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听完点头,“你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如此说来,让高丽两省与日岛四省交换人口,岂不是也可起到改易当地主要民族之作用?”
朱雄英道,“确实有此作用,但儿臣认为却不可以此方法为主——高丽半岛离日岛太近,不过相隔一道海峡,两地交换移民用处不大。”
“倒是交州,可以和高丽半岛、日岛交换移民,瓦解当地主要民族,以利于官府治理。”
“另外,海南行省亦可参与此项政策中,毕竟当地人口亦是以原三佛齐人为主,并不利于官府治理。”
朱标道,“那今后几年移民政策,便以交州、海南及日岛四省、高丽两省互相移民为主了。”
朱雄英先点了点头,随即忽然道:“父皇,交州若移民,黎氏、郑氏、阮氏、陈氏、胡氏必须都迁徙出去,以防万一。”
朱标也是从刘宽那里了解了部份越南后世历史的,因此一听朱雄英的话,便知道朱雄英是因为黎氏、郑氏、阮氏乃越南后来的统治者,所以才要迁徙他们。
他不禁笑道,“那蓝山黎氏已经因谋反被夷族,黎平、黎利父子也早已被处死,你怎么还担心黎氏?”
朱雄英道:“以防万一罢了,反正总是要迁徙交州部分人的。”
朱标没就此多聊,换了个话题。
“去年定交州之战,你十九叔、二十叔、二十一叔还有允炆都在军中立下了一定战功,其中允炆和你二十叔立下的战功还不小。”
“不出意外,之后几年他们继续参与朝廷平定缅南的战事,以及针对南掌、占婆、暹罗三国的战事,多半便能积累到足够的战功,到海外去建藩了。”
“对此你可有什么想法?”
朱雄英有些奇怪的看了朱标一眼,道:“这是好事,儿臣能有什么想法?”
朱标道,“虽然如今海外可供开拓之地仍有不少,但我大明如此持续地封藩海外,只怕迟早会有海外无地可用的一天呐。”
朱雄英道:“父皇多虑了——海外可建藩之地固然一直在减少,但咱大明获得军功的机会也一直在减少。”
“实在不行,咱们大不了到时候更改宗藩制度,不再允许藩王封藩海外就是了。”
朱标眉头微皱着问,“若不再允许藩王到海外建藩,那些有志藩王该怎么对待?总不能像原历史上你四叔好圣孙那般做吧?”
朱棣的好圣孙自然是朱瞻基了。
原历史上大明将藩王当猪养的政策,基本上是由朱棣起头,朱瞻基定下来的。
朱雄英道,“自然不能像像原历史上那么做,但也不能恢复皇爷爷原先定的规矩——藩王在国内领兵就是祸端。”
“因此,儿臣以为,到时候最好可以引导藩王向科学、艺术方面发展。”
“为何将从政、经商都排除在外?”朱标问。
朱雄英:“藩王若是从政,那么必然会对皇位滋生野心,故而不能从政;至于说经商,背地里让别人帮忙投资赚钱,朝廷自然是阻止不了的,但其本人却不能经商。”
“藩王毕竟有皇家威名,若倚之经商,且不说会出现多少强买强卖之事,说不定还会干扰市场正常运转。”
“另外,藩王若是直接经商,成为了后世外国那样的大资本,可是也会影响朝廷,甚至觊觎皇位的。”
“所以,不仅不能允许藩王直接经商,将来朝廷打压那些大商贾时还需特别注意哪些跟藩王有关系——对于跟藩王有关系的,若其资本膨胀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大力打压。”
朱标听完一时无言。
他没想到朱雄英在治国上如此理性,又如此果决。对大明而言这自然是好事,可若以个人角度来看,未免显得无有点没人情味儿。
回过神后,朱标正想站起来说些什么,可才起身一半儿,便感觉有点眩晕,忙扶住了御案。
朱雄英见状,忙关问道:“父皇您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