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役头子听见匾额二字,脸上神情已经僵硬,这会儿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再议,再议。”
等人走了才沉下脸,管事儿的也盯着少年离开的背影出神。
码头和县衙本是一体,为何这小子得了奖赏他们不知?县太爷这是有大动作?要惩治码头?
管事儿的苦笑:“我也不知,近来县尉大人的口是越来越大了,看来县太爷不止为新粮而来。”
石峰不屑的嗤笑一声,这何止是胃口大,是把整个码头都看作了囊中之物,啥钱都想自己搂着。
光是这土坡,就有一半的银钱进了黑口袋,他们记录在册的才多少钱?
现在说什么也无济于事,既然能让人到码头报信,证明大人是铁了心不给人面子,他们这些小虾米又得受连罪。
二人分头各自去忙,石峰想来想去也不想认下这坨屎,带着码头的量地册去了县衙。
江六这边船只划水飞快,县衙的人也是坐船走的,江余年找到江六时,他们已经从码头出发了。
一路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终于是在村口碰着了人,来的有四位官爷,还有抬木箱的人,其中一位是每年都会来收秋粮的大人。
“江小六,你可神气了。”收秋粮的大人很和善,每年训话老姑娘乔渝都是他,话虽然不大好听,但也不会太伤人心。
今年差役们收了秋粮,还买了不少江家的东西带走,那南瓜糕是有买有送,有些事情大家心里明白就行。
江六尽量克制自己的脸皮,说道:“哪里哪里,青天大老爷明察秋毫爱民如子,是小民之福。”
这些应承话差役们听的多了,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一路敲锣打鼓的进村,让全村人都过来看匾额,这可是县太爷赏赐,来的人越多,传的人越多才好。
第164 章 挨捶了。
村长带着人迎上来,小童们也在后头拍手乐呵,浩浩荡荡一行人去了江家。
虽然匾额不是自家的,但江家落户在九河村,对村子来说也是一种荣耀,以后无论是娶媳妇还是嫁闺女都能以此为由头。
外村人也没急着走,转头跟上去看热闹,县太爷亲自写的匾额,还有县衙的大印,这是多大的福分,可真是羡煞旁人。
人群中的曹家人牙齿都要咬碎了,该死的曹三丫是真的攀上了高枝,早知她有这运道,就不给她找老屠户了,让她嫁给病秧子多好。
等病秧子死了,留下的这些东西不都是曹三丫的?真是走错一步,让那死丫头逃了出去,曹娘子眼睛能滴出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