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张元福算是忘年之交,非常的熟悉,因此你们家族的事情我是了解得比较清楚的,”周至指着桌面的菜品轻轻转了下手指:“虽然所有菜品都经过了改良,可谓是精益求精,却也是正宗宫府菜的笛子,加上蓝这个姓本来就很少,尤其是再看到这道三鲜撕耳面,我几乎可以肯定你就是消失的蓝光璧一支了。”
“老弟,这三鲜撕耳面的确是家传的手艺,但是好像也没听说外面哪里有过,你却在哪里听过?还知道这面和我蓝家的关系?”
“因为这个面最早就是你祖祖跟北方的白案厨子学的,然后在荣乐园加以的改良,其后传给了‘面状元’林家治,林家治又传给了‘一代儒厨’张中尤。”
“只可惜当时国家经济变得困难,大家温饱都难继的情况下,制作精美的菜色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后来张中尤的弟子兰桂均在蜀风园恢复出了师爷林家治的绝活儿‘金丝面’。能将面条制作的细如发丝,穿针而过,不过这道‘撕耳面’,却终究是失传了。”
“虽然已经失传了,但是老张如今在学校里整理传统川菜,跟兰桂均回忆过大致的做法,大体是锅内加猪油,放入熟鸡肉片、熟火腿片,过水的玉兰片微炒,再放入高汤烧沸,撇去浮沫,放入川盐、胡椒粉、味精,在将搓好的撕耳面倒入锅中,最后加入豌豆尖成菜出锅。”
“这些都简单,关键是撕耳面要怎么撕,怎么搓,兰桂均只记得要先制作面团,然后摘成剂子,最后将剂子在入锅前用拇指怎么搓捻,最后得到的宽面片就好像可爱的兔子耳朵一般,既柔嫩又筋道,‘耳朵’一头舒展,一头厚实略带皱褶,如同‘耳尖’和‘耳根’的区别,只有这样的面条才叫做撕耳面。”
“我也没有见过传说中的撕耳面是什么样子,不过一看嫂子端上来这盆面条,加上她说出了撕耳面这个名字,我就知道这一定是正宗的撕耳面了。喂!我说你们给我留点儿……”
蓝老板至此再不怀疑,一把拉住了周至想要从李老三手里抢过碗的手,激动地说道:“老弟,我叫蓝桂云,你虽然一口没吃,却能够说出撕耳面的做法来,那就是真的!爷爷也说过这手艺祖祖就传给过一个姓林的弟子,想必就是你说的那位面状元了!”
“老弟,我们蓝家,在蜀都还有多少人?!”
“大房二房加起来,还有二三十人吧。”周至说道:“不过这两房的后人都走了体制内,要不就下来做乐了生意,老张召集他们重开荣乐园,他们也只是出钱入股,享受分红而已,真正还操作祖上就业,甚至发扬光大的……好像就老哥您一位了。”
“那你能够把他们的电话给我一下吗?”蓝桂云说道:“我祖祖对以前的家族历史很少提及,我爷爷和老爸知道得也不多,当年我们家的成分还算是城市无产者呢!因为苗红根正,我爷爷才进了县蔬饮公司做炊事员。”
“我一直就觉得我们家的手艺有点离谱,七几年的时候有个县领导出去学习,带回来一块干鱼翅,当时县里谁都没有见过,谁也不会做,可是我爷爷愣是在祖祖指点下,做出来一道瓜盅鱼翅,大获好评,接着就被调入了县招待所当了大厨。后来我爸又顶替我爷爷有了工作。”
“进了先招待所就可以放开手脚展示手艺了,据说我爷爷在做出瓜盅鱼翅后,手艺就开始突飞猛进,原来压根就不是他开窍了,都是祖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