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状元郎 > 第六十章 第一次大考

第六十章 第一次大考(1 / 2)

当晚,苏有才告诉苏录,接自己班的人找到了。

族学那边其实并不缺先生,之前太平书院肄业的学长们,可都没考上秀才呢。

此番县试亦只有春哥儿一人过关,其余三位都已回乡赋闲。落第读书人的就业选择太窄了,不放下架子的话只有教书一途。

而想到官办的社学坐馆吃皇粮,必须有生员的身份。比方二郎滩的社学就被程秀才占了,所以苏家才要另设族学……

因此这其实是个买方市场,老族长一文工钱都没涨,很快就谈妥了一位。

清明节一过,新先生到位,苏有才就收拾收拾正式离馆了。

老爷子这才知道他辞馆,气得又是好几顿饭吃不下去,把苏泰难过的不要不要,觉得是自己做饭太难吃。

但苏有才先斩后奏,木已成舟,老爷子也无可奈何,连番日决也只能出气而已。

苏有才倒是一天没耽搁,次日就到镇上找活去了……

如此干脆利索有计划的行事,完全不似有才同志往日婆婆妈妈的作风,以至于苏录总感觉他动机不纯。

咦,还怀疑谁动机不纯来着?

不过他也没那个闲心破案,因为第一次月课迫在眉睫了!

考前几日,班里的空气都焦灼起来,平时嘻嘻哈哈的声音彻底消失了,就连‘程三万’也顾不上嘲讽苏录的垫底三人组了,所有人都闷着头备考,少年们再次感受到了入学考试前的压力。

张先生也变得异常忙碌,所有学生的每日制艺作业,他全都逐字逐句的批改,文法不周、义理不妥之处,也都一一做了标注。

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张先生却及时下发,从不拖延,尽职尽责,可见一斑。

苏录看到先生都忙出黑眼圈了,不想再给他增加负担,便请求暂时停下额外辅导。

谁成想却遭到张先生的呵斥:“班上所有学生,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你现在除了勤学苦练,别无他途!每日作文加到三篇,一篇不能少。中午拿过来,我给你当面讲评,讲不完就放学后接着讲!”

先生如此认真负责,叫苏录还能如何?只有拼命地临阵磨枪,祈求考试的时候能超水平发挥……

~~

三月十五,春雨如油,榴花似火,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烟雨山河间的太平书院,美得像一幅水墨画。

学子们端坐在讲堂中,却无心欣赏窗外的美景,一心只等着先生发卷。

今日月课,非但是学生们入学后的第一次大考,也是书院革新后的头一次考试。院方十分的重视,连监考都换成了平日没见过的先生。

监考先宣布了规则,月课考一上午,分两场,第一场帖经墨义,第二场制艺。

第一场考试时间为六刻。卷子发下来一看,帖经题二十道,墨义题十道。

题量着实不小,但对在座的学生毫无难度。这场考试主要是为了督促他们知新不忘温故,逼着他们按时复习经义和朱注,所以做对了不会加分,但做错了会扣分。

这一场苏录也答得十分轻松,早早做完题又仔细检查了两遍。像他这种‘偏科严重’的学生,绝对不能在自己会的地方出一点错。

第一场结束后,学生们稍事休息,紧接着开始第二场制艺。就一道题,要求不超过五百字。考试时间却加长到一个时辰,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苏录拿到题目一看,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泰伯》。

从内容上这是一道小题。从格式上叫双扇题,意思是两句并立,作文时自然也要两头兼顾,是一种很典型的题型。毕竟刚开学俩月,肯定得先收着点,不会在出题上作妖。

但以某山长的尿性,不作妖是不可能的。这题难在这两句本身,非常不好把握……

难点不在句读,在大明朝,没有第二种句读。事实上,在梁启超之前,都没有,也不能有……

难点是对这两句的注解。自汉唐至今,先儒便众说纷纭,大体可分为两种,‘愚民’说和‘民愚’说,前者解作‘愚弄民众’,后者解作‘民众愚昧’。

既然是写八股文,自然是以《论语集注》为准,苏录回忆朱子曰:‘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意思是‘百姓能够被引导,去遵循那些本就合乎道理的必然准则。却不能让百姓明白,这些道理背后的深层原因。’

朱熹还引用了程子‘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解释了‘使由、使知’两句,强调了民愚说,而批评了愚民说。

学子往往会陷于这两种说法之间,虽然一定以朱子的民愚说开头,但写着写着就会滑向愚民说,从而与朱注相悖。

但用苏录的申论写作法,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他先用‘题干拆解法’圈出题目的关键词,‘民、由之、知之’,明确必须围绕‘使民由之与知之的辩证关系’建立核心论点。

思索片刻,苏录决定以正破兼明破来破这道题。

他目前还没法将自己所思所想,直接用文言表达出来,只能先半文不白地打个草稿,于是破题曰:

‘民性有常,导之则归正途;明理实难,顺之乃得安治。’

最新小说: 青剑宗修行纪事 反派之女 我有特殊的升官技巧 三国第一猛卒 被贬北凉,我打造了无敌大雪龙骑! 高冷夫君竟是偏执恋爱脑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我讲烛影斧声,赵光义你哭什么?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