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31章 拆分六部(三(补更)

第431章 拆分六部(三(补更)(2 / 2)

鲁锦则是继续说道,“我再举几个例子,公输秘典的物理一书中,关于爆炸的定义,是这么说的,‘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的燃烧产生爆炸’,请问这句话用文言怎么写,才能表达的精准且无歧义?

“还有物理光学一篇中,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内,呈直线传播,这句话用文言该如何写?

“物理电学一篇中说,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是人造雷电最基本的原理,如果你表达的不够精准,学生就听不懂,学不会,那就造不出发电机,你连电都发不出来,又何谈掌控利用雷电之力呢?

“这就是推广白话文的意义!”

这次众人终于点了点头,但是陶安却继续皱着眉问道。

“殿下推广白话文的用意,臣是明白了,但是臣还有个疑问。

“臣不怀疑公输氏有能制造雷电之法,可是如此逆天的仙法,臣听殿下的意思,是要放到学校里,传授给寻常的学生?”

“对啊。”鲁锦当即点了点头,“不传授给学生,谁给朝廷干活,你指望让我自己去造电报机吗?”

汪广洋立刻问道,“电报机是何物?”

“电报机,顾名思义,就是用雷电传输塘报的一种机械,可以万里传信,瞬息而至。

“我举个例子,比如将来在建康和大都之间拉一条电报线,居庸关外的圣武军哨骑发现元虏残部正在集结大军,准备叩关,这个时候哨骑立刻到大都的邮电局,往建康的朝廷这里发了封电报,一盏茶的时间,咱们就看到了边关有警的消息,这个时候元虏的大军还在百里之外呢。

“那么我们就可以立刻从建康,给居庸关附近的圣武军驻军发去电报,命令他们去居庸关支援,又是一盏茶的功夫,大都附近所有的驻军就都收到了枢密院的命令,等元虏的大军赶到关下时,我们的增援也早就到关城上了。

“甚至我们还可以利用时间差,提前派一支奇兵去埋伏在元虏的必经之路上,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或是派出两支奇兵,迂回穿插到元虏的背后,配合守关的将士打他一个前后夹击,将来犯之敌全部歼灭在关城之下,一个也别想活着回去!

“如此军国重器,你们说要不要造?”

众人顿时听的目瞪口呆,冯国用当即追问道,“殿下,真有这种万里传信,瞬息而至的神器?”

“有啊,我不是说了,电报机。”鲁锦肯定道。

“若是真有,那当然要造!有了这电报机,便可保边关无忧了,胡人再也别想寇掠我国疆土!”冯国用顿时激动一拍大腿说道。

李善长这时突然问了一句,“那这什么电报机,造一个从建康到大都的,不知需要多少钱粮?”

众人闻言也纷纷看向鲁锦,只希望这逆天的神器不要太贵。

鲁锦想了想才说道,“有线电报这东西,电报机是最不值钱的,贵的是中间那根电线,我之前算过,从建康到大都,有两千二百里左右,拉一根电报线,大概需要一千贯铜钱,也就是差不多七千斤好铜,换算成银子的话,一千两银子差不多就够用了。”

有线电报只需直径0.5毫米的镀锡铜线,裸线就行,不用包什么橡胶,镀了锡也不会生锈,一公里的铜线重量,差不多是六斤半,北京到南京,1100公里左右,所以是不到七千斤铜。

也不用觉得拉铜线有多难,因为不需要很长,只要做到200米一根就行,中间用继电器连接,50米立一根木头电线杆,四根电线杆加一个继电器中继就行。

其实电线还不是最贵的,相比起来,可能电线杆更贵,因为从南京到北京,这一千公里可能需要两万根木头电线杆.

但好处是,一套电线杆上面可以架设好几条电报线,这样就能把成本分摊下来了。

至于电源,可以用手摇发电机,或者铅酸蓄电池,每十公里在电线杆上放一个电池箱,一千公里也只需一百个电池,在沿线的内卫军,每个县成立一个通讯连,负责巡视线路,更换电池,负责日常维护就行。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他们都已经做好这神器的造价贵上天的准备了,结果鲁锦来个这.一千两

一千两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是一笔巨款,但是对于朝廷来说,那就是九牛一毛好吧,一千两建一个战略价值极高的基础设施,怎么看都值啊!

李善长也惊讶道,“这么逆天的神器,造价竟然如此便宜?!”

“便宜吗?还好吧,其实我只是算了需要多少铜料的材料钱,还没算加工的工本费和施工的安装费用呢,只是需要大概七千斤铜而已。

“至于电报线的费用,你们可以这么算,差不多每一百里,需要三百斤铜,一千里就是三千斤铜,以后就别再问我报价了,就按照这个距离折算就行。

“还有,其实建这条电报线,朝廷是不用钱的,甚至还能赚钱。”鲁锦当即说道。

“这还能赚钱?怎么赚钱?”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鲁锦这才解释道。

“我的想法是,以民养军,反正都是要建设线路,那拉一根是拉,拉两根也是拉,不就是一千两一条线吗,干脆直接拉三根,一条军用线路给枢密院专门用来传递军情,一条给政务院传输政令,最后一条留作民用。

“在建康到大都沿线各城开设邮电局,向民间开放收费电报业务,我举个例子,比如将来迁都到燕京去了。”鲁锦突然看向陈遇说道。

“就比如中行先生,老家就是这建康的对吧。”

“正是。”陈遇当即点了点头。

“那假如将来迁都后,你去燕京做官,非常想念家人,或是有什么事要跟家里交代,可是写一封家书派人送回建康的话,即便是走运河漕运,至少也需要18天的时间。

“但现在有了电报,你只需到燕京当地的邮电局,给建康的邮电局发一封电报,写明收信地址,你上午发完,最迟下午就能送到你建康的家人手中,如此便捷的通讯方式,朝发夕至,帮你送这封信,收你二三十文钱,你愿不愿意用电报?”

“当然愿意,若是派一人回建康送这封信,光是路上的餐旅费,又何止二三十文钱,派人跑一趟下来,一天的饭钱恐怕都不止二三十文,而且还没有电报那么快捷。”陈遇当即说道。

鲁锦顿时摊手道,“这就是邮电局的民用付费电报业务,只要是电报沿线的城池,都可以用这条电报线传信,邮电局收取一些费用,百姓也能更加方便,朝廷用不了多久,靠收送信的电报费,就能把建设成本收回来,之后除去日常的维护成本,剩下就都是赚的了。”

众人互相对视一眼,好家伙,还真能赚钱,自家这位主公真是绝了,这也能让他想出赚钱的法子.

李善长又问道,“那这种电报线,除了建康到大都,到其他地方也能修吧?”

“当然,你只要有钱,想修到哪里都可以,再从建康拉一根线到四川,到湖广,到广州,到兰州,到甘肃,到沈阳,到高丽,朝廷坐镇中枢,随时都可以联络四方,政令和军情都能瞬息而至!”

众人顿时被鲁锦描述的那场景听的两眼放光!神器啊!

陈遇又道,“那岂不是还要在全国各地设立邮电局?这得赚多少电报费.”

众人好似被提醒了一般,冯国用当即问道,“殿下,电报这军国重器,还有邮电局,将来要交给哪个部来管理?”

还不等鲁锦说话,秦从龙就率先说道,“这邮电局主要是对民间开放送信业务,我看应该放到政务院的部门里,枢密院还是别掺和了吧。”

好家伙,这是见到能赚钱了,都开始抢业务了.

“咳咳。”李善长当即咳了两声,提醒众人道,“听殿下安排。”

鲁锦这才道,“本来我是打算放到后面拆分工部的时候再说的,既然你们现在问了,那就现在说吧。

“我是打算将工部修桥铺路的工作,从工部分离出来,再加上全国驿道的修建和驿站的运营,还有这电报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全国邮电局的运营,全部放到一起组建一个新部,就叫交通邮电部。

“反正都是修路和送信的邮递业务,不如都放到一起,还方便管理,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顿时点了点头,秦从龙也捋着胡子道,“如此安排甚好,合情合理,这交通部的名字取得也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源记中的名句啊。”

陶安这时却再次说道,“殿下,臣还有个问题。”

“你说。”

“这电报机既然是如此重要的军国利器,要不要把教电学的课程放到大学里面教,如果在初高中里面教,会不会把这机密泄露出去?”

众人闻言顿时又看向鲁锦,是啊,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学。

鲁锦却当即说道。

“等全国的电报网建成,可能会有几万里,你是准备让一群大学出来的进士,去这几万里电报线上每天巡视,检修,维护,让这一群进士,去电报局里坐班,每天帮百姓发电报是吗?”

“这”众人闻言顿时就明白,这技术是捂不住了。

鲁锦又说道,“我再给你们举个例子,燧人氏发现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但他却不教百姓火的使用方式,于是百姓不知火为何物,胡乱使用,然后把自己烧死了。

“公输氏发现了人工发电的方法,却不教给百姓电的使用方式,于是百姓不知电为何物,胡乱使用,然后把自己电死了。

“这发电与生火一样,火用的好了,可以拿来煮饭冶铁,电用的好了,可以万里传信,但用不好了,那是一样会致人死命的,你就算不教给百姓发电之法,起码也要告诉百姓电应该如何使用吧?”

陶安顿时惭愧道,“臣明白了,是臣愚钝了,多谢殿下教诲。”

鲁锦不在意的摆摆手道,“好了,不说这个了,说回白话文和简化汉字,谁还有要问的?”

汪广洋顿时举手道,“殿下,白话文我们知道了,这字为何又要简化?”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可以穿书后,我靠捡垃圾赚翻了 1991?????? NBA???????????? 让你赶工期,没让你名扬海外! 1991我的年代华娱 被绿后:我一天一百万生活费 开局退婚抄家?我靠蜀锦逆袭首富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风舞南诏 我在港娱吃瓜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