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纽约总领馆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州。
中午时分,阳光正好。
风从港口方向吹来,掺着点海洋与旧柏油路面的气味。
李弘远站在人行道边,把咖啡纸杯搁在栏杆上,抬腕看了眼表
十一点五十八分。
他没进正门,而是沿着大楼西翼的植被带绕过停着的混动公务车。
然后,从后方的人行通道刷卡进入二层平台。
穿过玻璃廊道,会议室的门半掩,光线从百叶帘的缝隙穿进来。
李弘远站定,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中的情绪。
他举起手,敲门,两下,节奏缓而均匀。
“请进。”里面有人回应道。
李弘远推门而入。
房间不大,深色的长桌靠窗摆放。
墙上挂着一幅加州电网与沿岸能源密度分布图。
不算很现代,纸张泛黄,蓝红两色迭加,曲线被手工改过几次。
桌旁坐着三个美国人。
为首那人五十多岁,白人,瘦削。
穿着一件不起眼的深灰色夹克。
见访客进来,他没有起身迎接,只略微抬了抬下巴。
“这是我们的初步意向草案。”
李弘远说着,坐了下来,又从包里抽出文件,连带着一只u盘递过去。
“意向主要聚焦于加州现有绿色基础设施的再融资策略。”
三人见状,没有动弹,丝毫没有要接受的意思。
李弘远的指尖轻敲桌面,也不急着催促。
他熟悉这种模式。
美国人从不喜欢立刻表态。
尤其在这种涉及财政与主权边界的议题上。
沉默,本身就是测试。
大约十几秒后,中年人才拿起资料,翻了两页,又顺手推给助理。
“你现在是代表哪一边来的?”他问。
“目前,我供职于一家清洁能源投资基金。”
李弘远应答流畅。
“登记地在新加坡,投资结构来自泛亚地区。”
“主力资金持有人包括东南亚主权基金、私营能源企业以及若干绿色债券重仓机构。”
“我们在新西兰、智利参与了港口能源设备的升级试点。”
“主要方向包括微电网、氢能源整合和岸电系统。
“马来西亚那边则是区域碳信用机制的框架测试。”
他说完,顿了一下,声音放低。
“而如今,我们正在寻找下一个具备成熟法治架构、财政体系稳健,但同时在联邦层面资源受限的市场。”
“用于展开地方主导的绿色金融自治机制。”
李弘远没有说“美国”,但每个词都指向这里。
话音落下,亚裔助理猛地抬起头。
“你在暗示联邦预算僵局么?”他的态度不善,“我建议你注意措辞。”
“这可不是一个外国人该评论的领域。”
李弘远无视了他的刻薄,平静的继续道:
“我们观察到,当前加州在应对气候压力上具备高度行动力。”
“但联邦激励机制与现行货币政策并不能提供匹配支持。”
“尤其在地方债压力上升、esg融资工具监管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
“我们希望为这类地区提供一种中期资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