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为了唤醒天下人,我们有自己的祖先,我们的历史璀璨辉煌,此举既可打击蒙元胡虏不过是初次得势的塞外野人,也能唤醒更多人起兵反元,于反元大业有益。
“三则可以用来强调正统,如今元祚将终,天下分崩离析,反元义军与豪强盗匪并起,拥兵千百人占据乡野者数不胜数,带甲十余万吞州并省者亦有荆湖的徐寿辉,中原的刘福通,和江淮的大帅这三家。
“现在三家同是反元倒也无碍,可将来元虏即灭,三家逐鹿中原时,谁又能代表中国正统?
“是拜西方弥勒,改中书为莲台省,僭越称帝的徐寿辉吗?还是口称明王,出则自欺刀枪不入,入则手捧白莲妖经的烧香之徒刘福通?
“在下以为二者皆非正朔,唯有吊民伐罪,陈纲立纪,遵儒士,开科举,用轩辕纪年的大帅才是正朔,大帅只需将此年号颁布天下,便已胜过那二者三分,天下有识之士,豪强义士自知该向谁投奔,此一箭三雕之计也!
“既然是为了强调华夏正朔,这年号何妨再大气一些,轩辕黄帝的干支纪年,乃放之四海皆准的历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无论华夷皆用此历,此天下历也,何为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开元有开拓创始之意,可既然今后都不打算再改,那再强调开拓创始有何意义,依在下看,不如直接称为公元,万世不易!”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全都面面相觑,经过孙炎这么一提醒,他们也想到了什么。
一旦这个年号颁布天下,鞑子和徐寿辉还有刘福通就要坐蜡了,蒙元自不必多说,华夷不两立,单说徐寿辉和刘福通,这公元的年号你用不用吧?你不用,就显得没我正统,不够正朔,你用了,岂不是直接向我投降?
啧,鲁锦这一招真绝啊,一个年号直接抢占了华夏正统的制高点。
徐寿辉和刘福通想找更高的都不好找,因为黄帝就是历法的开创者,已经找不到更往前的历法了.
看着堂中众人的反应,鲁锦不禁笑道,“满堂诸君,唯孙伯融一人知我。”
孙炎连忙躬身一揖,口称不敢。
鲁锦却直接拍板,“这公元二字甚合我意,就用这个吧,不改了,即日起,凡我圣武军境内,一律改用公元年号,大公!”
鲁锦一声呼喊,中堂的后门处突然冒出一个人影,来人正是掌管情报局的包毓,进屋后当即拱手道,“臣在。”
“你前几日问的年号有了,公元4049年,知道怎么做了吧?”
“臣明白。”
“速度要快,时间要准,你知道怎么做,去吧。”
“是。”
包毓随即又从后门退了出去,看着这君臣俩在这打的哑谜,众人也不知两人说的到底是啥。
秦从龙这时捋着胡子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大帅,别家改年号,只需往后更改纪年即可,可咱们用了这公元纪年,岂不是连以前的书籍都要全改一遍?那历朝史书要不要重修,全部改成公元纪年?”
鲁锦摆摆手,“那怎么可能,得费多少时间人手和钱粮,以前的既往不咎,但今后若是再版,须得在书中添加公元纪年,比如今后编修元史,今年就该记为公元4049年,至正十二年。”
“原来如此,那在下懂了。”秦从龙这才拱手说道。
鲁锦这时又继续道,“这弥合南北人心,让北人认祖归宗之事既已有了定论,便说说我那第三个问题吧,治国方略,究竟是该大政府多管事,还是小政府,无为而治?到底用哪一种,才能尽快恢复国家元气,让百姓安居乐业?诸君谁可试言一二?”
这第三个问题一出,之前已经得了差事的人就没再开口,机会不能都让你一人占了,否则是要得罪人的。
于是一直没有正式发表过政论的汪广洋就站了出来。
“在下汪广洋,字朝宗,江北高邮人氏,现居于当涂,愿为大帅试言一二。”
“汪先生请讲。”
汪广洋这才道,“在下以为,大帅没必要纠结什么大小政府之分,凡事并非一定要比个大小,我儒家还有中庸之道,何为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也。
“于治国一道,则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该急则急,该缓则缓,若敌军都打到家门前了,还讲什么无为而治?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刚才周先生便已说过,筑城、水利,当下之要务也,自然要急,纵使百姓有些怨言,可只要能尽快恢复民生,也该坚持做下去,大兴土木,官署宫殿,则该缓则缓,待百姓休养生息,国家恢复元气,再做这些也不迟。
“当今之天下,元廷暴政害民,四方兵祸不断,一些城池更是反复争夺易帜,打的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民间有句俗语,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当下便是乱世,百姓只求安定二字,人心思安,人心思定呐。
“因此,当务之急便是要尽快平定四方,只要能民安田里,百姓自会归心,为此便是急政,大政府又何妨,待天下平定,治世之时,再行缓政与民休息就是,这便是中庸,。”
在场众人都听的连连颌首,鲁锦则是若有所思,汪广洋的这套理论,虽然和他心里想的考成法,用kpi考核制度逼着官员卷起来有很大的出入,但你不得不承认,或许汪广洋的政治理念才更合适,该缓则缓,该急则急,主打一个务实实用主义,倒也是老成谋国之言,不愧是能当上宰相的人物。
鲁锦一拍大腿,“此言甚善,先生一番言论倒是让我茅塞顿开,还是这因时、因地、因事、因物制宜说得好,该急则急,该缓则缓,倒是我一心想着的大政府,多出政令,有些错误冒进了。”
汪广洋当即一拱手道,“齐宣王问孟子何以为王,孟子以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回之,君子怀仁,大帅心系苍生,不忍百姓罹难,想尽快恢复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此乃仁者之心,王道之思,何错之有?须知仁者无敌,大帅既能心系天下万民,只要坚定不移,不骄不馁,何愁天下不平,百姓难安?”
鲁锦当即起身上前将其扶起,赞道,“朝宗先生真大才也,可愿入秘书局为我幕僚顾问,以备咨询?”
汪广洋也连忙道,“仁君当面,岂可弃之,某愿从主公,为主公分忧解难,早成王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