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336章 策论选材(中)

第336章 策论选材(中)(1 / 2)

第336章策论选材(中)

听到鲁锦提出的三个问题,众人面面相觑,之前几天他们刚刚看了鲁锦前几次的考试题目,已经知道了这位大帅不重经义,只重实用之学,而且出题也颇有水平。

最早一次的何为国,直接为他造反找到了理论依据,这次的策论更加实用,上来就问财政、人心、施政,可谓针针见血,直击要害。

尤其是像‘要不要继续使用纸币’这种重大国策问题,即便是放在元朝中枢,那也要宰辅重臣集体商议才能讨论出结果的,而且还不一定能干好,没看见大元现在的财政都已经崩溃了吗。

这样的问题如果用来考普通的寻常书生,那的确是难了些,可堂下坐的这一帮都是什么人?

汪广洋,杨宪,光是大明开国的宰相,这里就有两位,还有好几个六部尚书,要是连这群人都答不上来,那还做什么宰相尚书,鲁锦可是对这些人有很多期待的。

见众人都没开口说话,鲁锦又说道。

“诸君可以畅所欲言,今日大伙汇聚一堂,不就是为了匡扶天下,救亡图存吗,若是说得好了,你们今日所献之策就能成为国策,说错了也不要紧,人又不可能全知全能,百般事物能有一二精通已是大才,若有疏漏,说出来大伙也能一起讨论,查漏补缺嘛。”

众人这才不再矜持,只是让鲁锦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发言的既不是杨宪,也不是汪广洋,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儒士。

只见一名年约三十岁的儒士起身朝着鲁锦作揖行礼,这才道,“在下周祯,字文典,建康江宁县本地人,愿为大帅试言一二。”

之所以说他名不见经传,其实只是鲁锦不认识他,明初的文官他就认得那有数的几位,但这个周祯其实也不简单,此人是明朝开国首任刑部尚书,曾参与编写过大明律!

鲁锦摆了摆手,“先生不必多礼,请坐下说。”

“多谢大帅。”周祯这才坐下说道。

“在下以为钞法不必废除,但需换新,发行新钞以更替元廷废钞,同时铜钱也不应废除,而是与新钞共用。

“所谓万般结果皆有成因,交子、宝钞之类之所以能够出现,并被百姓接受使用,盖因铜钱稀缺,不够使用,前宋川峡四路不得已铸铁钱以为日用,但铁钱沉重易腐,商贾多无法运输,这才出现交子,由富商互相作保,异地支取,宋廷见其便利,这才推而广之。

“前宋缺钱一为历朝开采铜矿,铜矿日益稀少,二为支给辽金岁币,每年近百万之巨,导致铜钱大量外流,国内的铜钱入不敷出,这才不得已使用纸币。

“而当今暴元,自元世祖建国,曾下令禁止使用铜钱,一律只用宝钞,世祖薨逝后虽解除铜钱禁令,但历任元主从未增铸铜钱,再加上富户贪官将其余铜钱窖藏,导致如今铜钱更加稀缺。

“因此,若贸然将钞票废除,不仅许多百姓家中积蓄将一夜清空,而且市井之间宝钞废除后的空缺,又无足够铜钱用来填补,只怕要出现以物易物之景,民间百姓定然更加困顿。

“故而纵使钞法有诸多弊病,现在也非用不可,但同时也要大量铸造新钱,逐步填补空缺,直到将钞法废除。”

鲁锦闻言点了点头,总结道,“先生的意思是说,纸币有诸多弊病,需要废除,但又不能一下子直接废了,需得先铸造足量铜钱,供百姓使用,将宝钞取而代之,然后再将其废除,是这个意思吧?”

周祯当即抱拳道,“正是如此。”

鲁锦顿时反问道,“可要是铸造的铜钱一直不够用呢?铜矿是石头,不可能凭空长出来,先生刚才也说了,中国的铜矿就那么多,历朝历代都在开采,日渐枯竭,前宋新铸铜钱尚不能满足日用,这才出现交子,那先生觉得我该上哪去找那么多铜矿来铸钱呢?

“若是铜钱一直不够用,那这纸币岂不是一直不能废除?”

周祯再次解释道,“在下以为,如今铜矿虽然日益稀少,可我中国地大物博,不可能连铸造日用铜钱的铜料都没有,只要朝廷能主动坚持铸钱,再加上不用外贡岁币,同时量入为出,节省铜料,例如颁布法令,不许用铜器陪葬,不许寺庙道观之流铸造铜像铜钟,今后一律改铸铁钟,那我中国的铜料只铸铜钱,应该还是足够的。”

好家伙,这把主意都打到寺庙的铜钟上去了,不知道那些和尚听了会作何感想。

鲁锦闻言点点头,“这倒也是个办法,其他先生还有何高见?”

杨宪这时也说道,“在下也以为可以钱钞并用,但发行新钞,一来需得谨防元廷或其他豪强仿造假钞,二不可滥发太多,元廷开河变钞本就激起民愤,若我们也如此,恐怕也会失了民心。”

鲁锦点点头,“言之有理,是得谨慎一些,还有吗?”

这时又有一人起身拱手道,“大帅,在下也以为可钱钞并用,但将来也不用将钞票废除。”

“哦?为何不用废除?”鲁锦总算来了兴趣,见这人也约摸二三十岁的样子,便问道,“请先生自报姓名籍贯。”

这人才又道,“回禀大帅,在下刘璋,字子雨,丹阳县人。”

“刘先生请讲,为何纸币不用废除?”

刘璋当即解释道,“因为这世上,无论是铜钱还是交钞,本都不应该存在,它们之所以存在,盖因百姓之间以物易物之不便,才会有这种大家都认其价值的等价物作为中间媒介品存在。

“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刚才周先生说要铸造足够的铜钱,那多少铜钱才算是足够?在下以为,够不够用不在铜钱数量本身,而在商货的多寡,若铸造的钱币刚好能够买下全天下所有的土地,房宅,粮食,布匹,商货,那么这个钱才算正好够用,可这天下的货物价值真就有个定数吗?余私以为是没有的。

“因为只要国家繁荣,百业振兴,百姓和商贾自会生产出更多的商货,一旦商货增多,则钱币必然又会不足,所以铜钱永远也没有够用的那一天,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废除交钞?

“退一步讲,即便真有一天铜钱够用了,可只要还有商贾买卖货物,那么大批量的交易,铜钱运输繁重,远没有交钞使用方便,因此就算有了足够的铜钱,商贾依然需要交钞来进行大笔交易,就算朝廷强制废除纸币,商贾仍然会寻找价值更高,且又比铜钱运输方便的等价物来买卖商货,比如金银。

“所以禁是禁不住的,就如治水,堵不如疏,纸币虽弊病多,但却有其方便之处,制定国策不可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若纸币真一无是处,前宋和元廷又岂非没有贤能智者,他们难道就看不见吗?

“故而在下以为,钞法不可废,但用起来也应当慎之又慎,尤其是当下最重的六种弊端,若发行新钞,则非改不可,若不改,新钞早晚如同元廷的宝钞一样沦为废纸。”

在场众人听完,有人连连点头,有人则皱眉沉思,被反驳的周祯倒也大度,此人的政见与他类似,也同意钱钞并用,只是在最终要不要彻底废除交钞方面产生了分歧。

而且此人说的确实有道理,就算铜钱够用了,可只要还有商业行为,需要大笔交易,就肯定需要价值更高的中间品存在,即便没了交钞,也会有金银代替,所以他也想听听刘璋还有什么高论。

鲁锦则是听的眼前一亮,周祯所说的建议,算是比较实用的方案,也比较适合当下的情况,杨宪的发言只能算是查漏补缺,但刘璋说的却直击货币本质。

尤其是他说的‘等价物’‘中间媒介品’,以及从货值和币值的平衡关系,隐隐参悟了‘通货紧缩’的概念,只是刘璋到底是个古人,没学过这些现代理论和名词,因此没说出来,但这足以让鲁锦高看他一眼了。

于是鲁锦当即又问道,“那么纸钞的六种弊病又是什么,还请先生细细讲来。”

刘璋当即朝着鲁锦一拱手,又朝周祯拱了拱手,表示歉意,然后这才继续道。

“钞法六症乃在下一家之言,若有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大帅和诸位先生斧正。

“六症之害,一曰折旧费,元廷用旧钞换新钞,不能足额兑换,每次大换钞时掠夺民财且不说,单说这同一种宝钞之间,用旧钞换新钞,仍然要扣除折旧费,一贯旧钞只能换到八九百文新钞,官府称其为工本费。

“朝廷印制新钞,需要制造专用纸张和墨水,这些都需要成本,其实官府收工本费也无可厚非,这本是从金银铜钱时代就有的东西,那时称为火耗。

“但纸币与金银铜钱不同,铜钱不会腐烂,百姓使用铜钱,也几乎用不着兑换新钱,因此即便有火耗,百姓也浑然不知,真正需要付火耗的,是那些拿铜钱铸器的富户。

“可纸币不同,纸币脆弱不堪使用,用久了就必须换新钞,但每次换新钞,自己手中的钱就平白少了一两成,百姓便因此不爱用钞。

“另外交钞虽与铜钱同为货币,但两者还略有不同,铜钱本身自有其价值,即便不用来做钱币,也可以用来铸造其他器物,可纸钞不同,此物之所以能替代钱币,全靠信誉二字,最早的交子是商贾互相作保,后来推广就成了朝廷作保。

“可如今朝廷自己发行的宝钞,却不给足额兑换新钞,岂不是自毁根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还能立吗?

“因此在下以为,若大帅发行新钞,这印制新钞的工本费,必须得帅府自己出,不能转嫁给百姓,此症若不改,那便是帅府毁了自己的信誉。”

最新小说: 被绿后:我一天一百万生活费 开局退婚抄家?我靠蜀锦逆袭首富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风舞南诏 我在港娱吃瓜看戏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公主在上,太傅别乱来 这个识别万物错的太离谱了! 斗罗龙王之九龙破渊 起源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