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圆夜再启程:带着满囊心意赴约
又是一年月圆夜,现代办公室的窗户被月光染成银色。陈默、林薇、赵磊、苏晴、小夏、阿哲六人背着装满物资的背包,站在提前布置好的“穿越阵”里——地上铺着印着玉米田图案的布,中间摆着那本写满大夏国故事的《四人行》番外。
“都检查好东西了吗?种子、书籍、农具图纸,别落下。”陈默最后确认,手里攥着去年阿豆发来消息的旧手机——这次特意带回去,想试试能不能在大夏国直接通话。赵磊拍了拍背包里的蒸汽船改进零件:“推进器叶片、新阀门都带了,保证让老周的船再快三成!”
苏晴把画好的“现代农具使用图”塞进怀里,林薇则将新版《健康手札》抱在胸前,封面上小夏画的薄荷与玉米,在月光下格外清晰。“走吧,阿豆和老周他们,肯定在玉米田等咱们了。”小夏轻声说,手里还握着那个带回来的薄荷布偶。
六人一起翻开《四人行》番外,齐声朗读起去年的约定:“玉米田的风会记得,灯塔的光会记得,我们会带着新的心意,回到这片让日子变好的土地……”话音未落,熟悉的白光再次亮起,将六人包裹其中,下一秒,脚下就触到了大夏国玉米田松软的泥土。
月光依旧洒在金黄的玉米穗上,远处暖阁的灯亮着,灯塔的光像一道指引的线。“有人来了!”阿哲突然指着田边,只见一个高瘦的身影举着火把跑来,是长大了不少的阿豆——他比去年高了半个头,穿着干净的粗布衫,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
“小夏姐姐!阿哲哥哥!陈默哥!”阿豆跑到跟前,激动得声音发颤,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摞写满字的纸,“你们看,我会算玉米收成了!李大人说我算的数,比账房先生还准!”
(二)学堂新教室:砖与木里的“成长约定”
第二天一早,六人就跟着李大人去了格物学堂。远远地,就看到学堂后院多了一片正在搭建的木架——是李大人按照小夏去年留下的“现代教室图纸”,组织百姓盖的新教室。
“你们走后,百姓们就主动来帮忙,有劈柴的、有搬砖的,阿豆还帮着算木材用量。”李大人指着木架旁的一堆青砖,“这砖是用码头的黏土烧的,比旧教室的土坯墙结实,下雨也不会漏。”
苏晴立刻掏出“教室内部设计图”,上面画着整齐的木桌、带书架的角落,还有贴满插图的墙面:“咱们在墙面加层麻布,再刷上石灰,又亮堂又防潮。书架就放在窗边,孩子们看书能晒到太阳。”
赵磊和阿哲跟着百姓去搬木材,按照现代的榫卯结构教他们拼接木架;林薇则带着小夏,在旧教室给孩子们上“春季防疫课”,教大家煮“薄荷防疫汤”:“薄荷加生姜煮五分钟,每天喝一碗,能防春天的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