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促的敲击声从实验室门传来。
小舟扒着门缝,额发沾着殡仪馆的晨露,手里攥着画满波形的速写本。
她冲进来,手指在空气里快速比划:“墙角的地面在震。“她翻开本子,前十一组波形像整齐的海浪,第十二组却拧成螺旋,“它在等一句话......“她的指尖突然戳向自己喉咙,表情发紧,“但吹笛的人,不会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了。“
沈默的呼吸顿住。
他冲向电脑,调出四名死者的通话记录。
播放键按下的瞬间,他听见了——每个句尾都有0.7秒的延迟,然后是那句熟悉的“......对吧?“。
他翻出周明远的日记复印件,最后一页的“明“字拖尾弧线,和“对吧“的语调起伏完全重叠。
“声音隔离实验。“他抓起外套往外走,对愣住的林导和小舟说,“找三个志愿者,戴骨传导耳机,只听节拍,不听原笛。“
七日后的实验室里,三个志愿者缩在墙角,其中一个青年正无意识地摩挲喉咙,嘴里嘟囔着:“名单第十二......还没念完。“沈默盯着监控里的肌电仪,曲线像被风吹乱的蛛网。
他在实验报告上写下:“残响寄生不依赖听觉接收,而是通过发声动作本身完成身份覆盖。“
解剖台上的羊骨笛泛着冷白的光。
沈默的解剖刀划开骨管时,显微镜下的骨壁突然浮现出极细的碳化文字——是周明远的笔迹:“下一个,轮到你写名字了。“
“叮铃——“
手机在此时炸响,是林导的尖叫:“录音带......录音带在渗血!“沈默的瞳孔骤缩,他猛然合上样本盒,对着电话吼:“全部销毁!
它不是传信息,是传......“
“呜——“
窗外传来低哑的呜咽。
阿黄原本蹲在无名碑前,此刻却仰头对着巡逻起点的方向,喉间滚出一声极轻的、不属于狗的——笛音前奏。
博物馆档案室的荧光灯忽明忽暗。
苏晚萤踮脚取下顶层的旧相簿时,一本泛黄的剪报册“啪“地掉在脚边。
她弯腰去捡,一张老照片从册页里滑出——照片里,穿军装的年轻军医坐在停灵棚外,身后的草席上,第十二个编号被雨水晕开,像一滴未干的眼泪。
她的指尖刚要触碰照片边缘,档案室的通风口突然灌进一阵风,相簿自动翻到新的一页,露出半张手写便签:“停灵棚的第三根柱子,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