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在楚逸尘和苏瑶的悉心治理下,宛如一颗在荒芜边境崛起的璀璨明珠,愈发繁荣昌盛。新修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往来的商队络绎不绝,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宝,也带走了边关的特色物产。农田里,新引入的作物在百姓们精心照料下,连年丰收,仓廪渐实。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新的街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众多远方之人前来定居,边关人口日益增多,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然而,繁荣的背后,新的矛盾悄然滋生。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内的资源分配问题逐渐凸显。原本充足的水源,如今在旱季时竟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百姓们为了争夺有限的水资源,时常发生争吵,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冲突。楚逸尘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及时解决,这小小的水源矛盾极有可能演变成影响边关稳定的大问题。苏瑶同样忧心忡忡,她通过纸笔向楚逸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逸尘,水源关乎百姓生活,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安抚民心。”
楚逸尘立刻召集城中负责水利的官员以及经验丰富的工匠,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各位,如今水源紧张,大家可有良策来缓解这一困境?”楚逸尘目光殷切地看向众人。一位年长的工匠站了出来,说道:“将军,依小人之见,我们可在城外再寻几处水源,然后修建引水渠,将水引入城中,扩充供水。另外,还可在城内修建蓄水池,在雨季时储存雨水,以备旱季之需。”楚逸尘微微点头,认可了工匠的提议。随后,他迅速安排士兵们协助工匠们展开行动,一部分士兵负责外出寻找水源,另一部分则配合工匠们规划引水渠和蓄水池的修建方案。
苏瑶则在城内忙碌着安抚百姓的情绪。她亲自前往水源争夺较为激烈的区域,通过纸笔耐心地向百姓们解释官府的应对措施。“乡亲们,大家莫要争吵,将军已经在想办法解决水源问题了。在这期间,我们要相互体谅,节约用水,共渡难关。”百姓们看到苏瑶如此用心,情绪渐渐平复,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安排。在苏瑶的组织下,百姓们自发成立了节水监督小组,互相监督,倡导节约用水。
与此同时,贸易的繁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部分善于经营的商户在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而一些小商户和普通百姓,虽生活有所改善,但与富裕商户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这种贫富差距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抱怨的声音。苏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她与楚逸尘商议:“逸尘,贫富差距过大,恐会影响边关的和谐。我们需制定一些政策,平衡各方利益,让大家都能共享边关发展的成果。”楚逸尘深以为然,他说道:“瑶儿所言极是,我们不能让一部分人的发展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于是,楚逸尘和苏瑶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税收方面,对富裕商户适当增加赋税,用于改善公共设施和扶持小商户;在贸易政策上,为小商户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鼓励他们扩大经营规模。此外,还设立了专门的帮扶机构,为那些生活困难的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救助。苏瑶亲自参与帮扶机构的工作,为百姓们介绍合适的工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大家不要灰心,只要努力,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我们都是边关的一份子,边关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个人。”苏瑶通过纸笔鼓励着前来求助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