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虞伸手阻止了郭图开口,语气笃定,说道:“我意已决,多谢楚公挂念。卿可于此休整几日,稍后与我山西使者同往荆州。”
“诺!”
见张虞主意已定,韩胤仅能郁闷而应。
待韩胤行礼告退之后,郭图从席上而起,说道:“赵为藩号之尊,君侯威震河朔,统御百万之民,与袁术、袁绍二者实力伯仲之间。今袁术受封公号,位高众诸侯之上,君侯不领赵公,将何以显尊乎?”
“然也!”
辛毗点了点头,说道:“汉室衰微,袁术意在更替。君侯今不如顺袁术之意,与之并尊。”
“君侯所为合乎正道!”
赵云按剑而起,拱手说道:“君侯奉天子而讨不臣,山西士民诚以此而敬服君侯。今贼为袁氏,君侯不妨先灭袁绍,则河北自服。”
“彼时观袁氏之所为,如袁术更替汉室,君侯以大义而南征,中原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君侯。而今与袁术同尊,虽能得享一时之荣,然却失关东士民之所望!”
“子龙所言有理!”
钟繇沉吟少许,拱手说道:“刘和为汉室之胄,今与君侯联姻,实因君侯奉汉。而今若领赵公,恐刘和心生疑虑,此将不利君侯讨贼!”
张虞从榻上而起,按剑缓步而行,语慢却稳,说道:“昨日知袁术所为,我昼夜难眠,思平天下之策。辗转之下,以为‘厉兵马,广积粮,缓称王’或能为平天下之策。”
“厉兵马之策,在于强壮爪牙,积蓄兵马,以为一统寰宇之用。广积粮之策,山西本为富庶之所,然经战乱之故,土地荒废,百姓无心务农,故令民众务农,积蓄粮草,为一统中原之基。”
“而缓称王之策,实因汉室犹存,士民仰服余恩者不少,我亦为汉室旧臣。且幽州刘和、兖州吕布皆为汉室臣属,不奉大义何以收人心?”
其实张虞对进爵赵公多有心动,然经杨阜之语让张虞有所醒悟。
他今下关键任务不是享受所谓的公、王称号,更不能学袁术称帝。而是要忍住虚名欲望,团结天下更多的人,以便他击败袁氏。
毕竟他的敌人可不止袁绍,还有割据荆州的袁术,甚至往大了说,可以将汝南袁氏视为敌人。与占据天下大半疆域的袁氏为敌,张虞需要打差异化的牌,而不能与袁氏同流合污。
何谓差异化?
无他,便是亲汉室的旧人。两汉四百年,而今余恩尚在,凉州韦端、幽州刘和,甚至兖州吕布,皆可视为尊奉汉室的诸侯。今不拉拢众诸侯,张虞怎么和袁氏斗?
至于尊号,张虞何须着急,等袁术簒汉,而他具有一统天下的势力,治下文武将会纷纷求上帝号。
况大丈夫要当就当皇帝,公、王有何值得吸引人!
“君侯英明!”
见张虞表明态度,郭图秒变立场,盛赞说道:“君侯之三策振聋发聩,恕图之前不能知君侯深意。”
“君侯英明!”
赵云由衷敬佩,说道:“天下之重莫过人心,袁氏四世三公本为众人之望,然今忤逆于上,实乃自毁清望。”
杜畿点了点头,说道:“三策为稳重之见,山西如能施行,君侯将能以此而统中原。”
“君侯英明!”
人群中杨阜见张虞采纳己见,心中由是大喜,高声而赞。他虽立场偏汉,但却知汉室难以中兴之事实。而他在张虞身边一年,深感张虞不仅有开国立基之能,且性情豁达,宽厚礼下,与高、世二祖各有优劣。
有了杨阜的开口,众文武齐声而赞,声音响彻大堂内外。
且不说张虞拒绝了受封赵公的诏书,而今袁绍却有意受领魏公之称号。
信都,州牧府。
袁绍把玩诏书,问左右众人道:“今天子赐公爵于我,不知诸卿有何见解?”
“明公,万户侯已为人臣之盛,公今兼任大司马,权位仅次于袁术。而袁术忤逆犯上,迫陛下册封诸藩为公,此非人臣所能为!”田丰刚直,直言说道:“以丰之见,明公不仅不应受领魏公,更应发檄文声讨袁术。”
“不妥!”
审配说道:“袁术、张虞、刘和皆领公爵,而明公以侯见之,岂不位次于众人。以配之见,明公需受天子诏书,进位魏公。”
“审正南莫要蛊惑君上!”
沮授厉声说道:“君上将与张虞交手,今进位魏公,岂不令帐下义士寒心。”
审配冷笑说道:“张虞待下丰厚,以四征将军为重号,凡五千人便为委将军,是故兵将皆愿为张虞效死力。明公如能进公爵,将能置丞相、大将军与四方将军。届时明公治下兵将得重赏,岂不为明公效死力乎?”
“况公爵非明公之所求,而是天子念明公之所求,特遣使至河北册封。”
袁绍捋须点头,心中对审配之言深以为然。
他与袁术可是竞争关系,先前因袁术先有根基之故,导致了汝南袁氏族人先行跟随袁术。若袁术受称为楚公,岂不是压了他一头,往后将如何与袁术竞争呢?
“正南所言有理!”
逢纪说道:“明公地跨四州,与袁术争锋于徐州。袁术挟天子得有大义,今进位楚公,更能招揽豪杰。而明公与之相争,唯明公受领魏公尔!”
袁绍愈发满意,他年近五旬,可谓奋战了一生,而今若不能更进一步,岂不浪费了他过往十几年的奋斗。
主簿耿苞受袁绍指使,出声应和道:“汉德衰微,诸雄并起,将如七国争雄。今袁术霸南疆,张虞据赵、秦,明公有魏齐之地。受称魏公,以四州为封国,将能手握大义。而若不进公爵,纵明公有四州为疆,却无礼法统之。”
见众人在诱导袁绍,沮授愈发不满,说道:“明公为魏公,仆必能为高官。而仆不贪富贵,便是为大事考虑。汉室恩德犹在,明公旧为汉臣,贸然进魏公,恐会受人非议。”
“袁术之所以封众藩为公,实因忧天下非议。故以授所见,刘和忠奉汉室,今必不为赵公;而张虞狡猾多智,将会推辞而不领。”
沮授的连连反对,让袁绍心情颇是郁闷,说道:“非我愿为魏公,而实为天子之意。我今向天子上辞表,看天子是何反应!”
今为了让沮授、田丰松口,袁绍不得不以退为进。毕竟他上辞表,可不耽误朝廷继续下诏。三辞三让之后,袁绍便能以天子诏书难以推辞为由,不得不受领魏公。
“明公英明!”
又说了几句话,众人便纷纷告退,唯逢纪留了下来。
“元图怎未离去?”
“禀明公,纪有事需报!”
“但说无妨!”
袁绍招逢纪上前,问道:“君欲奏何事?”
逢纪故作迟疑,说道:“明公授沮授监统内外,实因其多谋有智,欲人尽其才。而魏公之事,于明公而言实有大利。然沮授声威渐盛,今能阻明公受领魏公,往后恐会束缚明公权柄。”
“《黄石》曰,夫臣与主同,则主臣同亡。以仆卑鄙之见,君可借进魏公之事,以分沮授之权。是为仆卑鄙之见,如有误言,望明公恕罪。”
袁绍眼睛微眯,他之前为了拉拢冀州兵将,不得已授沮授大权。而今随着沮授权柄渐大,如逢纪所言,沮授妨碍了他的权利。
PS:今天晚上临时有事,字码的不多,暂算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