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大了,”阿黄轻踩油门,车速稳定在40公里/小时,“金龙客车是纯电,加速快但重踩电门会飘;这台H18是油电混动,过沙溪桥的斜坡时柴油机会自动介入,动力来得更顺,载满乘客也不费劲。”他指着中控台上的切换按钮,“你看这灯,绿灯亮是电动模式,黄灯就是柴油模式,配合着来最省油。”
神里绫华凑近看了眼,发现按钮旁贴着张黄色便签,上面写着“沙溪桥前提前切换”,字迹和芙宁娜的价目表如出一辙。
到沙溪路口站时,上车的乘客拎着大包小包的布料,车厢后半段顿时堆满彩色绸缎。芙宁娜拿着票夹穿梭其间,报站器的声音混着布料摩擦的沙沙声:“沙溪路口到了,分段计价点,请前往横栏、古镇方向的乘客准备检票。”
一位穿碎花裙的大姐递过5元钱:“到古镇国贸中心,多少钱?”
“4元,找您1元。”芙宁娜递过车票,特意指了指价目表,“您看,从这到古镇是4元,中山通2元,下次可以办张卡。”大姐刚接过车票,怀里的小孩突然指着铰接处喊:“妈妈,车中间会拐弯!”
全车人都笑了。芙宁娜蹲下来解释:“这是铰接公交车,中间的圆盘能转,所以18米长的车也能在小巷子里转弯哦。”她还扳动扶手旁的红色按钮,“你看这个,是紧急通道开关,遇到危险时按这个就能开门。”
阿黄透过后视镜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在T01A线的日子——那里的乘客大多低头看手机,不像202路的车厢里,总有这样热热闹闹的互动。他轻打方向盘,宇通H18平稳转过沙溪路口的弯道,铰接处的圆盘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像在应和车厢里的笑声。
车辆驶入横栏镇地界时,神里绫华指着窗外的花木基地惊呼:“郁金香开了!”成片的彩色花田沿着公路铺开,花农正背着竹筐采摘花苞。芙宁娜适时按下报站器:“下一站,横栏体育馆,下车可前往花木市场,本周六有郁金香展。”
“比导航还及时。”王萱翻着相机里的照片,从市中医院的骑楼到沙溪的绸缎摊,再到横栏的花田,202路的43站像串起的珍珠,“跑T01A线是快,但哪有这样一站一景的乐趣。”
刻晴忽然发现陈伯正对着手机笑,凑过去看了眼:“陈伯,您在看什么呢?”
“阿黄和芙宁娜在T01A线的照片,”陈伯指着屏幕,“我孙子在深圳工作,说这公交线太方便了,下次回来就坐这趟车看我。”
阿黄听到这话,心里忽然一暖。他握紧方向盘,宇通H18驶过横栏大桥时,江风从半开的车窗吹进来,带着珠江特有的湿润气息。远处的航标灯在阳光下闪烁,和车身上的反光条交相辉映。
“还有两站到沙溪路口,我们该下车了。”王萱把最后一块樱花糕递给芙宁娜,“中午去尝尝那家杏仁饼店,回头给你们带两盒。”
神里绫华望着车厢里的乘客——逗孩子的妈妈、算布料价格的商户、打盹的陈伯,忽然轻声说:“原来所谓的归属感,就是坐同一班车的人,都知道下一站的风景里藏着什么故事。”
车辆停靠沙溪路口站,三人下车时,芙宁娜突然从车窗递出三张手绘地图:“这是202路隐藏美食攻略,标了每站最好吃的小店,收好了!”
阿黄按了两声喇叭示意发车,后视镜里,王萱他们正对着地图笑,阳光把他们的影子和宇通H18的影子拉得很长,在柏油路上连成一片。芙宁娜整理着票箱,忽然发现角落里多了块樱花糕,上面压着张纸条:“留着当下午茶,202路的故事,还长着呢。”
报站器这时响起:“车辆起步,请站稳扶好,下一站,隆都市场……”宇通H18缓缓驶离站台,18米长的车身在花田旁拐了个弯,朝着下一站继续前行。车窗外,郁金香在风里点头,像在祝福这趟熟悉又崭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