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重新站好了,摆手道:“无事,就是略感头晕而已。”
朱雄英皱眉,“还是叫御医过来看看吧?”
朱标也知道身体的重要性,点头道:“也好。”
···
···
当大明在文隆四年拿下交州,并在次年通过一系列手段稳固交州统治时,远在欧洲,代王朱桂在初步稳固代国基本领土后,也开始兑现当初对肃王、辽王、宁王的承诺。
也即是帮助三人在欧洲建藩。
为避免日后过早竞争,几人的藩国自然不能相互挨着。但出于互相帮助考虑,藩国也不能离得太远。
因此,经过一番考虑后,朱楧、朱植、朱权三人都决定在昔日法兰西王国东北部及神圣罗马帝国中部、南部一带选址建藩。
法兰西王国已经灭亡就不说了。
神圣罗马帝国本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里面有好几十个小国家。
朱楧等人只要军事实力足够,要在神圣罗马帝国建藩并不难——当然,也没那么容易,毕竟他们要建立的是大明下属的藩国,而非与其他欧洲国家一般信仰计都教的国家。
不过,有代王朱桂以及晋王朱棡的支援,三人还是在过去一两年中,陆续建立起了肃国、辽国、宁国。
三人藩国虽然是建立起来了,但目前领土都不大——也就大明几个县那么大,甚至还没某些州府大。
三人也不着急,一面彼此结盟,抵挡着周边信仰计都教的国家一波又一波地进攻,并趁机通过反攻来扩大领土;一面学习代国的治国之法,慢慢发展壮大,稳固统治。
与此同时,奥斯曼也在大明的暗中帮助下,又一次击败由神圣罗马帝国组织的东征十字军,并拿下了拜占庭。伊教势力也由此进入欧洲。
如此一来,欧洲的诸计都教国家便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投向了奥斯曼,而非只盯着代国等四个大明藩国了。
毕竟跟信奉伊教的奥斯曼相比,大明藩国并非那种宗教影响力很强的国家。
最典型的就是,计都教在代国等四国尚可存在,可在奥斯曼却是不允许存在的——伊教与计都教只能二选一。
如此一来,欧洲众多信仰计都教的国家,更加敌视谁便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自从奥斯曼拿下拜占庭后,除了勃艮第公国菲利普二世这种老顽固依旧视代国等四国为欧洲人之大敌外,其他欧洲国家大多都将敌意转向了奥斯曼。
甚至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几个主要大国,都开始派人联络代国等四国,想让他们一起派兵组成新的十字军去驱赶奥斯曼了。
奥斯曼本就是大明引入欧洲搅局的,朱桂等人自然不会接受计都教国家的示好,参与什么东征十字军。
就这样,在之后的几年中,欧洲大部分地区都陷入了战乱之中。
在东南,由以神圣罗马帝国为主的计都教国家派兵组成的十字军跟奥斯曼不断爆发大小战斗。
在欧洲中部,肃国、辽国、宁国则与周边国家时不时爆发一些战事。
英格兰依旧处于内乱之中,却又不甘寂寞的插手欧洲之事——主要是派兵抢夺原法兰西土地,于是又与代国、波旁、勃艮第国家互相打起来。
再加上,其他国家因各种利益纷争而产生的战事,欧洲几乎每天都有战事发生,只是规模都不大罢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事中,代国等四大大明藩国的鸟铳(火绳枪)及火炮(将军炮、虎蹲炮)难免因各种原因被其他国家得了去。
只不过,当其他欧洲国家军队中开始出现火器时,已经是肃、辽、宁三藩建立的几年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