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巧合,她病好想梳妆,拉开匣子才想起母亲将房契放到了暗格中,千叮万嘱非必要不可用,因着东西隐蔽,刚成婚的时候婆家又做好表面功夫,她竟是忘了,这才成了最后的退路。
“怎么这么香啊。”
一个娘子走了进来,她是这边的老人了,为人爽快做事也利落,说话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接了大单子,给你们好好补补。”
周娘子笑着开口,她当年在宅子里为营生发愁,还是昔日的好友让她帮着做两件衣物,用的借口是自家忙不过来,可家里那些事情,有什么忙不过来的,无非找个借口补贴周娘子罢了,周娘子也知道,所以做的极认真,好友帮着在外面宣传一番,也渐渐有人带着东西上门。
“那可真的太好了,但你的手艺……”
又一位杏眼女郎走了进来,她是给周娘子第一笔生意的好友,当时想着的只是顺手帮上一帮,没想到后来这院子竟也成了自己的安身之所。
“我从徐家摊子那边买的。”
周娘子显然很有自知之明,但看着好友松了口气的样子,还是有些无奈。
当年她做衣做鞋的名声渐渐打出去,一个人开始有些忙不过来,本来还想着要不要去雇个妇人帮忙,就在一个晚上看到自家好友倒在门前,搀进去的时候,露出来的手臂满是伤痕,匆匆忙忙的请了医师,这才保住杏眼女郎一条小命。
好友醒了以后也没提回家的事情,帮着周娘子勤快又认真的打下手,她家里人竟然也没来找她,等到杏眼女郎养好伤便出了一趟门,回来的时候带着个小包袱,冲着周娘子笑笑。
“我来投奔你啦。”
后来周娘子才知道,好友嫁的郎君爱打人,偏偏又好面子,在外面装个君子模样,回家随便找个由就把女郎往死里打,本以为生了孩子就好了,可孩子也遗传了打人的毛病。
周娘子没问好友是怎么拿到和离书的,好友也没说,两人相依为命,把生意齐心协力的做了起来,又是一个熟悉的夜晚,又是一个娘子站在门口……渐渐的,周娘子这边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可能世上真的有报应,周娘子的婆家这些年也渐渐败落下去,听说他儿子连个成婚的房间都拿不出来,更别说彩礼了。
“都是从徐家摊子买的?你什么时候这么舍得了?”
好友有些惊讶的看向周娘子,徐家摊子可是河州卫这两个月最大的谈资,从几张破桌烂椅一路霸占小半条街,扩张速度堪称传奇。
“卤肉是那边买的,鸡肉我打算用卤肉汁煮。”
周娘子也没瞒着,她们这边的生活算不上吃糠咽菜,但也称不上衣食无忧,十天半个月的买上一顿肉打打牙祭还行,天天吃可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