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夫君能忍住吗?”
随着张虞的动作变大,阿剌海的喘气变粗,媚声说道。
“法师戒色数十年,实令人敬佩!”
见自己意志力竟如此不坚定,张虞不得不佩服礼佛一辈子的支谶。
在屋内厮混了一番,张虞稍微休整了下,因得知张燕前来拜见,张虞精神如佛,离开温柔乡,于大堂接见张燕。
“燕拜见大将军!”
“兄客气了!”
见到张燕行礼,张虞快步上前相迎,热情说道:“自井陉一别,与兄数年未见。今再见兄,我深感庆幸啊!”
见张虞这般热情,张燕心中忧虑渐渐放下,笑道:“君侯数年以来,讨公孙,伐李傕,破陇右,坐拥民众百万,帐下甲士十万,威震河朔,令燕不胜向往!”
自袁绍夺走常山,张燕便退缩于井陉,成为张虞外御冀州的前哨站。而今张虞将伐冀州,张燕帐下兵马俱有万人,张虞不可不联络。故在张虞的邀请下,张燕亲至安邑拜见。
之前二者差距不大,张燕恐不会轻易屈服于张虞。而如张燕所说,张虞这几年来,因名声威震河朔,势力愈发庞大,让张燕见识到差距,已是难有比较心理。故在张虞与袁绍之间,张燕选择了张虞。
“兄过誉了!”
张虞挽着张燕的手臂,感叹说道:“昔袁绍夺常山,我本欲南征之。然顾忌关陇之敌,不得不率军西进,遂难以援救,幸君能够谅解。今时举兵东征,我将全往昔誓言。”
袁绍率兵夺常山时,张虞无法与公孙瓒与袁绍同时开战,故决意出兵征讨公孙瓒时,张虞曾写信与张燕解释过,并向张燕致歉。而张燕虽说不满张虞无法履行誓言,但考虑到往后需多依靠张虞,故也仅能大度谅解。
张燕笑道:“彼时形势复杂,君难以专心讨袁绍,燕岂会不能理解。而今君侯无后顾之忧,起兵将讨袁绍,燕愿助君一臂之力。”
说着,张燕补充说道:“若君侯能下冀州,仆愿让常山太守与有能之士。”
“兄便是有能之士!”张虞大笑说道。
张燕所言之意,张虞岂会不知,无非是隐晦而又有条件的表示归顺张虞。然张虞自是不可能接受,毕竟大事未成,嘴脸不能这么难看。
二人坐于榻上,张燕关心问道:“不知君侯将出多少兵马?”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我今兵马有六、七万之众,然扣除留守兵马,出征兵马应有五、六万之数。不知兄治下有多少人,此番能出多少兵马?”
“实不相瞒,黑山之众有十余万,倾兵而出则有万人。然能言精锐者,恐仅有半数。”张燕如实说道。
张虞从案几上取出舆图,指点说道:“受我邀请幽州将会出兵,而袁绍与乌桓有姻亲,不知蹋顿是否会出兵。若蹋顿出兵,南有公孙,北有乌桓,幽州形势危急。故君恐需出兵北上,为幽州先行解围。必要之时,我会遣兵相助。”
“若蹋顿无意出兵,幽州将与公孙交兵,兄可率黑山之众助幽州,看能否先破公孙,之后汇合南下。”
张燕瞧着舆图,问道:“君侯欲出兵邺城,而与幽州之众并击冀州,不知可是如此?”
“然也!”
张虞指着舆图上的邺城,说道:“邺城为魏郡之郡治,我朝之州治,此地人口殷实,城池坚固,交通便捷,易守难攻,是为出入上党之要道。”
“如能控制邺城,邯郸指日可下。而赵、魏二地被我军所据,则能北与幽州联络,合兵直取信都。另信都如被我军所破,袁绍唯依仗海滨诸郡与我抗衡。”
张燕点了点头,说道:“冀州人口百万,魏、赵、中山、常山四郡国占半数,故君侯关键在于取邺城。依燕所知,袁绍令人修缮邺城城郭,并屯兵于缘山诸郡。君侯如若兵出山陉,恐会被袁绍率兵所堵截。”
张虞笑道:“出兵路线尚未明确,如若出兵冀州时,恐需兄所率黑山军配合。”
“愿为君侯效力!”张燕正色道。
“多谢兄长相助!”
张虞伸手握住张燕的手,肃声说道:“我以性命起誓,我如破袁绍,能下河北,还定中原,必不忘兄及黑山兵民之恩。”
顿了顿,张虞问道:“我今帐下尚缺征北将军,兄熟知武略,用兵剽悍,我欲拜兄为征北将军,不知兄何意?”
见张虞郑重许诺,张燕紧握张虞的手,赶忙说道:“燕无军功在身,岂能受征北将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