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学霸之战,谁主沉浮?
林川的拇指在屏幕上悬了三秒,最终重重按下“确认报名”。
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得他眼底发亮,意识海里天启的声音像细沙漫过:“宿主,根据明华中学近五年赛事数据,年级第一沈墨的隐藏胜率高达92%。”
“那就把剩下的8%变成100%。”林川把手机倒扣在藤编摇椅上,可乐罐在茶几上压出一圈水痕。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忽然想起昨天在走廊听到的议论——“沈墨?
从来没见他参加过活动,听说连课间操都躲在实验室“、”林川这次怕是要栽“。
第二天清晨的明华中学走廊里,瓷砖地面被晨露浸得发亮。
林川刚转过楼梯拐角,就听见高二(3)班教室传来此起彼伏的讨论:“你说沈墨到底长什么样?”、“我表姐说他去年奥赛时半小时解完压轴题”。
王浩从后面窜出来,校服领口歪着,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报名表:“川哥,张主任把你排在种子选手第一位!”他指腹蹭了蹭表格上“林川”两个字,声音突然低下去:“不过...沈墨那家伙,连赵雪都没赢过他。”
话音未落,一道清冷的女声从身后传来:“王浩,你再说我坏话试试?”赵雪抱着一摞《竞赛题库》站在走廊尽头,马尾辫被穿堂风掀起一绺,指节上的薄茧蹭过书脊发出沙沙声。
她径直走到林川面前,把最上面那本书拍在他胸口:“明晚六点图书馆顶楼,我知道你有秘密。”她抬眼时睫毛轻颤,“但我只想赢。”
林川接过书,封皮还带着油墨香。
他望着赵雪转身时校服下摆扬起的弧度,忽然笑出声:“天启,她的动机分析。”
“宿主,赵雪近三个月兼职家教的收入明细显示,她需要比赛奖金支付奶奶的医疗费。”数据流在意识海翻涌,“合作意愿度91%。”
于是接下来的三天,明华图书馆顶楼成了两人的战场。
林川翻书时,天启的光屏会在视网膜上投射出“重点标注”的荧光绿字迹;赵雪计算时咬着笔杆的模样,被他用“实时数据分析”模块捕捉到——她习惯在遇到几何题时轻叩桌面三下。
周三傍晚,当赵雪把最后一张模拟卷拍在桌上时,夕阳正透过落地窗在她发梢镀上金边:“明天比赛,题型应该是...代数占40%,物理30%,剩下的可能是跨学科综合。”
林川望着她眼下淡淡的青黑,忽然把从便利店买的热牛奶推过去:“我觉得会有一道关于量子纠缠的拓展题。”
赵雪的手顿在半空,抬头时瞳孔微微收缩。
她没接牛奶,只是低头翻开最后一页草稿纸,笔尖在“量子”两个字上重重画了个圈。
比赛当天的大礼堂像被按了静音键。
红色横幅“明华精英挑战赛”在灯光下泛着暖光,张主任扶了扶眼镜,声音通过话筒在礼堂里回荡:“现在,请参赛选手入场。”
林川踩着台阶走上台时,余光瞥见左侧门帘被掀起一角。
一个穿洗得发白的蓝衬衫的男生低头走进来,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发梢还沾着实验室的粉笔灰。
他在“年级第一”的桌牌前坐下,动作轻得像片羽毛。
“第一题,解析黎曼猜想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林川的笔尖刚触到草稿纸,就听见右侧传来轻微的“唰”声。
他抬头,正撞上沈墨抬眼的瞬间——那双眼像深潭,倒映着快速运算的数据流。
两人的答案几乎同时落在答题板上,张主任的声音带了丝颤:“并列满分。”
礼堂里响起零星的掌声,很快被第二题的播报声压下:“第二题,设计一个能同时处理声呐与雷达信号的算法模型。”
沈墨的手指在桌面轻叩,林川的视网膜上跳出天启的预判:“他会用傅里叶变换优化滤波模块。”几乎是同一时间,沈墨的笔尖动了。
两人的答题板再次同时举起,“10分!”张主任的额头沁出细汗。
最关键的抢答环节,红色抢答器的灯光在两人之间来回跳跃。
当“第三十七题:计算月球引力对深海环流的影响系数”的话音刚落,林川的手指刚要按下,天启突然提示:“沈墨的食指肌肉已绷紧,0.3秒后触发。”他猛地收回手,下一秒沈墨的抢答器亮起红光——但当答案公布时,林川的嘴角微微上扬:沈墨算错了小数点后第三位。
比分牌上,林川以198:195反超。
“最后一题——”张主任翻到题卡最后一页,声音突然顿住。
他推了推眼镜,又仔细看了眼题目,抬头时目光扫过全场:“请简述量子计算中量子比特的纠缠态与经典比特的本质区别。”
礼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林川望着沈墨突然攥紧的手指,视网膜上的数据流突然紊乱——天启的预判模块在这道题前出现了0.2秒的延迟。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草稿纸,笔尖在“量子叠加”四个字上停顿,忽然听见沈墨低声说了句什么。
“什么?”林川下意识抬头。
沈墨推了推眼镜,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这题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