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这两路,都是钱塘江以西的区域,华东方面军打起来就是顺手的事,这边已经没有元军的主力了,只要一路攻城就行。
而钱塘江以东的绍兴路和庆元路,则比较麻烦一点,说到这里,总算又跟方国珍有关系了。
几天之前,庆元路(宁波)那边,江浙行省平章定定也在时刻关注着浙东的战事,还有方国珍那边的情况。
初二那天,得知方国珍的水师返回之后,定定有些诧异,连忙派人去问怎么回事,不是让方国珍去打圣武军的后方了吗,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
于是他就得到了方国珍水师战败,不光打输了,还损失惨重的消息,去了360多条船,丢了170多条,将近一半的损失,还战死了两个亲兄弟。
方国珍说自己正在给俩兄弟料理后事,水师将士也损失惨重,就不过去向定定汇报了,连见一面都没去。
得知水师战败的消息,定定顿时如遭雷击,这下连最后一招也失效了,浙东战局还怎么支撑?
如今的情况,别说反攻了,他们能守住钱塘江以东的地盘就不错了。
定定又派人去问自己派去的使者呢,结果被方国珍告知使者被贼军火铳击中,掉到江里死了,其实是被方国珍给亲手剁了
定定犹疑不定,他自然是不太相信的,但又没办法揭穿,要不是这次派去的使者亲眼看到了方国瑛和方国珉的尸体,他甚至有点怀疑方国珍是否是真的战败。
不过就现在这情况,就算使者真是被方国珍杀了,他也不敢和方国珍撕破脸,因为接下来他还有求于方国珍。
现在元廷在浙东的局面很是尴尬,他们目前就只剩下庆元路和杭州罗木营的三万兵勉强算是主力了,而圣武军的几路大军还在步步紧逼。
杭州目前又属于无城可守的状态,城里被烧为一片白地,百姓都跑去了乡下或是别的州县避难了,城里连个人都没有,也没办法提供后勤和民夫,他们三万兵过去,也是不可能挡住圣武军攻势的。
杨璟和朱寿加一起16万大军,他就三万人,拿头来打?
现在连方国珍的水师都败了,定定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整个钱塘江以西以北区域,反正守也守不住,然后三万大军驻扎萧山,隔着钱塘江和杭州的圣武军对峙。
钱塘江十分宽阔,水流又急,元军三万大军凭江而守,这个时候也没有茅以升的钱塘江大桥,元军仗着钱塘江天险,还是能守一守的。
圣武军这边,倒不是说杨璟无法突破钱塘江防线,就算从萧山不好渡江,他还可以分兵去上游的富阳、新城,桐庐突破,反正他有兵力优势,可以分兵多路渡江突击。
而定定现在就只剩三万兵,他如果分兵多处防御,如果每个地方只放一万甚至几千兵力的话,那他哪边都守不住,肯定挡不住圣武军渡江。
那杨璟现在还有什么觉得麻烦的呢?其实就是方国珍的水师。
你别看方国珍之前的水战败了,但他手里还有船啊,如果元军有一支水师横在钱塘江里,那圣武军就算兵再多,都很难渡江攻入绍兴路。
然而恰好就在这个时候,方国珍派使者来投降了.
使者名叫丘楠,也是方国珍麾下的谋士,原历史上,方国珍最后能投降老朱,这个丘楠也有一份功劳,因为这货也是个投降派,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识时务,毕竟打不过是真打不过,那不投还等什么?
丘楠怕被绍兴的定定看见,是乘小船走北边海盐县登陆的,和海盐守将道明来意后,立刻被送往杭州去见杨璟。
杨璟那边,得知方国珍遣使来降,有些高兴,有些意外,还有些苦恼,主要是这次东征,计划里并没有打算拿下台州和温州,原计划是打到天台山一线为止,把圣武军的地盘推到浙北平原和浙中山地的交界处,这样方便以后的防御。
但是如果方国珍投降,主动献上台州和温州的话,那接下来如何布置兵力驻守就得重新考虑了。
不过只对眼前的战事来说,他还是比较高兴的,只要方国珍不来给自己捣乱,钱塘江里没有元军的水师,他就有的是办法能突破钱塘江防线,攻下整个绍兴路和庆元路。
丘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杭州的。
之前他在海盐的时候说要找圣武军的征东大将军,结果被告知没这个职位,那是对外的说法,圣武军内部只有华东方面军总督。
他当时还感觉挺新奇,一个华东方面军就有几十万大军,那还有没有其他方向,华北,华中,华南,华西?
等他到了杭州之后,才是深深的震撼,杭州虽然被烧成一片白地,早就没有百姓了,但圣武军在这里新扎下的军营却绵延二十余里,而且到处都是士卒,看起来最少也有十几万人,不禁让他倒吸一口凉气,难道檄文说的三十万大军是实数?
而此时的杨璟又在干嘛呢?他正在拆临出发前,鲁锦交给他的锦囊,说是如果方国珍有意投降,再打开来看,现在终于到时候了。
杨璟正不知道要怎么处置方国珍呢,就算方国珍来找他投降,他也没权力答应方国珍什么承诺,还好鲁锦提前给了几种不同情况的应对方案,也让他处置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