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星槎浮海:日月重光(续)
申时四刻,望海埚沙滩笼罩在诡异的静谧中。朱允炆独自坐在帅帐前的胡床上,手中并蒂莲佩折射着残阳的血光,将胸前的梅花毒斑映得愈发妖冶。远处的宝船已抛锚,一艘挂着白幡的小艇缓缓驶来,船头立着的黑衣女子正是消失三年的宁国公主府管家——苏嬷嬷。
“陛下果然聪慧过人。“苏嬷嬷踏上沙滩,黑袍下摆绣着的六瓣梅花在沙地上拖出蜿蜒痕迹,“老身原以为,要等您咽气才能揭开谜底,没想到...“
“没想到朕会用自己做诱饵。“朱允炆打断她,声音里带着久病的沙哑,“苏嬷嬷,不,应该叫你'星槎客'?当年你毒杀宁国公主,就是为了嫁祸燕王,对吗?“
苏嬷嬷轻笑,取下头上的斗笠。朱瞻膳在远处用望远镜望去,只见她左额有道三寸长的疤痕,形如新月——那是当年随徐达北伐时被流箭所伤,朱棣书房的《功臣图》里曾有记载。
“陛下记性真好。“苏嬷嬷抚摸着疤痕,“当年老身跟着徐大将军出生入死,却因女儿身被遣散回乡。若不是梅花卫首座收留,早就在乱世中化作枯骨了。“
“所以你就帮他们篡改历法、伪造遗诏?“朱允炆咳嗽着,血沫溅在胡床的雕花上,“你可知,你所谓的'天命',不过是蒙蔽世人的谎言?“
苏嬷嬷忽然逼近,袖口甩出的梅花镖擦着朱允炆耳畔钉入帐柱:“谎言?当年太祖爷斩白蛇起义,难道不是谎言?皇权更迭,从来都是胜者书写历史。如今燕王手握重兵,陛下身中剧毒,这天下...早就该换个年号了。“
她话音未落,朱允炆突然将并蒂莲佩刺入自己心口。苏嬷嬷惊呼着扑过去,却见玉佩在触及皮肤的瞬间发出刺目金光,竟将毒斑逼回胸口三寸。朱瞻膳在远处看得心惊,这才明白朱允炆为何执意留下——他早就在玉佩中藏了太祖爷留下的避毒机关。
“你以为朕不知道,梅花醉的解法就在这玉佩里?“朱允炆扯断系佩的丝带,露出里面刻着的“遇血而明“四字,“太祖爷早就料到,后世会有乱臣贼子用毒篡权,所以在玉佩中封入了天山雪莲的汁液。“
苏嬷嬷脸色剧变,后退两步撞翻了身后的铜盆。朱瞻膳这才发现,盆中装的不是清水,而是掺了朱砂的胶水,里面泡着无数张“永乐元年“的拓片——原来宝船上的大旗,竟是用这种拓片贴在素布上制成的,遇水就会显露出底下的“建文“年号。
“原来你们的'永乐'大旗是假的。“朱棣的声音从左侧传来,他带着玄甲卫从沙丘后杀出,手中火铳直指苏嬷嬷,“你以为用天象和火器就能惑众,却忘了,真正的民心所向,不是年号,而是活着的人。“
苏嬷嬷见势不妙,转身想逃,却被春桃的梅花袖箭射中膝盖。她跪倒在地时,怀中掉出本破旧的账本,封面上写着“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初七“——正是朱允炆登基的前一日。
朱瞻膳捡起账本,发现里面记录着梅花卫历年伪造的文书,其中一页用朱砂圈着“燕藩私通倭寇“的计划,落款人竟是“朱允炆“。他猛然抬头,望向帐中的帝王,却见朱允炆正用带血的玉佩划破苏嬷嬷的掌心,将她的血滴入自己胸前的毒斑。
“陛下!不可!“方孝孺惊呼,“首座的血虽能解毒,但会留下终身隐患!“
“无妨。“朱允炆擦去嘴角的黑血,毒斑果然消退了大半,“比起江山稳固,朕这点伤痛算什么?“他转向苏嬷嬷,“说,真正的首座是谁?你们在皇宫中的内应又是谁?“
苏嬷嬷却忽然冷笑,咬破口中的毒囊。朱瞻膳想去阻止,却只来得及抓住她临终前的呢喃:“星槎...星槎洲...“她的手指向海面,那里不知何时升起了数十个孔明灯,每个灯上都写着“永乐元年“,正朝着东北方的星槎洲飘去。
酉时初刻,星槎洲外海。
朱瞻膳站在郑和宝船的甲板上,望着逐渐靠近的岛屿。这艘名为“清海号“的福船是朱棣的私兵船,甲板下藏着三百门“春雷“火器,船头的“星槎令“在暮色中泛着幽光。春桃捧着倭寇的航海图,突然指着图上的暗纹:“小王爷,你看这些波浪线,连起来像不像...奉先殿的地砖?“
朱瞻膳接过地图,借着火把的光细看,果然发现图中暗纹与南京皇宫奉先殿的地砖纹路一致。他忽然想起朱允炆提到的奉先殿暗格,莫非这星槎洲的位置,早就藏在太祖爷的布局中?
“报!“瞭望手突然大喊,“前方岛屿有火光,像是...祭天仪式!“
众人登上瞭望台,只见星槎洲的山顶燃起十二堆篝火,每堆火前都跪着个身着白衣的人,手中捧着与胡广相同的假遗诏。山顶中央立着根十丈高的木杆,上面挂着的不是旗帜,而是件绣着龙纹的明黄皇袍——正是朱允炆登基时所穿的那件。
“他们要在星槎洲拥立伪君!“方孝孺惊呼,“那些白衣人...恐怕都是藩王的替身!“
朱瞻膳握紧玄铁剑,剑柄上的并蒂莲刺绣突然裂开,露出里面刻着的“永乐“二字——与朱允炆玉佩上的刻痕如出一辙。他心中一惊,终于明白梅花卫的终极阴谋:他们不仅要篡改年号,还要在海外拥立傀儡皇帝,借“万国来朝“之名逼迫朱允炆退位。
戌时正刻,祭天仪式开始。
一个戴着青铜面具的人走上祭坛,手中高举着所谓的“太祖遗诏“。朱瞻膳用望远镜看清面具上的纹路,竟是朵六瓣梅花与燕纹的交织——这分明是在暗示朱棣才是幕后主使。
“诸位藩王使者!“面具人声音尖锐,“当今陛下暗害太祖血脉,宠信奸臣,致使天象异变!今有太祖托梦,命燕王朱棣继承大统,改元'永乐',以安天下!“
话音未落,四周的白衣人突然齐声高呼“永乐万岁“,声音在夜空中回荡,惊起无数海鸟。朱瞻膳注意到,他们的袖口都绣着细小的锚纹——与春桃腰间的燕藩腰牌一致,显然是梅花卫故意栽赃。
“不能让他们完成仪式!“朱棣握紧火铳,“春桃,你带一队人从左翼登陆,我率玄甲卫正面强攻!忠勇伯,你去毁掉那杆皇袍,断了他们的'天命'象征!“
战斗在子时初刻打响。朱瞻膳带着二十名死士乘小艇登岛,刚爬上陡峭的崖壁,就看见祭坛旁的石屋里透出微光。他示意众人噤声,从门缝中望去,只见里面坐着个正在刻字的老者,桌上摆着成堆的“永乐通宝“模具——正是失踪的内府工匠头目。
“原来你就是那个内鬼。“朱瞻膳推门而入,剑刃抵住对方咽喉,“说,谁让你伪造'永乐'年号的?“
老者颤抖着放下刻刀,露出袖口的梅花刺青:“是...是首座大人。他说只要事成,就封我为暹罗国的铸币使...“
“首座在哪?“春桃冲进屋,手中匕首抵住老者后心。
老者指向祭坛后方的洞穴:“在...在星槎洞,他正在那里主持最后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