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荣连忙答应道,“是,小民一定尽快将这些人转交给大帅,只是犬子.”
鲁锦闻言看了眼站在一旁的沈森,这人现在25,只比鲁锦大一岁,一米七出头的个子,不算太高,文文静静的模样,居然通晓汉语、高丽话、女真话,三种语言,也的确是个人才,不愧是首富家培养的长房长孙。
于是他突然开口飙出一句蒙语问道,“你能听懂蒙古话吗?”
沈森闻言一愣,等听清楚后,这才磕磕绊绊的用蒙语回道,“回禀大帅,小人对蒙古话只是略通,能听懂一些,但还说不熟练。”
一旁众人见鲁锦突然用蒙语和沈森交流起来,都是一副震惊模样,没想到这位义军大帅居然还会说蒙古话,更有其他的沈氏子弟,暗恼当时怎么没在家中好好学习,不然今日能得重用的就是他们了。
鲁锦听到他不太会蒙语,于是又切换成朝鲜语问道,“那你的高丽话说的怎么样,能听懂我现在说的话吗?”
沈森闻言更加震惊,没想到鲁锦也会高丽话,他仔细听了一下才用高丽话回道,“大帅的高丽话不知是跟谁人学的,口音和用词与小人学的略有不同,有些小人也听不太懂,但能听懂大帅说的大概意思。”
鲁锦的朝鲜语,其实是上大学的时候,跟一个学航发的朝鲜族同学学的,他也没认真学习过,只能做到简单的口语交流,而且国内的朝鲜族语,和真正的朝鲜话、韩国话都略有不同,再加上还有几百年的语言演变,沈森听不太懂也很正常。
不过鲁锦已经很满意了,他这才切换成汉语说道,“你的高丽话说的不错,我也能听懂一些,至于我是跟谁学的,这你就不用管了,你爹说你还会女真话,能说几句让我听听吗?”
于是沈森又说了几句女真话,鲁锦皱眉听完则是摇了摇头,这才说道,“我没学过女真语,你说的我也听不懂,不过听起来似乎有一些蒙古语的词汇。”
沈森连忙奉承道,“大帅所言不错,女真语确实有些借用了蒙古语的地方,其实若只是为了和女真人交谈,直接用蒙古语也是可以和他们正常交谈的,大帅既然已经学了蒙语,那女真话不学也无甚大碍。”
鲁锦点点头,说白了还是慕强,现在是蒙古人统治整个东北亚,各族百姓的高层掌权者,为了巴结蒙古人,当然都要学蒙语,这也就导致蒙语成了东北的通用语言,等以后汉人赶走了蒙古人,汉人势力强大后,这些人一样会以说汉语为荣,所以也没什么好纠结的。
等考校完了沈森的才能,鲁锦这才转头对他爹沈荣说道,“令郎的语言天赋倒是不错,年纪轻轻便已掌握三种语言,帅府今后免不了要跟北方各族打交道,他这个才能的确有些用处,我也可以给他安排个差事。”
沈荣闻言顿时惊喜起身,连忙作揖道,“多谢大帅赏识,沈氏今后定为大帅效犬马之劳。”
沈荣说完又朝自己儿子说了句,“还不快拜谢大帅恩典?”
“慢着!”鲁锦当即打断道,然后才在沈荣疑惑的注视中说道。
“令郎的差事我可以给,但我有一个条件。”
“大帅请说,沈氏只要能够做到,绝不推辞。”沈荣连忙答应道。
鲁锦却摆摆手,“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你沈氏分家迁徙的问题,沈氏里你这一代的兄弟五家,谁去庐州和徐州我不管,将来谁去大都,谁去辽东,我卖给你的那五项产业你们怎么分,这些我也不管,但是你这一支必须迁来建康。”
沈荣顿时明白过来,鲁锦这是要把他一家扣下当人质了,如此做法,看来还是要对他儿子沈森重用,否则也不至于还要扣押人质,至于全家迁到建康,这倒也不是件坏事,目前建康是鲁锦的帅府所在,说不定今后还要在建康建都,再加上沈森在帅府做官,今后就能时常接触到鲁锦,那机会还不有的是?还怕今后不能飞黄腾达吗?
于是沈荣当场答应下来,“小民愿意迁来建康,既然犬子今后要在建康给大帅当差,那搬来建康也方便一些,就算大帅不特意交代,小民也会搬过来的。”
鲁锦点头满意道,“你明白就好,至于沈氏的其他子弟,我不会再给特招,他们愿意考科举就去考,能不能考上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你也不要以为我这里是菜市场,些钱就能买来官职,收下令郎也是看他有些特殊才能而已。”
沈荣连忙道,“大帅愿意留用犬子,便已是天大的恩德,小民又怎敢奢求其他。”
鲁锦点点头,“你清楚就好,沈森留下,其他想要参加科举的,也可以先留在建康,你就赶快回去处理家事吧。
“至于那一百万两银子,我会派人去取,卖给你的几样产业,你可以先把铅笔厂、琉璃厂、铁器厂开起来,麻袋厂我会晚一两年再给你,海贸的生意,也等你先把答应的那些人交给我再说。”
“是,小民一定尽快办妥!”
等把所有的事情谈妥,沈荣这才带着一众沈氏子弟告退,鲁锦也立刻把包毓叫了过来,沈氏不光有钱,他家走海贸的渠道也十分重要,现在鲁锦接手了北方的那些渠道,自然要好好利用。
不过打造北方情报网也不是个简单的事,这里面不仅要沈家出力,还得让方国珍那边配合,包括卖粮食,买马这些事,都需要多方面配合,马匹海运不便,怎么从高丽买马,买到之后尽快到什么地方靠岸,情报网点怎么设立,这都需要研究。
不过就在鲁锦研究怎么建设北方情报网的时候,与此同时的婺州路首府金华,也有一人正在研究鲁锦和他的圣武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