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7章 汝窑,奉化(2 / 2)

“对于真正的朋友,对于那些真心热爱和尊重我们文化的人,我们从来不会吝啬,也绝不会藏私。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

陈阳一边说着,一边从旁边精心准备的文件袋里取出了一叠装订整齐的打印文件,那些纸张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显然是高质量的专页资料。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放到了汉斯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庄重和神圣:“汉斯先生,这是我们特别为贵国代表团准备的,关于这件'奉华'款汝窑碟的详细记载和研究资料。”

“里面包含了它的发现经过、历史背景、工艺分析,以及历代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希望这些资料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这件珍品的价值和意义。”

安德森和汉斯两人拿着文件看了起来,他们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而凝重,两人心里都明白,相比物件来说,传世资料更为珍贵。

安德森的手指轻微颤抖着,他意识到自己正在见证一件传世珍宝的完整生命轨迹。汉斯则屏住了呼吸,内心深处涌起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感,上面清晰记录了这件汝窑碟的传世记录。

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七年(1729)四月二十七日,乾清宫出现一箱内装二十九件汝窑的箱匣。

汉斯在心中暗暗计算着,近三百年前的物件,竟然能如此完好地保存至今,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同年,这件笔洗被绘入雍正皇帝的文玩珍藏档案《文玩图》卷八中。

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为贮藏在乾清宫的这箱汝窑配上了象牙标签,取名为“品重青瑶”。汉斯读到这里时,内心涌起一阵激动,他能感受到乾隆皇帝对这些汝窑的珍爱之情,连标签都要用珍贵的象牙来制作。

乾隆十六年(1751),因内匣遭受虫蛀,这件汝窑再次引起关注,重新更换包装。

安德森不禁感叹,即使是在皇宫中,这些珍宝也要面临岁月的侵蚀,但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保护,才让它们得以传承至今。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做御制诗“題汝窑奉華盤”,诗句中提到“奉華”为南宋刘贵妃的私人印鉴。

1924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民国政府对故宫留存物品进行清点,这件汝窑“奉华”碟最后出现在了紫禁城养心殿内。

后面是这些文献资料的影印资料,更加证明了这件汝窑,是华夏传世之作。

两人正开着,一道高瘦的身影推门而入,来人一身深灰西装衬得身形愈发挺拔,却难掩眉目间随性散漫的笑意。他大步流星地跨进房间,脚步声混着地毯细微的沙沙作响,一下吸引了屋内几人的目光。

来人目光扫过一圈,最终锁定在耿老身上,眼中一亮,快步上前,熟稔地伸出手,“嗨,耿!”他掌心温热,力道恰到好处,显出几分亲昵又不会令人不适。

握着耿老的手微微一紧,他顺势侧身半步,目光越过耿老肩膀,扫向陈阳和安德森,最后落在汉斯等一众战车国代表身上,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松开耿老的手,双臂大张,像要拥抱整间屋子似的,朗声笑道:“瞧瞧,这不是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吗?”

他刻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华夏代表团众人,喉结滚动了一下,仿佛在酝酿什么。

随即,他弯下腰,姿态带着几分夸张的礼貌,“来自东方的朋友们,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美酒佳肴——”

他故意拖长尾音,右手食指在空中划了个圈,左手则配合地做了个邀请的手势,“今晚,就让我们举杯共饮,为古老的东方来客接风洗尘!”

陈阳听着他说完,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安德森,压低声音问道:“安德森,这家伙是谁呀?”

他的目光重新打量着那个战车国人,只见对方西装笔挺,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派头十足呀,感觉比你们馆长还要牛气!”

安德森无奈地耸了一下肩膀,小声回答道:“我的顶头上司,我们的部长,哈特·尼克尔!”

说完这句话,安德森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似乎还有话要说。

陈阳挑了挑眉毛,显然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从安德森的表情来看,这个部长似乎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安德森看了看四周,确认哈特正在和其他人交谈,这才继续压低声音说道:“他可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家伙。”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透出一丝担忧,“尤其是对你们华夏人……”

说着,安德森不自觉地噘了一下嘴,那表情就像是吃了什么苦涩的东西,“说实话,不那么友好!”

陈阳听到这话,眼神瞬间变得犀利起来,心中暗想:看来今天这场文物交流,恐怕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他轻轻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同时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应对这个看似热情实则不怀好意的部长。

最新小说: 穿书后意外攻略了苗疆少年 假绅士 穿书后我成了反派师尊掌中宝 人生三十 不无辜 穿成炮灰工具人后 穿进平行世界成为救世主 海上求生365日[种田] 【GB】好像被女按摩师开发了 重生都市之逆天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