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徐寿辉归降(1 / 2)

第467章徐寿辉归降

鲁锦是十月初五收到的答失八都鲁战败的汇报,三天后的十月初八,襄阳战役结束。

荆襄之战结束后,缪大亨和华高各奔南北,缪大亨率领第四集团军转头南下去打夷陵(宜昌),华高率领第八集团军调头北上去中原方向,用于支援俞廷玉和卞元亨。

不过就在华高北上抵达新野的时候,大别山里也有一伙千余人的徐宋残部从山里钻了出来,跑到了大别山北麓,农垦师新设的桐柏大营。

桐柏这里以前只有一片荒郊野地,方圆四百里内都没有任何城池,鲁锦为了巩固四方面军的后勤粮道,让人在这里新设了一个县,派农垦师移民屯田,先把县城的底子搭起来,以后再慢慢移民补充。

现在的桐柏县连城池都没有,只有农垦师的士卒用木头搭起来的临时营寨,每个师三个团,一个负责筑城建房,一个负责在粮道沿线看守巡逻,另一个负责开垦农田,三个团各司其职。

这一批五个农垦师,每人能分五十亩地,服役期也是五年,五年之内不仅免税,官府还发给军粮,也就是管吃,但没有军饷,种出来的粮食便是他们的收入,五年之后就地退役转为民籍,开始按土地面积照章纳税。

每连二百多人设一个村庄,每营九百人设一个镇,三个团十五个镇便组成了这个新设立的桐柏县。

负责开荒的士卒先把大些的灌木砍倒,然后连同地上的杂草一把火烧掉,烧剩的草木灰直接翻到土里,还能用来肥田,耕牛是很少的,只能用人力拉犁,或者干脆用锄头开荒。

每个村子统一开荒之后,再按人头划分田亩。

现在已经到了十月份,天马上就要冷了,这个时候种庄稼已经来不及,所以师部要求今年冬天先种苜蓿,苜蓿耐寒,而且还是豆科作物,能用来肥田,到了深秋别的草都冻死了,但苜蓿还能发芽,明年春天就能长出来,到时候不仅可以给人吃,还能用来喂牲口。

等春天苜蓿收割之后,到清明前后再种其他庄稼,春小麦、大豆,粟米都可以,连续种上两三年,这地也就变成熟地了。

这天,那伙徐宋残部刚从大别山里钻出来,正好碰到一个营的士卒在山里伐木收集建材,两伙人刚好在山里遇上,幸好他们的将领立刻表明来意,说是来投靠的,这才没起冲突。

不过还真是巧了,这伙人的头目正是当初两次出使庐州,替徐宋招抚鲁锦的杨普雄和陈普文。

两人先是询问了中原这边谁是主帅,得知四方面军的司令名叫俞廷玉,二人顿时一喜,立刻表明身份,让这个农垦师的军官带他们去见俞廷玉。

农垦师的人不敢怠慢,当即派快马将两人送往南阳,二人半路上还遇到了华高的第八集团军,见到昔日的仇敌,答失八都鲁麾下的元军,也蔫头耷拉脑的跟在圣武军的队列里,二人都是一声叹息,这才继续前往南阳。

三日之后两人抵达南阳,俞廷玉见到二人的第一眼,那表情真是极为精彩,当即戏谑的揶揄了一句,“呦,这不是徐宋的使者吗,两位不会又是来给我们殿下封爵的吧?”

杨普雄顿时尴尬不已,想当初徐宋刚起事的时候,那是何其风光,短短数月时间便鲸吞数千里土地,可谁能想到,这才不到两年光景,局势就彻底反转了过来,徐宋丢失了所有地盘,鲁锦却手握近百万大军,一口气鲸吞数省之地,整个南方的半壁江山都纳入了鲁锦的版图,他们哪还有脸来给鲁锦封爵。

杨普雄整了整衣冠,这才一本正经道,“俞将军勿要说笑,此一时彼一时也,吾等是来投奔贵军的,还望贵军看在我们都是义军的份上,收留我们。”

俞廷玉挑了挑眉,“哦?我听人说你们是从大别山里跑出来的,身边还有千余乞丐模样的士卒,徐寿辉应该也跟你们在一起吧?他人呢?”

“这”二人对视一眼,犹豫片刻,陈普文才说道。

“陛徐寿辉本欲随吾等一起出山,可是就在将要走出山口时,他与太师邹普胜却突然不知所踪。

“不瞒将军,之前我们也见到了楚王发出的檄文,因此在下怀疑,徐、邹二人可能是担心楚王对其不利,这才偷偷藏了起来,估计是要隐姓埋名了此残生了。

“我们见徐邹二人有意避世,便自己带着剩余士卒出了山来,没想到刚好遇到贵军的桐柏大营,之后就来了将军这里。”

俞廷玉闻言皱了皱眉,思索半晌才说道,“你们说的这话,鬼都不信。”

二人见状对视一眼,不过也没有反驳。

俞廷玉则是站起身来负手说道,“不过也罢,这么大的事我也做不了主,要不这样,我把你们送去建康,至于收不收你们,还有如何处置徐寿辉,你们亲自去跟殿下说,如何?”

二人再次对视一眼,这才拱手说道,“那就多谢将军了。”

于是当天二人便再次启程,一路沿着四方面军的粮道被送去了建康。

与此同时,鲁锦也在初十这天收到了荆襄的战报,得知襄阳被拿下,答失八都鲁和孛罗帖木儿都要被送来建康,鲁锦立刻召集枢密院的几个参谋,开了个小会。

然后做出决定,鉴于此次战役前期的行动还算比较顺利,各部还都保有不少余力,于是鲁锦决心扩大战役规模,启动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同时涉及三个方向,各路大军都要增加一些目标。

南线的廖永安和常遇春不用多说,他们的任务便是要趁势攻取湖南北部,夺取长沙重镇,扫荡洞庭湖周边的平原。

中原的四方面军这边,由于华高等人没费什么力就打下了襄阳,部队还保留了不少战力,现在他们又要北上支援俞廷玉和卞元亨,所以鲁锦又给他们增加了一个任务。

让华高和傅友德率领第八集团军,北上襄城和舞阳,与汴梁路的李察罕和王保保对峙,卞元亨和李华甫,还有赵庸,再加上一个禁卫师,一共四个师的兵力进攻河南府路。

也即从登封到洛阳、新安、渑池、三门峡、灵宝、一直到风陵渡,潼关,这一黄河南岸的狭长地带,夺取潼关的控制权,封死陕西元军东出的通道,为后续北伐提前做好准备。

这块地方不算大,城池也没几座,但战略位置却极其重要,既然现在还有余力,而且已经打到了洛阳边上,为何不直接把潼关也也一起拿下来?也省得后续李察罕往陕西跑。

最后就是山东河北这一路,朱亮祖、廖永忠、杨璟,三个人带三个集团军一起北伐山东,大都这边的元军根本就挡不住,北面打的也很是顺利,因此鲁锦也给北路军加了加担子。

让朱亮祖沿废黄河一线布防,杨璟率第一集团军扫荡胶东半岛,郑用率独立骑兵师机动布防,这样就把廖永忠和毛贵的第六集团军省了出来。

于是鲁锦又命令廖永忠和毛贵他们,从卫辉路的新乡继续向西进攻,再多打几座城,拿下怀庆路的获嘉、修武、武陟、温县和孟县,也就是汴梁路的黄河北岸沿线的几座城池,只要打下这些地方,就能将汴梁的李察罕和王保保彻底包围起来,这样他们既去不了陕西,也别想北上渡河去山西。

另外再从浙东急调俞通海的第二集团军北上徐州,填补黄河(淮河)南岸的亳州到鹿邑一带,这个一直放在浙东留着没用的战略总预备队,总算是到了出场的时候了。

这次的部署一共调动了四个集团军,二十余万人的兵力,完成对汴梁路的战略大包围,李察罕和王保保就算插上翅膀,也别想从这个十面埋伏里逃出去,鲁锦非要在关内干死这个‘奇男子’不可!

又过了几日,金朝兴、宋国兴几人的灵柩也用船运回了建康,鲁锦过去看了一眼,慰问了一下来接棺材的郭子兴夫妇,还有宋国兴的父亲和兄弟宋晟,张温也亲自接了张珍的棺椁,金朝兴的妻儿也来亲自扶灵。

鲁锦交代礼部主持葬礼,给他们修建坟茔,然后就赶回去处理人事,答失八都鲁和孛罗父子二人,还有徐寿辉的部下杨普雄和陈普文,两拨人也一起到了。

孛罗父子二人见了鲁锦之后还算恭敬,孛罗本人也是因为想保父亲一命才投降的,因此虽然不是鲁锦做出的承诺,但他也答应不杀他们,还给答失八都鲁封了个官,让他做河南行省都指挥使,正三品的大员,但不允许他去河南上任,等于是把这父子俩高官厚禄的软禁在建康了。

这么做一是为了安那些降兵降将的心,二也是千金买马骨,给其他元朝将领立个榜样,只要肯乖乖投降,性命和富贵还是能保住的。

打发了这父子二人,然后才轮到杨普雄和陈普文。

鲁锦特意穿了一身明黄色的蟒袍接见二人,一见面就说道,“两位先生好久不见。”

二人闻言当即道,“一别两载,天翻地覆,楚王殿下还是那么英姿勃发,倒是我二人如今的破落相,让殿下见笑了。”

“是啊,这可真是天翻地覆。”鲁锦也感慨道,“两年前,陈先生出使庐州时,还说只要我肯归附大宋,你们的皇帝就能赏我一件这样的衣裳穿,可是我到底还是没等来,不得已只能自己缝了一件。”

鲁锦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蟒袍,这才道,“看来真是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啊。”

二人当然知道鲁锦说的是之前暗示可以给他封王一事,鲁锦这还明显是在揶揄,也是在炫耀,但两人也不好反驳什么,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陈普文还是接着话奉承道,“殿下应民意起兵,顺天意讨元,能有今日之成就,自是有天命眷顾,殿下今日得封王爵,乃至他日登基大宝,皆因天意如此,又何须他人相送?”

鲁锦闻言顿时好笑的看了他一眼,反问道,“哦?我有天命眷顾?”

最新小说: 被绿后:我一天一百万生活费 开局退婚抄家?我靠蜀锦逆袭首富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风舞南诏 我在港娱吃瓜看戏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公主在上,太傅别乱来 这个识别万物错的太离谱了! 斗罗龙王之九龙破渊 起源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