一个老师傅出手才能继续生产。
这才是高级工真正的价值!
也难怪刚才那位评审迫不及待就想拉关系。
秦卫东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腼腆,可眼里的兴奋藏也藏不住。
他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取得这样的成绩,怎么可能不激动?
旁边有人向魏彩华道贺:
“魏师傅,恭喜啊!”
“教出个七级工的徒弟,可真给我们车工组长脸!”
虽然是祝贺,但语气里难免带点酸味。
魏彩华却摆摆手,实话实说:
“大家可别捧我,这是卫东自己有天赋、肯下功夫。”
“能评上七级,全靠他自己的本事,我可不敢居功——”
“脸皮再厚,也不能说这是我教出来的啊!”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自己车间出了个十几岁的七级工,而且差一点就是八级——这事足够他们出去吹上好一阵子了!
突然有人想起什么,问秦卫东:
“卫东,你姐夫呢?”
“以他的手艺,怎么没来考级?”
“苏工要是来考,八级肯定没问题吧?”
秦卫东随口答道:
“我姐夫早就考完了。”
“五级工程师,八级钳工、八级车工、八级焊工……证都拿了一堆。”
“今天他还去炊事员考点当主评审了。”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听傻了。
那么多八级工,跟批发似的?
别人考个三级四级都难如登天,他倒好,随手就拿了一堆!
车工组这边喜气洋洋,虽然有人酸溜溜的,但考核结束后消息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