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小口径步枪(2 / 2)

经过三个月的激烈讨论,会议室的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草图,粉笔灰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终于,在九月初的一个清晨,第一支样枪组装完成。当最后一个零件"咔嗒"一声卡入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能听见窗外秋风吹动白杨树叶的"沙沙"声。

"就叫八一式吧,"张建国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枪身冰凉的金属表面,指腹能感受到精加工留下的细微纹路,"向建军节献礼。"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眼角泛着湿润的光。窗外,一阵秋风吹过,金黄的树叶打着旋儿落下,有几片粘在了沾满油污的窗玻璃上。

1973年10月,奉天兵工厂的生产线全速运转。老式机床发出"隆隆"的轰鸣,金属切削的"滋滋"声此起彼伏,冷却液的味道混合着枪油的气味在车间里弥漫。工人们戴着磨破的棉纱手套,熟练地组装着一个个零件,扳手拧紧螺丝的"咔嗒"声与榔头敲击的"当当"声交织在一起。

"第1000支!"车间主任老赵沙哑的嗓音压过了机器的轰鸣,他粗糙的手指抚过传送带上崭新的步枪,枪油沾满了他的掌纹。崭新的八一式步枪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金属部件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冽的蓝光。质检员小王用雪白的棉布仔细擦拭每支枪,布料与金属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的眼镜片上反射着枪身冰冷的光芒。

在前线部队,第一批换装的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试射新枪。训练场上,"哒哒哒"的枪声像过年放鞭炮一样热闹。"后坐力真小!"新兵小李打完一个弹匣,30发子弹呼啸而出,黄铜弹壳像金色的雨点一样"叮叮当当"落在地上。他摘下棉线手套,摸了摸微微发烫的枪管,金属的热度让他的指尖微微发红。

班长老张布满老茧的手指熟练地拆解枪支,金属零件在磨得发亮的木桌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比红星轻了整整两斤,"他掂了掂枪身,眯起眼睛看着远处的靶子,"行军时能省不少力气。"夕阳把训练场染成金色,远处炊事班生火做饭的炊烟笔直地升向天空,饭菜的香气混合着火药味飘散在晚风中。

而在边境哨所,哨兵小王挎着崭新的八一式步枪巡逻。枪带与棉布军装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枪托随着步伐轻轻拍打他的臀部。他时不时摸一摸冰凉的枪身,像是确认这个新伙伴的存在。远处国境线那边,白象的士兵还在使用老式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偶尔传来"砰"的单发声,与这边"哒哒哒"的连发声形成鲜明对比,就像两个时代的对话。

"有了这家伙,"小王对着斑驳的野战电话说,电流杂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一个班能顶一个排的火力!"电话那头传来连长带着笑意的回复:"悠着点用,子弹也是钱啊!"声音透过老旧的听筒显得有些失真。小王挂上电话时,金属听筒与机座碰撞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夜色降临,兵工厂的灯火依然通明,照亮了墙上"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红色标语。机床的轰鸣声与金属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军工生产的交响曲。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份关于八一式步枪量产进度的电报正被译电员快速翻译,铅笔在电报纸上划出急促的"沙沙"声,老式台灯的灯光在他专注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

这份电报很快就会被送到决策者的案头,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小小注脚。而在更远的未来,这支融合了东西方设计精髓的步枪,将会在无数战士手中,守护这片古老而新生的土地。晨光中,新一批下线的八一式步枪整齐地排列在仓库里,枪身上的防锈油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像是沉默的卫士,等待着属于它们的使命。

最新小说: 活埋大清朝 穿越汉献帝:丞相,朕真不会法术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穿越古代,我狂刷美女的好感度 穿进强取豪夺文后躺平了 [综武侠]肝露谷,但快意江湖 青冥共此生 大明作死日常,在下先死为敬 褚家飞燕纷飞三国 荒年卖女儿?我反手掏出肉肉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