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风过无痕(1 / 2)

马处的茶杯底在木桌上磕出轻响时,肖锋正替他续第三遍水。

"有人不会就此罢休。"市纪委调查组组长的声音压得很低,目光扫过窗外公示栏前围聚的村民——那些身影在秋阳下晃动,像一片被风扰动的稻穗。

张奶奶的孙子举着竹篙往公示栏上贴红喜字,浆糊味混着银杏叶的清香飘进来,黏稠的甜香与落叶枯涩的气息交织,在鼻尖萦绕不散。

肖锋垂眼盯着自己交叠在膝头的手。

指节因常年握笔有些微茧,此刻正随着马处的话轻轻收紧——他早料到这一遭。

皮肤下血脉微跳,掌心渗出一丝薄汗,被秋日微凉的空气裹住,泛起细微的战栗。

从李昊把阿强推出来当枪使那天起,从周梅在文旅节庆功宴上阴阳怪气"肖副主任好手段"时起,这局棋就远没到终盘。

"谢马处提醒。"他抬头时眼底仍是温和笑意,声音平稳如溪流过石,"我这人笨,就爱把每步棋都摆到明面上。"

马处突然笑了。

他想起今早看的那份《文旅节全过程留痕报告》,从游客登记本上的指纹拓印,到村民卖手作时的微信收款截图,连临时雇的保洁阿姨领工资的签字表都按了红手印。

纸页翻动时沙沙作响,像是证据在低语。"你和苏书记真像。"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扶贫办里熬夜贴发票的年轻人,"当年有人举报他挪用资金,他把账本摊在县委大院晒了三天。"

肖锋没接话。

他望着马处起身时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的工作笔记——封皮磨得发旧,边角却整齐得像刀切过。

指尖掠过布料的粗糙触感,那是老纪检的习惯,所有线索都要落在纸面上,一笔一划,皆可触摸。

送走马处时,秋风吹得公示栏的红纸哗哗响,像有人在远处拍打湿透的布幡。

肖锋站在台阶上,看那辆黑色帕萨特碾过银杏叶驶出院门,轮胎碾碎叶片的脆响清晰可闻,叶脉断裂的细微声混着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才转身喊住抱着文件路过的小张:"去组织部找小李,就说'阿强的笔录复印件在镇纪委档案室'。"

小张愣了下,随即点头:"明白。"他小跑着往镇政府后门去,皮鞋跟敲在青石板上的声音脆得像敲梆子,一声声钉进黄昏的寂静里。

肖锋摸出兜里的钢笔,金属笔帽冰凉地贴着指尖,划痕在阳光下泛着暗光——这是母亲退休时社区送的纪念品,刻着"以理服人"四个字。

他转着笔往党政办走,笔身在掌心滚动,像一枚沉默的砝码。

路过走廊尽头的公告栏时,瞥见自己的副科公示照片。

照片里的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衬衫,眉峰却挺得像把未出鞘的刀。

玻璃反光中,他看见自己瞳孔深处一闪而过的锐利。

"肖主任。"

苏绾的声音从身后飘来,带着一丝风的凉意。

她抱着个深棕色牛皮纸袋,米色风衣下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烟灰色真丝裙,衣料摩擦的窸窣声轻得几乎听不见。

镇外茶馆的茉莉香混着她身上的雪松香水味,冷冽中透着暖意,肖锋不用回头都知道,她又带了关键东西。

"去老地方?"他侧过身,看见她眼底闪着惯有的清冽光,像晨雾中的湖面。

茶馆在镇东头,临着条叫"青溪"的小河。

走进茶馆,木质的桌椅散发着淡淡的松香,墙角一盆绿萝垂着藤蔓,水珠从叶尖滴落,敲在陶盆里发出轻响。

老板老周是退伍军人,见着肖锋就扯嗓子喊:"肖主任,还是碧潭飘雪?"苏绾已经熟门熟路地挑了靠窗的位置,竹帘半卷,能看见河对岸的稻田正泛着金浪,风掠过时,稻穗沙沙作响,如潮水低涌。

"县文旅局的财务报表。"她把牛皮纸袋推过来,指甲盖大小的翡翠戒指磕在瓷盘上,发出清越的一声"叮"。

肖锋抽出报表时,指腹蹭到纸张边缘的折痕——是苏绾惯常的标记方式,重点数据都用铅笔轻轻画了圈。

纸面粗糙的触感让他心头一动。

他扫到最后一页时,喉间溢出声冷笑:"李昊上个月让阿强写举报信时,说我'挪用文旅节资金'。

现在倒好,他们自己倒往空壳公司转了一百二十万。"

苏绾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叶,青瓷杯沿映着她微挑的眼尾,嘴角带着一丝浅笑:"你打算怎么做?"

肖锋把报表推回她面前,钢笔尖在"非遗推广"四个字上点了点,墨点缓缓晕开:"他们想用举报信拖我下水,我就用这笔账反制。"

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沓材料,是文旅节期间所有支出的原始凭证,纸页叠在一起的厚度压得掌心微沉,"明早让审计局的老张来趟镇里,就说'应群众要求复核项目资金'。"

苏绾突然笑了。

她伸手把散在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阳光透过竹帘在她脸上投下细影,像棋盘上的光影交错。"你这招,像极了《三十六计》里的'以子之矛'。"

肖锋的耳尖微微发烫,掌心不自觉地摩挲着钢笔帽上的刻字。

他想起今早苏绾送的那本《三十六计》,扉页的字迹还带着墨香,纸页翻动时仿佛有风掠过心间。

正要说什么,裤兜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镇派出所王所长的电话。

最新小说: 我有一双黄金眼 超级外卖 1980:从报名参军开始 重生之宠妃 美男攻略:系统夫君求抱抱 股海拾金 首富穿成反派男配记[穿书] 白月光他跌入泥潭后(女尊) 小冰河时代求生日常 婚后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