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打下天长之后,孙德崖就把俞时良赶走了,让他去守石梁站,自己守天长县城,听说这厮在城里极尽奢靡,纳了十几房小妾,整日饮酒作乐,手下的军队都是一个叫刘旻化的将领在替他管军。”
朱亮祖先是介绍了孙德崖的近况,然后又说道。
“就我对此人的了解,孙德崖这厮绝非什么善类,是个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的典型,色厉胆薄,又有野心勃勃的不臣之心,咱们真要打过去,我估计这孙子肯定吓得要么逃跑,要么投芝麻李,甚至直接投降元军,这都有可能。”
鲁锦闻言当即说道,“那正好,你们这次东进,可以从来安出兵,兵分两路,一路去打天长,最好先从石梁站的俞时良那里下手,他只有六千人,又没坚固城池,这人胆子又小,应该很好打。
“而且即便你们动手,以他和孙德崖的矛盾,估计也不会救他,如果孙德崖出城来救那更好,正好围点打援,将他歼灭在野外。
“先拿俞时良下手,收编了他的部队,你就能多出一个团的兵力,然后再去打天长,把天长围起来打,这次绝不许让孙德崖再跑了。”
朱亮祖又问,“那俞时良如何处置,是逼他归降还是杀了他,他挺怕咱们的。”
鲁锦当即说道,“当初偷袭鲁定,杀人全家,屠村灭寨的,俞时良和孙德崖都有份,这种小人收之无用,而且收下他我也没办法和鲁定交代,所以我们只要他的兵,俞时良本人死活不论,死的就把首级送来,活的就绑来送给我,孙德崖同样处置。
“这样一来,打完这两人,你至少能有一万俘虏,定远那边还剩一千多俘虏兵,应该可以再编三个补充团,这兵力不就出来了。”
朱亮祖点点头表示明白,鲁锦又道。
“你带102师去打天长,廖永忠带106师去打六合,仪征和杨子,等天长和杨子都打下来,泰州和泰兴同时起兵,策应你们的行动,然后你和廖永忠两个师会合,一起去打扬州,拿下扬州,这仗就打下一半了。
“高邮以北的宝应和兴化,可以不同时起兵响应,但情报站必须要提前派遣大量细作入城,为之后主力部队攻城的时候,在城内做策应。”
负责情报的包毓也点点头说道,“等开完会,我立刻给泰州那边传令。”
“好。”鲁锦点点头,又看了看时间。
“今天是十月初六夜,你们回去之后立刻调兵遣将,四天的时间肯定不够,六天完的成吗?”
吕珍等人对视一眼,朱亮祖当即说道,“我早就准备好了,我回去之后就能立刻出兵去打天长。”
吕珍则说道,“从定远接了兵,把我送回泰兴就行。”
闫都宪也说,“我们也是,接到兵后,我们几个回到泰州和华甫兄说一下,随时都能在城内发动。”
卞元亨想了想说道,“既然我不用募兵了,那不如直接打如皋或者通州。”
鲁锦闻言问道,“你一个团去打,还都是新兵,如皋、通州、海门三个城,你怎么打?”
卞元亨当即道,“不是提前安排细作进城吗?再说还有泰兴的吕珍那个团呢,我们两个团去打,边打边扩军,应该不难,情报局这边的细作能安排吗?”
卞元亨又看向包毓,包毓想了想说道,“六天确实有点急,但应该来得及,三天过去送信,三天让情报站安排细作进城,六天,最多七天,肯定够了。”
鲁锦点点头道,“那好,今晚你就派人渡江传信,一刻也不要浪费。
“朱亮祖你们回去带兵做好准备,你们初十开始向东进兵,四天后开始攻打天长和六合,泰州那边最晚十三,或者十四日发动,具体时间看朱亮祖那边的进度。
“卞元亨你带兵去镇江等着,一旦泰兴那边夺城成功,你就率部从泰兴上岸,然后领着吕珍去打如皋、通州和海门,我再借给你一个炮营。”
卞元亨顿时高兴道,“如果有一个炮营,那就更稳妥了,不过泰兴那边派谁来守?”
鲁锦当即道,“可以从江南这边调一个团的新兵过去守城。”
卞元亨顿时点了点头,“这样就更好了。”
吕珍则是说道,“其实只要大帅给编制,我可以招募到更多兵力,留一部分人守泰兴也不是问题,扬州路的盐丁很多,招募几万人都不在话下.”
卞元亨闻言看了他一眼,你一个团指挥,招那么多兵干什么,不懂规矩,不过有鲁锦在这,他也没说话。
实际上吕珍说的确实不错,历史上的张士诚就是在这一片快速崛起的,短短时间就打下浙东淮东大片领土,暴兵速度堪称恐怖,这一片的人口资源确实多。
鲁锦却摇摇头说道,“新编那么多部队,你不得给他们装备兵甲,提供粮草啊?我上哪弄这么多兵甲去,兵力够用就行了。
“再说你把百姓都招去当兵了,那谁来种地煮盐,这田地不就荒废了吗,难不成大家都饿着肚子去当兵?”
吕珍无奈道,“那好吧。”
鲁锦又道,“明天我新编四个团,全部调去镇江,元亨你和吕珍只管往东打,打下来的城池,后面我都派人进驻,你们不用担心后方。”
“是!”两人齐声应道。
朱亮祖又问,“那我呢?”
“你和廖永忠先打下扬州,扩编三四个新兵团驻守,然后带主力和卞元亨会合,一起去打高邮,我也借你一个炮营,增强你的进攻能力。
“你们拿下高邮之后,视情况而定,脱脱如果还没来,你们就继续向北进攻,脱脱要是来了,你们就在高邮组建防线,先挡住这一次,等脱脱退兵了再说。”
朱亮祖看着地图想了想说,“可以。”
“那就这么定了,你们会后各自开始准备,明日渡江回濠州定远领人,该做什么做什么,包毓你今晚就派人渡江给泰州情报站传信。”
“是!”几人齐声应诺。
等众人各自记好命令,鲁锦也翻了翻笔记本,开始了第三项议题。
“第三件事,禁卫旅扩编成禁卫师。”
朱寿和张温立刻坐正了身子。
“这次渡江战役,我发现禁卫旅的旅级编制并不好用,陷阵营出力的时候,火枪营大概在闲着,炮营出力的时候,车营在旁边看着没事干,有点兵力浪费,所以要做一下调整。
“每个禁卫旅都扩编成一个三团的师,一个五营制的火枪兵团,辖四个火枪兵,一个辅兵车营,车营不再装备火枪,只用普通步兵,负责押运粮草弹药等物资。
“陷阵营扩编为先登团,也是五营制的团,以重甲步兵为核心。
“然后是炮营,炮营兵力不变,但编制升级为炮团,炮团所有官兵官升一级,算是对炮兵这次渡江以来的出色表现的嘉奖。”
杨璟闻言问道,“炮营扩编成团,不增加火炮数量吗?”
鲁锦摇了摇头,“没必要,根据这次渡江战役的实际表现和战场经验来看,一般几万人的大战,有百十门炮就足够用了,甚至还有点火力过剩,已经可以满足需求。
“既然满足了需求,再扩编就没有意义,多了反而是累赘,拉炮的马匹,补充的弹药都难保障。”
朱寿也点点头说道,“确实,一个营64门炮,不论是攻打一般的城池,还是几万人的野战,确实都够用了,再多了也难以保障,而且这么庞大笨拙的车队,也难以跟上大部队行军的速度,还要分出更多的兵力保护炮营,得不偿失。”
张温闻言又提问道,“那原本车营的火枪兵怎么办,他们都是按火枪兵练的,现在让他们换回长矛,这也太浪费人才了。”
鲁锦当即说道,“四个车营的火枪兵,正好凑一起再编一个火枪团,可以以这个火枪团为核心,再新编一个禁卫第三师。”
“原来如此。”朱寿和张温恍然大悟道。
杨璟也提问道,“东征肯定也要用炮兵,这两个炮营都借调去江北了,咱们这边用什么?”
鲁锦指了指一直没说话的俞通渊,“长江下游不会再有什么大型水战了,即便有,用普通的炮舰就能打,那三艘楼船的大炮继续装在船上也是浪费,不如搬上岸,组成一个炮团,今后用来支援江北作战,到时候再把两个炮团调回来。
“三艘楼船的大炮也不少了,足足有60门重榴弹炮,36门重型野战炮,96门重炮,比那两个炮营的火力还强一些。”
杨璟点点头,“那我没问题了,大帅有安排就行。”
鲁锦扫视诸将,见没人继续提问,便说道。
“既然大家都没问题了,那就开始第四件议题,关于如何组建华东方面军的安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