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唐三藏的道理(1 / 2)

什么?

话题怎么就到这了?

净念菩萨的面皮猛地一僵,那双因愤怒而燃烧的眼眸,对上唐三藏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心头竟是遏制不住地一颤。

他无法否认。

业报水镜之中,因果历历在目,三界神佛皆是见证。

但他不能认。

认了,便等同于承认他之前所有的义正辞严,都成了一场笑话。

事是这么个事。

但理不是这么个理。

话是不能这样说的。

他摇了摇头,脑后的佛光再次凝聚。

“功德佛所言,确有其事。”

他先是坦然承认,随即话锋一转,“然,此事需观其本,而非其表。我佛之门,非审判之庭,乃是渡化之舟。法云禅师当年所见,非是一个杀人凶徒,而是一个愿意放下屠刀,叩首于我佛座前的迷途羔羊。”

“我佛慈悲,讲究回头是岸。法云之过,在于其慈悲之心,用之非人,错信了那凶徒的忏悔之心。而陆凡之罪,则在于其魔性深植,拒不回头!他手刃仇敌之后,非但不感念我佛门为其留下一线寻仇之机,反而迁怒于整座寺院,将那数百无辜僧侣,尽数屠戮!”

“功德佛,难道在您眼中,法云禅师一时不察的善念之失,其罪,竟重于陆凡此獠屠戮数百人之滔天恶行吗?若为存小义而舍大义,为全一人之私仇而罔顾百家之性命,这,恐怕并非我佛法之真意吧!”

这一番话说得是偷梁换柱,避重就轻。

天庭众仙闻言,不少人微微颔首,觉得此话亦有几分道理。

毕竟,相较于一个寺庙的处置不当,屠戮数百人的罪孽,确实显得更为深重。

然而,唐三藏听完,脸上那份平静,没有丝毫动摇。

“菩萨此言,听之似有悲悯,实则,是混淆了善恶之根,颠倒了因果之序。”

“渡化与包庇,一念之差,谬以千里。”

“贫僧问你,何为渡化?”

“渡化者,渡其心,非渡其身。是令其真心忏悔,弥补前愆,直面己身之罪。若那凶徒真心悔过,法云当做之事,是将其送交官府,坦陈罪行,以求国法宽恕,而后再以佛法导其向善,方为正道。”

“可他做了什么?他为其剃度,赐其法号,将其藏于寺中,享受香火供奉。这不是渡化,这是纵容!是让他逃避罪责,心安理得地将血腥的过往,用一袭袈裟轻轻掩盖!”

“若心魔未除,执念未消,剃度披发,不过是换了一身皮囊的恶鬼,何来新生可言?”

唐三藏说一句,便向前踏出一步。

那月白色的僧袍无风自动,一股无形的、源自大道本源的威势,从他那文弱的身躯中散发出来,竟逼得净念菩萨脑后的佛光都开始微微晃动。

“菩萨只见到那凶徒手中的屠刀放下了,可曾见到陆凡父母倒在血泊中的冤魂,可曾安息?”

“菩萨只见到陆凡毁了寺院,可曾见到那座金碧辉煌的寺庙,是建立在一个家破人亡的悲剧之上?”

“菩萨口口声声,言那数百僧侣无辜,贫僧再问你,当那凶徒在寺中安享十年太平之时,他们可有一人,站出来,为那枉死的冤魂,说过一句公道话?他们享受着凶徒带来的香火,庇护于沾满鲜血的屋檐之下,他们,当真无辜吗?”

一声声质问,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斩仙台上,雅雀无声。

所有神佛,都被这番话震慑当场。

净念菩萨的脸色,已然由白转青,由青转紫。

他张口欲辩,却一时无言反驳。

最新小说: 震惊,养个电子女友竟是绝世女帝! 股份的哀伤 隐秘买家 家族崛起:从种田开始 重瞳本是无敌路,多个娇妻多条路 我在费伦当学徒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开挂纪 开局长生帝族,你让我寒门逆袭? 别人修仙我捡漏,卷王们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