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红星狙击枪(2 / 2)

第二天,兵工厂最优秀的八名老技工被召集到了一号车间。他们中最年轻的也有二十年工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烫伤的疤痕。陈樾亲自给他们讲解每个零件的加工要点。

"这个枪管,"陈樾指着图纸上的一段剖面图,"要用冷锻工艺,内膛镀铬,精度要求是每米偏差不超过0.1毫米。张师傅,您看..."

头发花白的张师傅倒吸一口凉气:"这么精细?都快赶上精密仪器了!咱们现有的车床怕是..."

"正因为难,才找您几位啊。"陈樾笑着说,"我已经让机械车间改造了两台瑞士进口的精密车床,专门加工这个。"

老师傅们铆足了劲,车间里日夜灯火通明。车床的轰鸣声、铣刀的切削声、淬火池的滋滋声交织在一起。有时为了一个关键零件,老师傅们要反复尝试十几次。李师傅为了加工完美的枪机导轨,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最后被徒弟们强行按在长椅上休息。

9月10日,所有零件终于制备完成。陈樾带着技术部的年轻人们,在总装车间开始了第一次组装。空气中弥漫着枪油和金属加工液的气味,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注意看,"陈樾拿起枪机组件,"这个双排供弹机构是我们的独创,既保证了10发弹匣的容量,又不会像鹰酱的那样容易卡壳。"他熟练地将零件组合在一起,"闭锁凸笋要这样对准...小王,递我那个专用扳手。"

年轻的技工们围成一圈,眼睛都不敢眨一下。随着最后一个零件安装到位,一把通体黝黑、线条流畅的狙击枪呈现在众人面前。枪托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既轻便又坚固;枪管下方的导轨可以加装两脚架;机匣顶部是一体成型的瞄准镜座。

"真漂亮..."有人小声感叹。

陈樾爱惜地抚摸着枪身:"这还不是最终版,得先测试。"他转头对孙团长说,"明天带几个神枪手来,咱们好好试试这把枪。"

9月12日,兵工厂后山的靶场戒备森严。三名从前线调来的狙击手一字排开,每人面前摆着一把红星1型。陈樾和孙团长站在观察位上,举着望远镜。远处的靶子从100米到1000米依次排开。

"准备!"孙团长一声令下。

砰!砰!砰!

三声清脆的枪响几乎同时响起。800米处的靶子上,三个弹孔呈品字形分布在靶心周围。

"好枪!"领头的狙击手王铁柱兴奋地说,"后坐力比莫辛小多了,扳机力度也正好!连续射击时枪口上跳很小!"

测试持续了一整天。从100米到800米,红星1型表现优异。但在尝试900米射击时,出现了子弹散布过大的问题。

"是枪管振动模式的问题。"当晚的总结会上,陈樾分析着靶纸,"枪管与护木的接触点需要调整,还有这个制退器也得改进。"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修改后,"红星2型"诞生了。主要改进了枪管浮动设计和枪口制退器形状。9月15日的测试中,这把枪在1000米距离上打出了惊人的成绩——五发子弹的散布圆直径仅28厘米!

"太神了!"王铁柱激动得手都在抖,"陈总工,这枪比我媳妇还听话!指哪打哪!"

众人哄堂大笑。孙团长拍板决定:"立即量产!先来20把!要优先装备前线最优秀的狙击小组!"

9月25日,第一批红星2型狙击枪正式下线。每把枪的枪托上都烙着一颗小小的五角星,下面刻着编号。陈樾特意安排给每把枪配发了特制的弹药——这批子弹是老师傅们手工装配的,装药量精确到毫克,弹头重量偏差不超过0.01克。

三天后,前线的战报传来:使用红星狙击枪的狙击小组首战告捷,成功击毙敌军两名指挥官和一名机枪手,最远狙杀记录达到1100米!敌军阵地上人心惶惶,白天都不敢轻易露头。

"鹰酱的狙击手现在都不敢露头了!"通讯兵兴奋地汇报,"咱们的战士都说,这枪该叫'猎鹰枪'!说是一开枪,敌人的侦察气球都不敢升空了!"

陈樾站在车间的窗前,看着又一批红星狙击枪被装上卡车运往前线。夕阳的余晖照在黝黑的枪管上,映出一道冷冽的光芒。他突然想起前世在军事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一个好的武器设计师,不是在制造杀人的工具,而是在创造保家卫国的盾牌。

"陈总工,"老周走过来轻声说,"三团的张连长想请您在枪托上刻句话。"

陈樾接过纸条,上面写着:"每一颗子弹,都是对牺牲战友的承诺。"

他的手微微发抖,拿起刻刀,在最新一批狙击枪的枪托内侧,郑重地刻下了这行小字。

最新小说: 活埋大清朝 穿越汉献帝:丞相,朕真不会法术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穿越古代,我狂刷美女的好感度 穿进强取豪夺文后躺平了 [综武侠]肝露谷,但快意江湖 青冥共此生 大明作死日常,在下先死为敬 褚家飞燕纷飞三国 荒年卖女儿?我反手掏出肉肉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