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进言的恭敬态度轻声道:“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了?,我?就再透露一些。”
“探寻骊山的目的恐怕和你想?的不同?,对白家,对朝廷,乃至对天下人,都是一件好事,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所以?……你们最好不要因为?私心隐瞒。”
“要变天了?。”
没等白骥从这句话中品味出什么,姜遗光已直起身子,向他行了?半礼后走?了?。
“我?还有事,白先生?请自便。”
白骥望着他的背影,内心复杂,久久无言。
第400章 第 400 章
很?快, 算好的日子就到了。
一群人在军营外先设祭坛,摆礼器、摆酒、敬过天地鬼神?,再敬那位长?眠于?此的帝王,再由祭司念过一串长?长?的祝词……等太阳都?爬到了最顶端, 爆发出?炽热亮眼的白光后, 总算能出?发了。
白家人大?多没有出?来, 只有白骥领着白游未出?来见了礼。
姜遗光目光轻描淡写扫过白游未,在后者有些心?惊不知自己有没有暴露时,他反而笑着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和他说话, 白游未一颗惴惴不安的心?霎时就安定了,甚至对这位年轻公子有种相见恨晚之感,等车队出?发了,他还站在大?门口?,望着重重兵士外的青山白云, 颇有些不舍。
浩浩荡荡长?队,几十只骡子拉车,每架车都?堆得满满当当,油布在外面?扎得紧实?, 里面?装满了干粮、水、药材、棉衣等物。
骊山很?大?, 远不止一座山,而是一大?片起?伏连绵的峰峦, 自东向西近五十里,数座山峦峰聚。军营在最外一圈驻扎,穿过两座山之间的峡谷往里走, 越走越是幽静清凉, 酷暑炙热也被浓密树林挡在了山外,唯余清静幽远的凉意与鸟鸣, 叫人十分惬意。
从山脚下往上看,似乎能瞧见山巅处环绕的白云和霞光。
姜遗光走在队伍前头,身?边跟了另一个领路人,那领路人属于?军营中少数知道山海镜之事一派,据说是朝廷特地派来的,和白家也曾有些关系。
因?风景宜人,这段路又探过无数次,没什?么危险。所?以上官管得不是很?严,任由手底下弟兄们热热闹闹地聊着天往前行,真有一种进山避暑的快活感。
姜遗光也因?此和那位领路人小声交谈起?来。
说起?来,这位领路人第一次见时他还自称姓孟。等真正入山了以后,才告诉姜遗光一个惊人的消息。
他本姓蒙,不是孟,家中族谱记载,祖上为秦皇陛下最得用大?将蒙恬。蒙氏后人在改朝换代中颠沛流离,后改名换姓,慢慢回到骊山外,成为秦皇陵墓的守陵人。
当然,家族的这些传说也已经很?久远了,久远到蒙坚听爷爷说起?这些事时只当是个故事。
他记得自己从小住在骊山附近,男人种田女?人织布,和其他村镇上的人没什?么区别,日子清贫,倒也快活。他父亲从来没提过,只有他的祖父偶尔在过年才能打上一筒子酒时喝得半醉,然后就会说起?一些他听不懂的话,什?么守陵人,什?么陛下一类的。
后来,他祖父也去世了,家里就更没人提起?过。再后来……家里来了大?人物,把他接走了,他才知道,祖父说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姜遗光难得好奇了,他都?不知道朝廷是从哪里挖出?来这么个人的。公主说会送来几个人帮忙,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人。
这不是一二十年,也不是一两百年。距离秦灭至今已过去两千余载,十数个朝代,秦皇自身?后代兴许都?已灭绝,更遑论皇帝身?边的一个将军?
见他露出?吃惊之色,蒙坚便仔细说与他听。
祖先遗志不可违,朝廷的人来了以后他日子也好了许多,识了字读了书,识的是小篆隶书,读的是秦朝律令秦始皇本纪,日久天长?下来,他对自己蒙氏后人的身?份越来越深信不疑。
至于?为什?么肯带人进骊山……
蒙坚叹口?气:“我?虽不情愿,可我?也知道,天下百姓和一座死墓之中孰轻孰重。”
山海镜之谜若不能解开,恐怕天下都?要陷入鬼祸之中。到那时,天下百姓危矣。
姜遗光赞道:“先生高义。”
蒙坚摇摇头:“谈不上什?么高义,我?对骊山了解其实?也不多,只担心?帮不上什?么忙。”
姜遗光却由此想到了另一件事。
姓蒙,蒙坚,蒙恬将军后人。
那位徐大?夫……会不会是徐福后人?
徐姓不多见,也不算稀少。在见到那位徐大?夫前,姜遗光先保留这个猜测。
一个有心?交好,一个奉命辅佐,蒙坚本就对山海镜抱有敬畏好奇之心?,得知姜遗光已过十重劫后更是佩服。两方聪明人都?展露出?善意时,对话自然十分愉快。
再往前,又是一座山。
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