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1)

而且,这些事情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关系,需要谨慎处理,不能操之过急。

而民部尚书崔民干所做的事情便是重中之重了。

人吃马嚼的粮食,战前以及战后赏赐的银两都需要这位大唐的财神爷出面调度。

钱粮从哪里调度不重要,能够调度出来才重要。

而作为太子的李承乾根本插手不了这些事情。

于是,他索性将太子府内的一应事务都交给了崔季舒来管理,自己则前往城外视察自己的八百亲兵。

对于李承乾来说,这八百亲兵是他未来的重要力量。

他们将成为他登上皇位的基石,也是他巩固权力的保障。

这里面一个个可都是按着军官的标准培养的。

在李承乾尚未娶亲的贞观八年,崔季舒在钱平的协助下处理太子府事务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崔季舒作为正了八经的太子舍人,是有正经官职在身的。

但是如果等李承乾娶亲了以后,这些事情就要交给太子妃来处理了。

而杜荷那些勋贵子弟看到太子都随军出征了,自然也是吵吵着要跟太子同去。

就跟太子也需要战功一个道理,这些勋二代也是需要的。

只是都被太子一口回绝了。

“要想出征去让你们家大人去走门路,我这边走不通!”李承乾撂下这句话后就从太子府离开了。

只留下了那些勋二代在那里面面相觑。

李承乾是不可能带着这群人去前线的。

这又不是郊游,多一个少一个的无所谓。

这可是战争。

这群吊人最大的贡献就是留在长安,而不是跟着李承乾去前线。

李承乾是相信项羽的武力和陈庆之的统兵能力才敢前往前线的。

而且有李靖的存在,李承乾这趟的主要目的就是做一个听话的木雕。

混资历、混战功但是不说话。

这就是李承乾的准备。

当然如果有机会能射杀对方一两名战将也是极好的。

这不李承乾准备了一个八石弓和一个十石弓。

一个准备日常用,一个准备给对面惊喜的时候用。

君不见刘邦自从被项羽射了一箭以后,就绝口不提出现在项羽视线里面了吗?

虽然说那种八百步射中刘邦属实有些太夸张了。

但是两百步左右李承乾还是有些把握的。

“殿下,兵甲弓矢都已齐全,随时可以开拔。”

陈庆之将账务交给了李承乾查看。

李承乾接过账目,看着密密麻麻的记载,心中不禁感叹陈庆之的细心与认真。

他翻开第一页,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每一批甲胄的到达时间、数量以及质量情况。

接着翻到第二页,看到的则是弓弩箭矢的相关信息。

这些记载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但是李承乾看到就觉得头大。

“子云,你做事,我放心。”

于李承乾大致翻看了一下后,便将账目还给了陈庆之。

要是说陈庆之是顶流统帅有点吹jb的感觉。

但是一流统帅的水平,李承乾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且要不是有陈庆之在,李承乾也不会如此的轻松。

这可是八百的精锐兵士再加俩百陪隶和三百的后勤人员。

足足千人的队伍,吃喝拉撒睡都要你负责。

这让李承乾如何干得了这种事情?

按照陈庆之的培养划分,这八百兵士也就是三百骑兵,三百步兵以及两百弓兵。

最新小说: 这个相公不老实 陛下投降吧,六皇子大军压城了! 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 搬空仇人库房,医妃挺孕肚去流放 道友,灵根借我复制一下 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 红楼春趣 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