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又给范秋蝉介绍道,“这位是江西的汪大渊,汪焕章先生,弱冠之年便独自出海,蹈海十余万里,曾去过天竺、波斯,地中海等地,是我中国海外航行最远之人。”
汪大渊连忙拱手道,“跟公输氏相比,在下又岂敢称航行最远之人,主公真是折煞我了,见过这位范小姐。”
范秋蝉也连忙行礼道,“见过焕章先生。”
等二人见了礼,鲁锦这才问起正事,“说说吧,船厂怎么样了?”
汪大渊当即正色汇报起了工作。
“回主公,龙江船长的一号船坞已经挖好了,内壁还砌了青砖,还有那人字形闸门,设计巧妙,工匠已经制成,用榆木和铁撑打造,还做过注水和排水实验,如今船坞已经具备施工能力,就是上面的龙门吊,目前还在安装和调试。
“还有船厂配套的木料场,现在是一边建设一边处理木材,我们按照主公说的法子,建了几座蒸汽窑和盐池,新砍下来的木材,入蒸汽窑四蒸四晾,每个星期蒸三天,晾四天,反复四次,出窑时的木材干燥程度,便可抵的上自然阴干十年之功,当真是木作利器!
“船厂的那些老木匠们都啧啧称奇,说公输氏不愧是百工圣祖,世上竟还有如此神奇的木作技法。”
鲁锦摆摆手,“那不过是蒸汽烘干工艺罢了,不过你要记住,新砍的木材烘干一次之后,还要在浓盐水里浸泡一个月,用盐水把木材泡透,然后再烘干一个月,如此炮制后的木材,才能防虫蛀,更坚韧,才能拿来造船。
“这艘船可是要横渡大洋的,是你们全船所有人的性命所依,若是工艺不达标,在半路坏了,到时你们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你在船厂一定要严格监督建造的各个环节。”
“是,臣一定亲自监督各个环节。”汪大渊当即郑重应道。
“嗯。”鲁锦点点头,这才来到黑板的世界地图前,跟他说道。
“地球仪我已经绘制好了,这次把航路也告诉你。”
鲁锦随手在地图上画出太平洋的各个洋流,然后说道。
“江河有上游和下游,船只顺流而下,水势强劲,可以一日千里,这汪洋大海中同样有洋流,规划航路时,最好既能顺风又能顺水,这样船才走的快。
“看到这副洋流图,你觉得从西太平洋去对面的黎洲西海岸,最好走哪条线?”
汪大渊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大海中还有洋流,立刻跟着凑到黑板前,范秋蝉也跟着凑了过来。
汪大渊仔细看过之后才说道,“似乎沿着这条北太平洋暖流前进,就可以顺利飘到对岸?可是这北太平洋暖流似乎是从日本开始的,难道要先去日本,再从日本出发,东渡太平洋?”
鲁锦解释道,“这的确是最好的航线,从日本的江户湾出海,沿着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满帆顺风又顺水,以我们打造的这艘快船的航速,可能只需三十天,就能横渡四万里到达对面,但是这条线同样非常危险,知道危险在何处吗?”
汪大渊皱眉点点头,“沿途都是深海大洋,没有地标,只能用牵星术导航,容易迷航,而且沿途没有补给,一旦迷航就会永远困死在这茫茫大洋中。”
范秋蝉此时才明白,鲁锦这又是造船,又是找来航海名士,原来是想派人横渡大洋去对岸的黎洲,而且她也是才知道这横渡大洋的凶险,难怪以前从未有人知道东海对面的世界。
鲁锦也点点头,这才说道。
“所以第一次去黎洲,为了保险,我给你规划了一条更远的航线,这条路同样凶险,坏处是比太平洋暖流更远,而且这一路的天气更加恶劣,好处是沿途有地方可以补给。”
“主公请说,若是有地方可以补给,那天气恶劣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
鲁锦当即拿着粉笔开始画线,“从长江口出海,第一站到济州岛,此处是高丽人从元廷讨要来的,原是我中国领土,名叫耽罗,现在高丽人在上面养马,此处有人有淡水,从长江口到耽罗岛,最多不会超过七天。
“从济州岛继续北上,过对马海峡,对马岛和壹岐岛是倭寇的老巢,你从此处经过,若是遇到倭寇,不必理会他们,开炮将他们吓走就是,你的船快,只要你不恋战,没人追得上你。
“过了对马海峡,直接去澄州(北海道)的札幌,这里是个河谷,可以补充淡水和木柴,也可以找当地土人换些猎物,粮食你们船上自己带足就是,从耽罗到札幌,这一段路程最长也不超过十天。
“然后从札幌继续北上,沿着千岛群岛到流鬼国(勘察加半岛),这里有个河口,同样可以补给淡水和木柴,不过此地多棕熊,数量多达数万头,你们上岸补给时一定要带好武器,以防野兽袭击,这段路程最长不超过七天。”
汪大渊闻言当即笑道,“都说驼峰熊掌最是美味,臣还没吃过熊掌呢,若是到了此处,定要猎几头熊来尝尝。”
鲁锦想了想才道,“在这里多待几日也行,尤其是多补充淡水和木炭,一定要带足了,因为之后才正式开始东渡,你们也就不好补给了。”
“是。”汪大渊当即郑重记下。
鲁锦又继续说道,“从流鬼国这里开始,你们就进入了盛行西风带,这是地球的行星风,南北两极各有一个风环,常年刮西风,风力十分强劲,而且一年四季不停,也不换风向。
“在流鬼国补给完毕之后,就可以乘着这股西风,满帆向东航行,沿着这一串青丘列岛(阿留申群岛),就可以抵达对面的黎洲,不过此地冬天寒冷异常,夏季阴雨连绵,你们要做好连下半个月大雨的准备,到时连晾晒衣服被子都不行。”
范秋蝉此时闻言插话道,“青丘不是山海经中的传说之地吗,听说青丘有许多狐仙?”
“狐仙没有,但这些岛屿上确实有很多狐狸,而且这一串岛屿因为地处西风带中,常年的大风刮得这些岛上连一棵树都长不出来,只有光秃秃的苔藓,从远处看就像青色的山丘,再加上岛上多狐狸,这才被公输氏称为青丘。”
“原来如此。”范秋蝉了然的点了点头。
汪大渊却皱眉问道,“这么说,这一串青丘列岛是砍不了柴了,那可有避风和补给淡水之处?”
“这还是有的,这一串列岛中,最大的被称为青丘岛,岛上虽无树木,却有淡水河流,也有几个天然港口,可临时停泊,不过若非万不得已,我不建议在此处停泊,因为你们是明年夏季去,夏季的青丘多暴风雨,天气恶劣,停留太久可能会出现意外。”
汪大渊这才点点头,“臣记住了。”
“过了青丘列岛,你们就算是到了黎洲,到时可以视船上的食水柴炭剩余,若需补给,可先到因纽特湾(阿拉斯加首府)补给淡水和木柴,若不需补给,则可顺着黎洲西海岸一路南下,先到常春湾(温哥华/西雅图)补给一次,继续南下,到金川港(旧金山)再补给一次,再往南航行,就可以到此行的目的地,玛雅国和阿斯特克国。
“找到我要的那些作物,然后你们再走北赤道暖流,向西一路漂回来,先到南洋吕宋岛的马尼拉国补给,然后到屏州(台湾)补给一次,最后进长江,回到建康。
“这一路,十几万里,你记住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