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宁明志像往常一样用礼貌地口吻接了电话。
“您好,请问是宁明志吗,我是宁致远的同事,我姓H”,电话的另一端说道。
“您好,H经理,这么晚打过电话来,是有什么事吗”?宁明志仍是礼貌性的问道。
“喔,是跟宁致远相关的一些事情,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方便,想找个机会跟您好好聊聊”,电话的另一端说道。
“好的呀,我随时都可以的。那您说个时间和地点,咱见面聊”,宁明志说道。
“还是由您来定吧,这样更能显示出我的诚意,也弥补下之前您联系我我没有接电话的歉意,实在是不好意思,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电话的另一端说道。
“好的,我明白,大家都是打工人,那种身不由己我可以感同身受。再说了,没什么歉意存在的,有些事做了那是情分,没做也是本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您现在能给我打来电话,已经超出了本分了,是我该感谢您才对”,宁明志说道。
“您这么说我就不太好意思了,行,那咱们见了面再细聊吧”,电话的另一端说道。
“好的,那我订好了给您打电话”,宁明志说道。
“您还是加我微信吧,就是这个手机号,到时候把时间和地点发给我就行,我肯定按时到”,电话的另一端回答道。
“那行,我挂了电话马上加您,您通过下”,宁明志说道。
“好,那先这样,再见”,电话的另一端说道。
等对方挂掉了电话,宁明志马上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也立马通过了。
从刚才的简短对话中,宁明志就能听得出来这是个搞人际关系的老手。
人际关系这一块,其实宁明志是很打怵的,他从小也是个内向的性格,比弟弟宁致远还更内向些,他更愿意自己一个人窝着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他大学和研究生选的专业就是技术类型的,现在在企业里也是技术岗,只专注于把技术问题和科研攻关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跟领导喝酒的交际很少会带上他的。
但是有些问题,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从逻辑上想想也很清楚明白。
这个H经理,之前宁明志也联系过的。
事情刚开始时,宁致远让律师带话出来过,说了几个人的名字,并嘱咐了这些事可以找找这个人,那些事可以找找那个人。这些人的电话号码之前宁致远的妻子都发给他过的,可是那时候无论他打哪个人的电话,打了多少次,都是清一色的没人接听,或者只要是一听说是宁致远的哥哥就马上挂了电话。
后来,宁明志也就不再打了,那些个电话也就没有保存。
前段时间实在是六神无主了,弟弟的这件事持续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就厚着脸皮恳求直属领导约了集团的外联部经理那次谈话,谈话下来,确实有了一些启发。
刚好在这个时候接到H经理主动打来的电话,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隐约中感觉有些事情会向有利于自己这一方的事态发展的感觉,毕竟已经山穷水尽了,已经是不能再差了,情境还能再差到哪里去了呢?
说H经理是人际关系的老手,是因为在刚才的电话交谈中,有两件事,在宁明志看来,最起码对方没有设防,一个是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一个是对方让他加微信。
这两件事都是对方主动提出来的,也就是对方说的能够体现自己的诚意,而且对方也认为宁明志能够明白他这样做就是在释放诚意。
不然如果对方觉得宁明志如果不能明白自己所做行为背后的深意,也就没有了做这一行为的必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宁致远的这件事情,不管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凡事只要有警察介入了,最起码周围人的看法那都是不好的。要么,有些人,那些陌生人或者说只是认识但不了解的一些人,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犯了法罪有应得;这些人只会在旁边你看看热闹,而且唯恐避之不及,谁还会主动往前凑呢?
要么,就是有些人,这些人可能是你身边的同事或者朋友,对你有所了解的人,但这些人就算是在情感上很同情你,但理性上也会认为苍蝇不叮无缝蛋,你自己要是没什么问题,就算警察抓了一会也就放了,可实际呢,人抓进去就出不来了,那肯定是犯法了呀,这种人该远离也就远离下,毕竟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也还是划清界限的好。
所以,宁致远的这个事情,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你说他是完全被冤枉的,已经不现实了。现在案子还在调查的阶段,谁会愿意沾边呢?说的不好听一点,你稍微一沾边,可能警察就会找上你来了解情况,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啊。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对方就算是想跟宁明志聊一聊,地点也会自己订,找个隐秘一点的地方,或者说自己熟悉的地方,这样都比较保险。
你让对方定地点,难道不怕对方录像什么的吗?
你让对方加你微信,那很多事情不就有了记录了吗?
想到这点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都能想到这一点,这是人自保的本能。
所以,对方的这一决定是出乎宁明志意料的,当然了,宁明志的出乎意料也让对方的目的达到了,对方就是要让宁明志出乎意料,这还不同于之前别人听到他是宁致远的哥哥后就马上挂断电话形成的那种鲜明的反差,那只是感受上的反差而已。
营造这样的出乎意料感,就不止是感受上的事情了,这里面还涉及到信任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最难的就是信任,在人类发展到今天,所依靠的就是团结合作,而团结合作的前提就是基于对彼此间的信任。
你错误的信任了一个人,那结局就是自取灭亡。无论你的本意是不是取决于对一个人的相信,也不管你把对于一个人的信任放在多么重要的程度,就信任本身而言,没有这一考量,就只有信用本身。
就像谭嗣同,他在意识到有危机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找的是袁世凯,他只要去找了并且付出了信任,就这件事本身来讲,无论他在不在意事情的最终结果,他去找袁世凯的行为就已经是出于对袁世凯的信任了,不然不信任为什么要去找呢,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个时候,你不能拿着一些理由或借口,像也许谭嗣同只是想着去试试,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或者说,无论袁世凯怎么做,都不影响他后面要为维新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等等诸如此类的借口,来搪塞说其实谭嗣同对于袁世凯本身就没有付出信任,这样的说法就是耍流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