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现在倒越发有些明白,为何上至九五至尊,下到派系领袖,一向把人才看得那么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那可不仅仅是给天下人才作个姿态,增加自己贤名的手段,更是因为,“人才”是真的能帮自己解决很多事情啊。
他本想着,连尉迟敬德等几位大唐名将,自己都能搞得定,几个兵部的“小喽啰”,还不是对自己俯首贴耳?
然后,他人就麻了。
当然不是兵部的官员敢给自己堂堂太子甩脸子。
相反,他们那是相当配合,而且未免也太配合了。
去岁并州连同河朔境内各处粮库报知朝廷的帐目,地方州郡可以临时抽调的役夫,需要设派多少兵力才能护得他们周全,令其稳稳地把长安腹心之地的粮草运送到北疆。
安西远在两千里之外,调拨哪里的粮草军械,才能大大减轻沿途的巨量消耗,变向减轻大唐国力的负担……
一桩桩一件件,哪怕大唐朝廷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可供参考,还是让李承乾听得头皮发麻。
若是这些事情全都由自己亲自处理,亲身过问,那他也不用再去想什么江南美景,蜀中安乐了。
旬月之内,他就要累得吐血。
还好,杜荷出马,接过了这些!
看着杜荷熟门熟路地应对两名“喽啰”,而且对于物资转运之事说得头头是道,李承乾也不禁感叹起来。
世家子弟,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啊。
他们不仅早早便可以读书识字,而且见识广博,结交之人多为达官显贵,对于朝廷运作也是门儿清。
李世民虽是早年便扩大科举的影响力,极力提拔寒门子弟,用以对抗豪门世家,特别是山东豪族们。
那些山东豪族们,乃至于几乎所有的豪门子弟,在李承乾心目中的印象,全都是眼高于顶,手高眼低的二世祖,整个朝廷的蛀虫而已。
但是杜荷的表现却正说明了,相对于寒门世子,豪门子弟依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了,李承乾并不是因为杜荷的表现,而对他产生了忌惮甚至于敌视。
自从杜荷表现出对自己的忠诚态度之后,李承乾也颇受感动,把他视为是真正的心腹。
杜荷越是能干,他当然越是欣慰。
被他视为麻烦的繁琐事务有人接手,可李承乾也没得到清闲。
就在刚刚,李世民派往北疆的信使已经快马返回。
朝廷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阿史那思摩发现薛延陀部骑兵出现在自己的势力草场附近,欺他们远来疲乏,而且被发现的兵力也不多,竟然直接发动从属于自己的部族骑兵主动出击,想要打一场漂亮的歼灭之战。
然而,他的轻率却使自己的大军落入薛延陀部的陷阱之中。
就在他们缠战尚未分出胜负之际,薛延陀部主力突然杀出,重创阿史那部麾下铁骑。
多亏了他的亲兵奋力死战,才为阿史那思摩杀出一条血路。
现在,阿史那思摩已经被迫带领族人南迁,曾经的东突厥王庭只以拱手让于薛延陀部。
大唐北方屏障已失,情形危急,他们必须立即调派援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