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中心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仅一期工程部署就耗资七亿多元。
在整个建设和部署期间,沪市的用电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其中一半的增长量都是这个中心造成的。
地下二层,全部是涂着黑色图层,闪烁着灯光的光纤机柜,机柜里是数据存储单元。
因为这里的数据存储采用的是图数据存储的方式,所以整个数据架构和普通的存储方式不一样,数据的交换和集中方式也不一样,对通讯设备配置要求更高。
这也是这样的存储方式现在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所在,因为这样的结构就注定了成本很高。
存储机柜里全是板卡槽,槽里插着存储卡,每一个机柜还有一个光电转换单元,将卡里的数据转换成光信号,再通过机柜顶部的光纤传输到九个机柜合用的一台光纤交换机,再通过交换机进入光纤网络,实现整个地下二层所有存储单元之间,以及与楼上算力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
由于电子元器件的特殊散热要求,与中心配套的还有一个“供冷中心”,这中心有些类似每个城市肉联厂配套的“冻库”,通过低温液氨的流动带走热量,送来冷气,达到让设备安全运转的目的。
二楼的计算中心同样如此,无数的算力单元也是靠光纤网络进行着联接,楼上楼下联合构成了这个非线性超算中心。
这里的运算能力相当于部署了十台曙光,投入和维护运行的费用也十分庞大,因此只能靠最能赚钱的任务来“养”着这里。
也幸好现在这样的任务的确存在,要不然周至也拿不出这般大的手笔来建设这个地方。
设备国产化的好处,就是物美价廉,哪怕基地在所谓“寸土寸金”的沪上,相比起小智操控的高频量化交易从全世界各个金融市场上攫夺的财富来,这几个亿的投入简直千值万值。
现在天星地网项目的卫星还没有上天,因此楼顶上的锅盖驳接的是通用卫星线路,线路有多种功能,一是可以通过它收集安盛基金从世界各地发来的市场信息。
但是交易操纵却不在这里,而是通过国内专线送往蜀中,港岛,再通过两地的卫星地面终端发给卫星,实现操作。
虽然这样绕一圈会多出10毫秒的延迟,但是在如今只有自己吃独食,没有任何人抢资源的情况下,这十毫秒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而之所以要这样绕一圈,是因为国内的地面信号国际是监测不了的,就算最后有有心人将这些交易定位在港岛,也查不到蜀中,更查不到沪上的服务器集群里来。
港岛那边只是一个烟雾弹,发送的其实都是正常交易,目的只是给李老三刷声望用,坐实他精准操作的“证券之王”的名声而已。
等到天星地网铺开以后,这些高频量化交易就更加难以追溯了。
李老三虽然觉得此举有点多余,但经验也告诉他肘子这么搞肯定有他的原因,在自己还看不明白的时候,跟就对了。
“耗能是一个大问题。”安春佳作为一个大中心的总负责人,现在也多了一种从容的气质,与刚到首都配合老师兄和清华大学,郑州大学主理甲骨文契合项目事后的战战兢兢大不相同了。
可以说四叶草三小只在跟随集团项目与各路大佬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对于个人的进步和收获是巨大的,是在其他地方难以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