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是发……”他低声自语,手指在桌面轻叩,一个更宏大、更迫切的议题在脑中清晰浮现:“‘自身硬’是根基,但发展的道路上,横亘着更严峻的挑战。”
一个极具前瞻性、直指时代发展核心矛盾的命题呼之欲出。
李毅飞新建文档,双手置于键盘,略作凝思,一个精准有力的标题跃然屏幕:《发展的代价与守护的抉择——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之道》。
题目既定,思路如江河奔涌。前世那些惨痛景象——先污染后治理的沉重代价、被戕害的绿水青山、转型期的剧烈阵痛——如同烙印深深刻入脑海。
而当下,正是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保护意识却严重滞后甚至被普遍轻视的关键节点!
“旧法必须改变!”李毅飞眼中精光凝聚,十指翻飞,键盘敲击声密集而沉稳。他将自己在基层的深刻观察与忧思倾注笔端:
部分地区为追求数字政绩,对高污染企业来者不拒,清澈河流沦为恶臭污水沟,沃土良田蒙受工业污染之害;
某些项目仓促上马,造成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后期治理成本如无底深渊,远超项目微薄收益;
更有甚者,假借“发展”之名,行破坏环境、中饱私囊之实,地方生态与民生元气大伤。
他沉浸其中,仿佛亲临那些被破坏的山川,直面那些愤怒而无助的民众。
将基层发展的现实困境、地方经济的腾飞渴望、环境保护关乎千秋万代的深远意义,条分缕析,层层推进。
摒弃空泛口号,以经过审慎模糊处理、内核真实的案例(隐去具体地名、人名),犀利剖析短视发展模式的毁灭性后果,论证走绿色、可持续道路的紧迫性与历史必然性。
文章兼具来自一线的泥土气息与深谋远虑的战略视野,两者交融,论证有力,字字千钧。
键盘敲击声在静谧书房中持续回响,从午后直至日影西斜,窗外光线由明转暗。一篇结构严谨、观点犀利、论据扎实、文风凝练的文章最终完成。
李毅飞长舒一口气,肩头重负仿佛卸下。他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与手腕,眼神更显清明。
没有丝毫懈怠,立刻对两篇心血之作——《论新形势下“DT还需自身硬”》与《发展的代价与守护的抉择》——进行最后的字斟句酌。
对可能引起歧义或过于尖锐的表述进行精妙打磨,确保核心观点锋芒毕露,同时逻辑严密,经得起最严苛的审视。
心意已决,再无迟疑。登录邮箱,精准定位目标。
凝聚纪检工作核心思考的《论新形势下“DT还需自身硬”》,投向党内权威理论刊物投稿通道。
直指未来发展核心命题的《平衡之道》,投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央级综合性日报观点栏目。
鼠标轻点,“发送成功”的提示短暂闪烁。
李毅飞靠向椅背,注视着屏幕暗下,仿佛两柄承载信念的利剑已然出鞘,刺破沉寂。它们将飞向何方,激起何种波澜,此刻已非他所虑。
当为之事,他已为,光明磊落,坦荡无愧。
余下,唯待时势评判。
关机,推开厚重的书房门。暮春傍晚的风,携着院中草木新发的清新气息,温煦拂面。
夕阳的余晖洒满小院,老石榴树的新叶在柔光中舒展,生机盎然。
他行至院中石凳坐下,执起小炉上沸响的铜壶,为自己斟上一盏清茶。
多水县的纷扰、文章投出后的未知、近在眼前的婚礼筹备,皆被暂时搁置。
他静坐,凝望天际流金般变幻燃烧的晚霞,耳闻归巢雀鸟的啁啾,感受微风裹挟草木馨香拂过面颊。
清雅的茶香袅袅,沁人心脾,带来一种深沉的宁静。
这一刻,李毅飞的心境澄澈平和,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
所有的筹谋与压力,皆随那两封邮件远遁,唯余眼前方寸间的生机与安宁。他如一位复盘棋局的弈者,品茗静思,观云听风。
院子里,那棵老石榴树在晚风中枝叶轻摇,新生的嫩叶在夕阳下泛着微光。
它扎根于此,浑然不觉自己的存在,或许正与远方因那两篇文章而即将掀起的波澜,有着无形的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