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 第14章:为了华夏永存而读书

第14章:为了华夏永存而读书(1 / 2)

看着逐渐怀疑人生的学子们。

李时珍开口提醒:“其实也很简单,参考一下诸子百家,他们那些多少人是为国为民着想的;最后保留下来的却只有一个擅长治国的【儒家】。”

“包括你们现在所读的书籍,也都是【儒家】之后的产物。”

“诸子百家,农家——为民众提高更好的生活;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诸子百家,墨家、公输家——为民众提高更加便捷的器械;减少人力的消耗。”

“诸子百家,法家——为国家与民众设定一个道德标准,一旦违背道德标准,将会受到惩罚。”

“完全可以认为,每一个思想,都是利国利民的。”

“可为何,最后只有【儒家】走出来了呢?”

“不用回答我,你们鲜有人能解释上来。”

李时珍直接开口解释:

“因为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家孔子老人家的本意是,教读书人更好,教黎明百姓更好修养身心!”

“可到了后人手里,儒家学术却沦落为了皇权天授的帝王的统治用具。”

“帝王为了方便接管读书人,将其为自己所用。”

“结果一到战乱时期,儒家学子们将统统躲到幕后;无法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是不是这个理?”

听到这些,学子们无一开口反驳。

他们纷纷点头。

是啊!

欲言又止,无法辩论。

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

战乱时期,儒家根本发挥不了多大用处!

他们只会口诛笔伐某个人,让某人身败名裂。

个别聪明的学子们意识到了关键。

7号学子问:“先生,被您这么一说,我受益匪浅;我认为:我们不能只学一门学问,我们要学习所有的学问;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百姓,对吗?”

李时珍点了点头,“是的,可对,但也不对。”

“哪里不对呢?”

“自然是科考;科考限定了四书五经,让你们只学习那些;但对民生基本无用。”

“从本质上来说,科考,是给所有平民上升的机会。”

“但当你深入思考,便会发现——”

“平民的教育资源不如权贵,世家的教育资源。”

“平民又有多少人能读得起书呢;而对于上层学子们来说,他们想读就能读,甚至还能请到先生去他们家座客上宾。”

“所以到头来,作为平民的学子们,也能意识到:【上升渠道,其实是改变身份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笑话】”

此话一出,在座的数十位平民学子的认知被冲击了。

他们一直以为科考是皇帝照顾百姓的。

但从未想到,在李先生口中,这相当于给百姓画个大饼...却很难吃到!

平民与权贵们的起点就注定不同,未来更注定不同!

一时之间,平民学子们有些绝望,又有些茫然。

就在这时,20号学子,一脸严肃地问:“李先生,既然您这么提问,是否有更好的回答?”

“如若您只是一昧的贬低【读书无用】,贬低当今的圣上决策。”

“那么我将会转述给我父亲,您的言语完全不妥,届时下场,你若能接受;那么就请继续;若无法接受,就请好好地回去做你的神医;别来沾染神圣的书院!”

听到这话,其余学子纷纷一脸愕然地看向20号。

那人正是御史中丞之子:王权。

王举人,去年通过乡试成为秀才,认为还可以更进一步。

于是准备一年后进京赶考,参加会试。

而他的父亲是能直接上朝面见皇帝的。

但碍于父亲的脸面,王权决定靠自己水平获得进士资格!

自然而然,在王举人看来,李时珍才是秀才出身,要远比自己低一级;除了有神医称号,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么?

听到这话,李时珍双眼一眯。

他已经尽量地坐好了不与官员之子接洽。

但没想到,斋中竟还混入了一位官员之子。

“你想知道为何而读书吗?”

20号学子严肃地回应:“不就是当官吗,不就是治国吗;有什么难理解的么?”

“真的这般认为么?”

李时珍不再严肃,当即从腰间取出手枪。

瞄准20号的右侧,猛然扣动扳。

“砰——”的一声枪响。

一颗黄铜子弹,深深地陷入了厚重的墙体之中。

最新小说: 道友,灵根借我复制一下 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 红楼春趣 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 惹上白月光就跑[快穿] 天道送媳妇,真假千金在一起了 把清冷师尊逼疯 比我大十五岁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