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家小娘子养了只狸奴,后来不想要了就送给郎君,郎君虽说不喜欢,却也只是不靠近,照样能餐餐吃上饱饭。”
我们郎君是个有良心的,就算跟猴儿感情淡了,也不会让它受苦。
见老翁陷入沉思,叶娘子也不急着催促,只是笑吟吟的继续开口。
“我也说实话,我们家郎君之前跟我们说了,要是能把您这只猴儿买下来,给我们两个一人十斤白米,两斤麦饼,一只鸡,还有一罐子猪油,一块麻布。”
钱要摆在面前才会有冲击力,因为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多的钱,但叶娘子描述的白面,饼子,猪油都是日常能见到的东西,老翁也能想象出来这是多少,跟铜钱比起来反倒冲击力要更大一些。
“若您这猴儿肯卖,我分五斤白米给你,麻布和猪油也给你。”
叶娘子笑着提出了吃回扣的建议,徐墨阳给出的底价是十贯钱,但买东西并不是钱给的越多越好,要有个合适的价位,不然很容易被人当成神经病或者冤大头。
“我也分一半。”
扮演捧哏的秦娘子适时插话,让本来就动摇的老翁更是纠结。
“这猴儿身上这样多的伤口,回头应该要花上好几十文钱买药吧?”
叶娘子轻轻巧巧打出最后一击。
唐朝看大夫很贵,虽然动物的生命力很强,但谁知道能不能真的挺过去呢,老翁看看肩膀上的猴子,越看越觉得是一副活不下来的模样。
“面也吃完了,您要是不卖我们就先走了,省的回头耽搁了治病,最后郎君没了钱也没了猴,把气发到我们身上。”
一昧的给好处从来不可取,要想让人下定决心,一点点小小的催促和放弃是必要的,叶娘子现在就把两条路给明明白白的摆了出来。
猴子卖了,老翁带着一堆米面油和铜钱归家,猴子也能被大夫看伤,以后顿顿吃饱过好日子。
猴子不卖,老翁去医馆自己掏钱拿药,要是死了白花钱,要是活了,继续辛辛苦苦奔波,一年挣那几十上百文钱。
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选择。
***
“快快快,先去找个大夫看看,再弄些吃食过来。”
徐墨阳找了个竹篮暂时充当猴儿的窝,把秦娘子和叶娘子支使的团团转后,才有心思仔细瞧瞧小猴的样子。
“长得倒是挺可爱的。”
小猴不算尾巴,大概也就一个多巴掌的长度,徐墨阳用手指大概掐算了一下,发现也就三十公分左右,一身毛发虽然有些脏污凌乱,却也看的出来原本的蓬松柔软,就是身上的伤口着实多了些,也不知道愈合后毛会不会重新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