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模范班的科学种子
中枢旁边的一处院落,这里是南唐中枢衙门的一部分,南宋时赵构南迁,曾经想在建康定都,又让人修缮过这里,现在鲁锦过来又重新修缮了一遍,于是便挑选了这处院落充当临时学校。
教室被按照鲁锦的要求改造过,前面增加了讲台,前后又各挂了一块黑板,甚至连鲁锦熟悉的标语也贴到了黑板上方,只见上面写着‘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八个大字。
就差再往中间挂一面国旗,两边贴上两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后面黑板两边再贴两幅‘中小学生守则’,那布局就真的跟后世的教室差不多了.
教室的左前方角落里还放了一台重锤钟摆式座钟,这是之前鲁锦带工匠打造航海钟,教他们钟表原理时做的教具,里面的机械结构全用木制齿轮,挂了个重锤提供动力,需要手动上弦,钟摆和擒纵器控制时间,也就是重锤的释放速度,应该是这个时代能造出来的最便宜,且具有一定精准性的计时装置了,将来也可以在各地推广,或者直接在大学和城市里建造钟楼。
上午八点,随着一阵叮铃铃的手摇铃铛的上课铃响起,鲁锦准时来到了教室,四十多名学生,和前来听课参观的宋濂、朱升、詹同、罗本、陈遇等人也到了,他们坐在教室的最后面。
鲁锦来到讲台上,看着台下众人当即说道,“上课!”
陶广义立刻带头起身喊道,“全体起立,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等众人全都坐下,鲁锦这才说道,“刚才你们表现的很好,咱们办的这个理综班,不仅是为了培养朝廷所需的人才,更要为天下所有的新式学校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所以这个班也可以称为模范班,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堂礼仪等等,因此这节课我们先讲讲在校礼仪和制度。
“我们都是华夏子民,何为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礼仪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更是我们和四方蛮夷的区别,故而礼不可废。
“但今后的学校规模庞大,学生数量更是多到数不胜数,所以以前的礼仪就不适合了,因此要简化,尊师重道是我们华夏的传统美德,故而要保留,但不必再磕头拜师,也不需给教师送什么束脩,一切从简。
“今后学生管教师称老师,称其他学生为同学,上课时如果迟到了要进教室,则要在门外敲门喊报告,得到老师允许才可进班,下课时到办公室找老师也一样。
“上课时如果有人想对老师提问或说话,都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了才能发言,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所有同学立刻答道,宋濂和陈遇等人也在后面做着笔记,把鲁锦说的规章制度都记下来。
“这第一节课,我们先讲一下在校的规章制度”
鲁锦当即拿着准备好的列表在讲台上一一宣讲,包括星期制,上五休二,选举班长和各种课代表和组长,学生要分组值日,洒扫教室等等。
学校施行军事化管理,每天六点起床,由体育老师(鲁锦指派的侍卫)带队晨跑和训练步操,然后半小时吃早饭,七点晨读四十分钟,由班长组织背诵诗文或者公式,休息二十分钟后,八点正式上课。
每天八节课,上下午各四节,一节45分钟,休息15分钟,下午两点上课,五点45放学,周五下午两节课,几乎和后世差不多,确定了课时之后,宋濂这些人才好对应课时编写教材。
当天第一节课上半节全在讲规章制度,下半截鲁锦又给他们讲起了钟表知识,让他们自己能够看得懂钟表的时间,直到第二节课才正式讲起了课程内容。
“这节课我们上物理,请同学们打开公输秘典物理书的第二篇‘物态变化’.”
等一直讲完了固液气三种物态,以及物态变化之间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还有热胀冷缩的原理,到了快下课时,鲁锦才对众人提问道。
“现在你们知道了三种物态之间的转化,和吸热放热,还有热胀冷缩的原理,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原理做些什么,知道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
在场的学生当即有不少人举起手来,鲁锦点了一名庐州铁厂来的工匠子弟学生,“叶辰,你说。”
叶辰当即起立说道,“老师,我看书上画的有一种用透光的玻璃管内填水银的温度计,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液体水银受热膨胀表示温度上升,但这种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上限比较低,那能不能利用相同原理,制作一种能测量更高温度的温度计,比如测量铁水的温度。
“现在铁厂里最难的工艺是炒钢,而炒钢最难的是控制火候,需要有经验的大师傅观铁水颜色来判断,我想这火候不就是老师说的温度高低吗,如果能做出这种温度计,岂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大师傅,只需测一下铁水的温度便知道了火候冷热。”
“坐吧。”鲁锦点点头才说道,“你的想法很好,火候确实就是温度高低,但你也说了温度上限的问题,如果想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能测量铁水冷热的温度计,那么你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就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它得比铁水的沸点更高。
“就拿水银来说吧,也就是液态汞,液态汞的沸点是357c左右,高于这个温度水银就会沸腾气化,形成剧毒的汞蒸气,而铁水,纯铁的熔点能达到1538c,铁矿石在高炉中想要熔化成铁水可能需要1600度,即便是含有杂质的生铁铁水,它的熔点比较低,但温度至少也有1400度以上。
“你用水银做温度计的话,还不等接触到铁水就直接膨胀爆炸,然后蒸发为汞蒸气了,不仅有剧毒,而且根本无法测量。
“而你想用其他材料制作这个温度计的话,结果也是一样的,如果是液体材料,能在铁的熔点还没有沸腾蒸发的几乎很少,所以这个温度计没你想得那么容易。”
叶辰闻言立刻追问道,“那老师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液体不行,那固体呢,老师上节课讲钟表时,提到航海钟上有一种温差补偿器,是通过固体金属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产生弹性形变来补偿温差的装置,那能不能做一种这样的温度计测量铁水温度。”
鲁锦再次点头道,“你说的这个方法也不错,也确实可以做这种温度计。”
鲁锦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草图,“我们可以做一种螺旋状的金属弹簧,当弹簧受热膨胀时,弹簧就会舒展张开,然后在弹簧的末端连接一个指针,画出带有温度刻度的表盘,这样金属探针受冷热影响产生弹性形变,形变带动指针指向不同刻度,我们就能测量出受测物体的温度。
“但这同样有一个测量上限,比如用白银、铜条、钢条制作的弹簧探针,那么它能测量的温度肯定要低于自身的熔点,考虑到当金属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导致其失去弹性,那么能够测量的温度上限甚至还要远低于自身的熔点。
“我想一千度以下应该就是这种温度计的上限了,还是无法测量铁水的温度,但用来测量一些蒸汽或液体的温度还是没问题的,比如用在化工行业蒸馏塔上测温,或者纸浆的熬煮设备,制和纺织染色的测温装置等等,还是很有应用前景的。”
叶辰闻言皱了皱眉,再次追问道,“老师,那就没有别的办法能够测量铁水的温度了吗,如果热胀冷缩这个原理不行,那公输氏的前辈又是怎么测出铁的熔点在1538这个数字的?”
鲁锦心道这个学生很敏锐啊,于是再次解释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温度计,上限确实比较低,但测量温度高低还有别的办法,既然无法直接测量高温,那为何不先把热量转化成能够测量的其他物理量,然后再进行测量呢?公输氏用的就是这种间接测量法。
“比如热辐射发电反应,光辐射发电反应,铁水本身是在发热和发光的,不同火候,也即不同温度的铁水,它发出的光的亮度也不一样,而光和热能刺激某些物体发出电流,我们再测量该物体受激发出的电流强弱,便可感知温度,这样甚至不需要接触铁水,只需用温度计在铁水旁照一下,看看光强便可测出温度。”
所有学生闻言都是眼前一亮,叶辰还要举手再问,鲁锦却说道,“这节课讲的是物态变化,电学放在后面再讲,今天就不深入讲了,你们了解一下就好,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可以举手发言。”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鲁锦点了一个江南的炮术班学生,“李显明,你说。”
李显明这人今年15岁,本身就在建康读过私塾,有一定文化基础,鲁锦渡江后在建康招兵,此人主动投军,但因为年龄小,又读书识字,被选入了炮术班,底子还是不差的,听到鲁锦点名,先是站起来拱了拱手,然后说道。
“多谢老师,老师刚才讲物态变化时,说雨雪冰雹,水蒸发为云,又说了水在天地自然之间的循环变化,所以我想,既然知道雨雪形成的原理,那么能不能用这种原理,人为的控制天气。
“老师说云和雾都是由小水滴组成,但我发现即便是发生旱灾时,有时天上也会有云彩飘过,这岂不是说天上有雨却下不来吗,那能不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原理,人为的让云彩下雨,以此来解决旱灾?”
此言一出,全班同学,包括后排听课参观的宋濂、朱升等人都忍不住面面相觑,好家伙,人为控制天气,让云彩下雨,你以为你是龙王啊,遇到旱灾求雨祭祀的见多了,想自己让云彩下雨的还是第一次见
然而讲台上那个老师,却比他们想得更离谱,只见鲁锦不仅没有训斥这个学生,反而夸赞道。
“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学习公输氏的科学就是要有不信鬼神的精神,所谓风雨云雪,都不过是天地中的自然现象罢了,无非就是升华、蒸发、挥发、凝固、融化、凝华这几个吸热放热的过程而已,既然知道了雨雪形成的原理,那我们当然就能控制它的发生。
“那我问你,云是由小水滴组成,让它凝聚成更大的水滴,从而从天上落下来,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应该是让云变冷还是变热?”
李显明想了想才道,“应该是放热,变冷,才会凝聚成大水滴。”
鲁锦点头赞许道,“不错,那么你想让云变冷,就需要一种挥发性强的物质,将它播撒到云层当中,利用挥发吸热的原理,把云层中的热量吸收掉,从而使云变冷凝聚,变成雨落下来。
“原理非常简单,但这有个前提,你得能把这种物质先播撒到云彩里面,然后才能做到人工降雨。”
坐在后排的宋濂和朱升等人都瞪大了眼睛,好家伙,还真能
李显明更是听的两眼放光,再次追问道,“那老师说的挥发性强的物质是什么,能不能举个例子。”
鲁锦当即再次说道,“最简单的,比如干冰,也就是固体二氧化碳,我们刚学了物态变化,已经知道气体并非虚无之体,而是有形之物,比如我们吸入身体,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还有我们呼出的废气,里面除了空气中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成分,还有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
“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将它收集起来,灌入高压低温的环境,就能使其凝固成固体,类似白色的冰块,因为并非由水冻结成冰,故而公输氏将其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本就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即便将其凝固播撒于云中,也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你只需制作几千斤乃至于上万斤干冰,抛洒入云中,利用干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快速吸热挥发,重新变成气体的特性,就能吸收云中的温度,使其冷凝降雨。”
李显明闻言呆了呆,“几千上万斤可是这么重的东西,如何将其播撒入云中?”
鲁锦反问道,“你不是炮兵班来的吗,你说呢?”
李显明一愣,当即道,“把干冰装到开榴弹里,用大炮打到云层里炸开?”
鲁锦点点头,“用高射炮往云层里打干冰,这是一种人工降雨的办法,但是你现在还造不出这样的火炮。”
李显明却道,“但以后总能造出来的,不是吗,在老师之前,谁又能想到火器可以把弹丸打出三里多远?只要有老师在,我们总能造出来的。”
鲁锦当即道,“你倒是很有志气,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旱灾发生时,雨云本来就会比平常更少,因为江河湖水都减少了,水体的蒸发量也变少了,雨云也会相应的减少。
“即便你能用人工降雨的手段,把云彩里最后一丝水汽也榨干,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能够缓解,但治标不治本,想解决旱灾,还不如平时多修些水利设施。”
“是,老师我明白了。”李显明这才点了点头。
“嗯,坐下吧,谁还有想说的?”鲁锦再次问道。
在场众人顿时再次踊跃举手,学生上这种科学课,都表现的很积极,毕竟以前私塾里的那些老夫子可不会给他们讲那么神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