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哥你找大的捞,多捞几条。
回头一条做成酸菜鱼,让阿登他们可以敞开了吃。
剩下的,各家再送一条。”
池鱼说完这话,就带着壮壮出了空间。
横竖空间里有耙子,锄头和铲子等物,也不用特意给她大哥拿。
“小姑,你在屋里吗?时辰到了!”
池鱼才出空间,就听门外传来池平的声音。
“在,来了!”
说完这话,池鱼打开屋子,之后抱着壮壮,来到隔壁的堂屋。
堂屋这边,在前头铺子盖好后,也开始盘炕。
只是炕昨儿才盘好,都没烧干,所以还不能用。
好在有火在烧,堂屋比之前烧炭要暖和许多,因此这两日,众人就聚在这边读书识字。
现在每天过来的人,可不止有老池家的几个侄儿跟侄媳妇,同时还有几个族里的年轻一辈。
池鱼从三字经开始教,除了第一天教他们各自的名字外,第二天开始,每天就教四句。
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她不止要求他们会背前一天教的四句,还要求他们认得这几个字。
当然,写,暂时没做要求。
每天,大家就学一个时辰。其他时间,各忙各的去。
池鱼的教学,并不古板,她每天要下学前,还会抽时间,给大伙儿讲寓言故事。
比如,农夫与蛇。又比如,揠苗助长。
由于她讲得通俗易懂,因此大伙儿最喜欢的,就是听这寓言故事。
池鱼从没想过,自己有当老师的一天,且还挺受欢迎的。
她前后就教了四天,学生从最初只有老池家的几个人,就发展到现在十五个人。
要知道老池家的人,阿野和阿庆都下山了,剩下的几人中,每天都有人要轮着去炭山烧炭。
因此哪怕加上两个侄媳妇,都凑不出八个人。
此刻她抱着壮壮出来,手中拿着秦牧抄的三字经,进堂屋的时候,所有人过来了。
见到她,齐刷刷起身,尊敬地喊了一声:“池夫子,下午好!”
是的,这是池鱼定下的规矩,就跟现代时,老师上课一样。
只要老师走进教室,大伙儿就起来喊老师好一样。
当然,她没设置什么班长,全靠大伙儿自觉。
其实大伙儿想不自觉都不成,要知道自从这边开始教学后,老族长池东一,会过来坐镇。
只要这边传出念书的声音,他就会过来。
到时候池鱼教学,他抱着壮壮,然后盯着大伙儿。
若是有人走神,他老人家也不会客气。
直接拿起自己做的戒尺,对着那人就是一顿抽。
在他老人家看来,有福都不会享,不好好读书,就别过来,没得占着茅坑不拉屎。
要知道外头多少人,想念书都没那个机会。
所以随着夫子好后,大伙儿自动自发开始背起前几天学的三字经。
而随着人之初,性本善一出来,坐在前头铺子里聊天的池东一,也拿着戒尺,背着双手,进了堂屋。
或许池鱼这杂货铺,是池家坳唯一的铺子。
又或许是铺子里有火炕,大伙儿可以不烧自家的柴火跟炭,就冷不着。
当然,也有可能是老宅里有人读书,大伙儿在铺子里也能跟着念上几句。
总之,这里成了池家坳人最喜欢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