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腰带倒挺别致。”江成开口。
“这不是腰带,”林知夏摇了摇头,“这个案子可能需要你帮忙。”
她目光中带着一丝殷切。
“我既然回来了,当然是一起查。”江成理所应当的回道。
林知夏挤出一个笑容。
待转头出门,脸上的笑意一扫而光。
回到签押房。
宋大正焦急地在屋前来回踱步。
“林大人,孟大人来催了......”
“不急,你在外面守着。”
林知夏示意江成跟上。
屋里九岁的女童正把玩着桌上的砚台,头上的羊角辫轻晃。
看到有人进来,她立即一脸无措地将手背到身后,脸上有一丝羞怯。
林知夏眼眸中闪过一丝赞赏,若不是心中早有怀疑,她一定会被对方蒙骗过去。
离京前,林知夏就对小豆芽起了疑心,特意吩咐衙役看好她。
柳玉的提醒让林知夏想通了一个关节,那就是谁在说谎。
这件案子一开始,证人的口供与他们调查的线索就有相悖的地方。
按照小豆芽和其他人的口供,虞姑娘确实有很大的嫌疑。
现在确认了她是宰县令之女,宰县令在阳明村大火之后自尽。
他的死很可能与阳明村的大火有关,这样说来,虞姑娘也有杀人动机。
但是,樊老说过,中了那种药之后,是无法保持清醒的,更别说杀人了。
而且赵弘几年前去桑家瓦子时,就经常点虞姑娘,甚至几度带着她出游。
若想报仇,虞姑娘有很多机会。
若是她内心懦弱,不敢报仇,那必不会讨好赵弘,服侍他这么多年。
除非她是最近才知道的。
那个铜锁的出现也恰好证明这一点。
柳玉与虞姑娘相识十几年,都没有见过这个铜锁,这一点本身就存疑。
要知道,她们可是决定老了要一起作伴的关系。
若这铜锁不是虞姑娘的,就说明瓦子里至少还有一个人,知道阳明村的内情。
从时间线来看,最有可能的就是小豆芽。
如果小豆芽是知情者,她参与了这桩谋杀,那她的口供就不能采信。
那她说,虞姑娘让她穿上新衣去雅间,很可能就是捏造的。
除去这一点,虞姑娘是凶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樊老可以证明,案发时,她没有作案能力。
鬼市的大理国药贩可以证明,买药的人不是她。
就算她进过茶点间,并不代表茶点间就是她弄乱的。
她曾数次拒绝客人为她赎身,也没有相好。
在桑大娘子任其自己选择时,依然决定卖身赚快钱,说明她是个很清醒的人。
她明明都已经想好了未来要怎样生活,正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却在案发前留下遗书,要把自己的积蓄都留给小豆芽。
似是预见了自己的死亡!
这般想着,林知夏突然就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