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魏征作为大唐名臣,自己就有很多敢言直谏的“名场面”。
只不过,他因为自身的性格,有时候会过分较真,甚至处于跟陛下“斗气”的场景,然后失了分寸。
不管怎么说,太子殿下能以陛下之失言,而纠正陛下之错,正李氏子孙之责任,非常符合魏征的“美感”。
作为太子之时,李承乾既有如此觉悟,有朝一日当他成为大唐之主,想来也必定会时时警省自身,绝对是魏征期望中的帝王应有的品质。
李世民果然被堵得无法反驳。
他总不能现在为了打压一下好大儿的“嚣张气焰”,把自己作为秦王之时的功绩和责任都给否定了吧?
但若不反驳,那便等于默认了,自己允准魏王建立文学馆,甚至以此拉拢文臣之事,乃是错的!
好在,李世民向来鼓励朝臣进谏,早就被以魏征为首的一大票诤臣练出来了,哪怕无言以反驳李承乾,也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
“朕并不是说你不能关心朝政,而是此次把你召来,并非是为了国政……你看看青雀现在是什么样子?”
“你们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啊!便真在朕这里受了气,为何又要跑去欺侮青雀?这便是你为兄长的作派吗?”
民间素有“长兄如父”之说。
之前李承乾指责李世民不懂得如何为人父,作为君父却以偏爱的手段,直接引发了他们兄弟的矛盾。
现在,李世民则反将一军,让李承乾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又配称为合格的皇兄吗?
现在要如何处罚李承乾,杀伐果断地李世民也还有所犹豫,但是,借着此事先打压下高明的气焰,狠狠出了心中的恶气再说。
而且,在李世民看来,李承乾的做法,也确实欺人太甚,让青雀受了委屈。
李承乾当然知道李泰现在的狼狈样子,更是早就猜到了他会前来太极殿告自己的恶状。
“李泰的伤,确实是儿臣打的。儿臣只恨作为兄长,打得太晚了些,这才让他毫无规矩。”
“东宫之设,关系到朝廷稳定,大唐传承。儿臣自己当不当这个太子且不论,魏王以臣弟的身份,岂能到东宫口出狂言?”
“东宫属官,亦是朝廷命官,奉命辅助儿臣,魏王何曾有权随意侮辱?”
“若非儿臣出手教训,谁又知道魏王会说出什么荒唐的话来。”
说到这里,李承乾才斜眼瞅向了李泰。
“青雀,你现在可敢把当时说的话,当着父皇与众臣的面儿,再说一遍?”
“等会儿?”
李世民立即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不是你直接跑去欺侮青雀,而是青雀自己跑到了东宫?”
“青雀?你无缘无故,跑到东宫去做什么?”
刚刚李泰的话,极有误导性。
李世民盛怒之下也没有细加追问,此时才知道,原来李泰是在东宫的范围内被李承乾给教训了。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二人的目光也瞬间变得幽深起来。
他们都是秦王府旧人,与李世民关系密切,当初可是亲身经历过与建成元吉之间的派系斗争,瞬间明白了李泰的用意绝不纯良。
不过现在陛下已经发现了异样,那他们也就不需要出声提醒陛下了。
听到李世民相询,李泰却未见半点儿慌张之色,若连这些破绽都没有想好应对说辞,那他根本不会跑到太极殿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